看到新闻说阿迪达斯的厂撤走了,鸿海也准备大力发展机器人代替越来越不稳定的年轻农民工,有感尔发。
关于机器人,我最早见到的一个说法叫“机器人奴隶”,甚至把阶级划分中最低层级阶级的词,都比喻上了。绝对听话,不会故意闹罢工,可以做到精确无误。在有的场合使用,已经可以低于人工成本。当他被普遍使用时,社会将进入享乐社会,最先可能达到这一程度的可能是日本。记得这一说法是在美国历史学者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中看到的,书中还说到,日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使用的工业机器人相当于世界的总和和美国的好几倍。为答此题,我马上把书找出来翻了一下,一时没找到。看哪位知友读过有印象,补正一下。或许是另一本书也说不定。但这个道理,应该是成立的。
前几年,我还在一些现代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得知了一些情况。一座装机60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企业负责人说,按先进规范管理,日常只需要12个人值守就行。还有一座靠引进多国设备建成生产尿素的大型化肥厂。天然气从管道进厂,在全封闭的连续装置中经过一系列转化,出口处便成了尿素,然后进入滑道装船运走。这家企业有数千工人,而我在企业一转,发现职工们也没多少事,当班时必须干的一件事是,用仿宋体抄表盘记录。企业负责人说,我们根本用不了这么多人,让职工用仿宋体抄表盘,是怕他们懈怠散漫了。
假定这两家企业,在非要用人工的部分,用机器人来代替操作,再通过电脑技术诊断,能预知某些部位可能出故障,提前进行修整,或者也用机器人来修整,那么像此类企业需用人员,就会更少。记得恩格斯在说到大机器和自动化的使用时,也说过,由于工业革命的出现,相比于手工业时代,人本身不再是生产工具,而是机器的轻松操纵者。
这种轻松景象,我在那家化肥厂就见到了,大多数工人,在有空调的操纵室里,每天的工作,就是动几下表盘上的键盘,调整一下数据就行。只要成套设备不出问题,设备自会按设定的要求运转下去,在我去的电厂和化肥厂,真正需要较多人力的时候,是大检修。机器一出问题,就瘫痪了。但在现代技术上,已经可以采取电脑诊断等一 系列办法来提前预知故障,提前排解,而这些, 理论上也可以通过机器人来完成。或者形成一些专业检修公司,适时检测诊断检修,也会规模性地减少用工。我所去的这两家都是具有垄断性的国企,多用工的成本,都摊到电费和化肥价格中去了。此种体制,不利于改革和新技术的运用。这属另一个话题,就不多说了。
总之,现代经济的竞争,必然是高端技术的竞争。由于工业产品成千上万,各有差异,许多工业品的生产,还要大量用人工,但大量的被现代先进技术乃至机器人取代,只是迟早的事。如果能做到大量的使用机器人,而且成本还低于人工,那么,在资本追逐低成本高效的情况下,经营者就会大量削减一般性的工人,而留下具有高技术水平和能操控机器人的人。理论上说,如果社会制度理想,这会造福人类,人们会以更轻松的方式工作,有更多的时间去欣赏音乐和文学。
但麻烦在于,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实力水平、技术水平会很不一致,因此进程会大不相同,这样,相对落后一方的日子就惨了。目前,相比于劳动力低廉的一方,在中低端产品的竞争上,发达国家由于用工成本高,有些被动,因此对大量使用机器人,会有更迫切的要求,而且事实上已经开始使用。一旦可以大量地低成本地使用,形势就会再度逆转。如果“机器人奴隶”真的被大规模使用了,社会的用工方式、福利方式,制度建设,都会发生难以想象的变化。
世界下一轮的竞争,应当是制高点的竞争。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的国家,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既已有报道说要大力发展机器人了,那就是兵临城下了。当我们今天在这里成天说我们低廉用工成本正在丧失时,更应该多一些有效改革,多一些能激发人们创造力的新机制的创造。不然,到世界柳暗花明又一村时,我们凭借什么去抢占制高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