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冷兵器 点击:26625 | 回复:133



雅各宾

    
  • 精华:22帖
  • 求助:1帖
  • 帖子:169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520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10-28 20:21:00
楼主
刘兰芳说<岳飞传>道,十八般兵器:
【b】刀枪剑戟 斧钺钩叉 鞭锏锤抓 镗镰槊棒 拐子、流星【/b】,十岁前听小说早就背会了!
后来查了一下:过去只有十八般武艺,没有十八般兵器了。据后来研究,如下:
***************************************************************************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武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如《古今杂剧》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看的来滑熟”的唱词。《水浒传》第二回:“哪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指的均是兵器。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浙在《五杂俎-卷五》:“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棉绳套索、十八白打。”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四种说法:
(1)指“刀、枪、剑、(钅党)、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2)与(1)排列相同,唯后三件变为:代、抉、弓矢。
(3)指“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钅党)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
(4)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鎲、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
注:(3)中不列远射兵器的弓矢和防御武器的牌或藤牌,是近代练武者不善习弓矢,只教套路的反映。

    


楼主最近还看过



第一次给了左手

  • 精华:5帖
  • 求助:13帖
  • 帖子:102帖 | 351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908
  • 注册:2004年2月14日
发表于:2008-02-15 19:03:00
101楼
路过.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8-02-16 17:52:00
102楼
友情链接:
http://www.gongkong.com/tech/detail.asp?ID=409660工控刀吧:喜欢玩刀的兄弟请进
作者: 奔三十的男孩 ,2007-8-23 10:19:00

mp44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帖 | 635回
  • 年度积分:1
  • 历史总积分:2103
  • 注册:2006年3月09日
发表于:2008-02-22 12:40:00
103楼
这都是古代的高科技.

荷戟独行

  • 精华:5帖
  • 求助:3帖
  • 帖子:287帖 | 2584回
  • 年度积分:24
  • 历史总积分:8272
  • 注册:2004年8月05日
发表于:2008-02-22 13:15:00
104楼
真是全啊!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8-03-04 22:57:00
105楼
还不够全,还有。
现在在收集小人书合订本。

大头鱼

  • 精华:12帖
  • 求助:0帖
  • 帖子:136帖 | 388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4279
  • 注册:2004年4月23日
发表于:2008-03-05 20:00:00
106楼
请老雅鉴赏,我也不知是什么兵器。别人收藏的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8-11-10 22:24:21
107楼

让大头鱼兄看看,还有新的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8-11-10 22:33:37
108楼
还真不认识。这是门学问呢。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9-01-03 21:37:30
109楼
书上讲杨禄禅成名在先,董海川成名在后。
董海川是因与杨禄禅之战而成名的。
二马不是考据家,无心去考据真假。反正书上那么讲得。

战罢杨禄禅,名气自然有了。徒弟也就有了,然后剪彩,指正等等也就自然多了起来。银子。。。要不咋总有人要找名家比试,和一堆伪名家呢?

当然董海川的功夫是好东西。我虽然没练,看别人练得好即是种享受,心里也痒。要是没传下来,简直是罪过。

那一战肯定精彩!谁有录像,发上来看看。

从八卦掌和太极拳各自的特点去分析,八卦掌讲”走打“,动中发力,八卦掌的发明创造。太极拳讲”沾化“,推手就练那玩意。两人功夫大约半斤八两,主要看技术发挥。
杨禄禅可能要有些顾虑,穿衣服的怕光脚的吗!还一个在明,一个在暗,董海川有可能看过杨与别人动手。杨则对董那一套一无所知。不过杨对自己的太极拳应该有自信,太极拳研究”劲“,不管招。招那玩意繁繁复复,乱七八糟,研究不过来呀!杨的实战经验要比董多,自信心可能要高。

孙老讲过八卦高手,忽来忽去。一下到你身前了,一下离开你几丈远。太极拳高手则是沾住你就吃定你,想走?没门!
然后就是董走走打打,杨化化沾沾。董要是走不进去,那个打效果也不明显。杨要是沾不住,贴不进身,那董那样的高手也不会有好办法。

嘿!上传录像的那位,谢谢了!别传了,他们说不好看,要看拳击。

咱们今天要讲得是董海川战罢杨禄禅所发生的事情。技术方面的。二马愿意谈技术问题。

对!听说他们俩战了三天。三天之内,都没想出克制对方的有效办法。

三天之后呢?。。。。。听说他俩成了好朋友。


据查证,董海川回去后,冥思苦想。为克制太极拳,发明了一套”八卦掌法“。之所以打引号完全是因为那不再是八卦了,说它不是八卦是因为它不走八卦。其技术特点是走直线的。不属于八卦系统内的东东。
为了不叫”好朋友“知道,引起不满。仅传了几个功夫好的弟子,一直秘密地。。。以求将来在竞争时代,打太极拳门一个措手不及。

杨禄禅回去后,董海川那飘飘洒洒的走姿一直在他脑海李萦绕。他也想将来我的儿子孙子种之再遇见了,该怎么办呢?自他开始对他从陈家沟子学来得太极拳进行了一番手术。割掉了那些发力动作,那些发力动作即是些走弧线的”断点“,还容易叫其它沾化高手把力借了去。自身的”气“外泄,有害健康。震脚?那也是发力。割掉!
并完善了推手技法,形成了一整套的沾化技术。再和武家合作,完善了理论体系。有理论指导,保证将来子弟练法不走样!经无数弟子和子孙三代,业已完成定形!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9-01-03 21:38:45
110楼
董海川(1797年—1882年)
  生于清代清嘉庆三年,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村人。一般认为是八卦掌拳术的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年轻时求功名未成,立志博学众家之长。于清道光五年(约1824年),时年26岁远游吴越巴蜀,以武访友,历险搜奇,一去十三载。于道光十八年,年近四十余回归故乡,已改青年时之刚猛。朝夕习练揣摩,传授族人。时常外出数日,家人不知何为,问言访友。
  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长手大,膂力过人,擅长技击。少时家贫,自幼嗜武,年轻时因误伤人命,奔走他乡。相传在安徽九华山得遇“云盘老祖”传授其技,创立了八卦掌。
  清朝咸丰年间,董海川流落京师,有传为隐姓埋名成为太监到王府当差。至于为何当太监,历来说法颇多。一说是为了躲避命案,阉割而成太监;一说是捻军或太平天国所派来当卧底等等不一而足.
  董海川在王府当差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为人所知,一日,太极拳名师杨露蝉奉召在肃王府与府中拳师比武,连战连胜,最后竟将一拳师掷于园网之上。是时董海川手托菜盘由此经过,立即飞身上网救起拳师。董海川遂与杨露蝉相斗,双雄对峙,胜负难分。从此太极拳与八卦掌各立门户,桃李盈门,流传后世。董海川寿享高龄,监殁昏惘,仰卧床上,两手仍作换掌式,直至气绝。八卦掌流传国内外,迄今不衰。董氏传人层出不穷,其墓已迁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
  董海川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冬季逝世,原葬于北京东直门外小牛房村旁,1980年迁葬京西万安公墓,有碑铭数幢环墓前后,后世编有多种崇尚董海川武功的传奇故事,其中以话事小说《雍正剑侠图》,影响最广。该书中以童林(字海川)影射董海川,给董海川生平和八卦掌渊源染上了一层神奇色彩。
  董海川(明魁)祖父董博轩为董家十三代迁居河北文安朱家坞村,有二子:董守兴,董守业。其父董守业有三子:长子德魁,次子明魁,三子武魁。董海川幼时与堂兄董宪关系甚密,董宪喜文善武,必尽其术。受其影响,董海川嗜武成癖,与董宪形影不离,常往来雄县与文安以武会友。早年便在河朔地区响有威名。听长者讲,明魁幼时聪明过人,嗜武成癖,终日研文武二途,家传武艺一点既通,并秉性刚直,疾恶如仇,时为贫弱者打不平。青年时认求真谛,行走江湖,云游四方为不给家乡族人招惹麻烦改名“海川” 容纳江海百川之意。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9-01-03 21:56:20
111楼
杨露禅(1799—1872年),名福魁。河北广平府(今永年县)人。自幼好武,因家贫,迫于生计,在广平府西关大街中药字号“太和堂”中干活。这药店为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人陈德瑚所开。陈见杨为人勤谨,忠实可靠,又聪明能干,便派他到故乡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家中做工。适逢陈长兴借陈德瑚家授徒。杨心中十分羡慕,有心拜师学艺,但一者事繁,二者又怕陈不收自己。他虽然懂得江湖禁忌, 但因学艺心切,便在陈氏师徒练拳时,在一旁观看,用心记下某些招式,无人时便私下练习。久而久之,竟有所得。后被陈发现,见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大胆摒弃门户之见和江湖禁忌,和陈德瑚商量,准其在业余时间正式学习太极拳。
  这样,杨露禅才得以正式拜陈长兴为师。这便是民间传说中《杨露禅陈沟偷拳》的真貌。经小说家的艺术加工,如民国初年有人所编的传奇小说《金蝉盗技》等,也由此衍化而来。宫白羽武侠小说《偷拳》和由此书改编的电影《神丐》,就是根据上述杨露禅学艺 故事创作的。
  杨露禅正式拜师后。十八年中三下陈家沟,深得陈式太极拳精髓。艺成时,他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为了生活,他先在家乡永年教授太极拳,后被人推荐去北京授徒。因武艺高强,号称“杨无敌”。他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 贝勒贵族,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陈式老架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如跳跃、跌叉、震脚等,改作不跳、不跌、不速、不震,或缩小动作,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时间长了,便形成了一种拳式,号称“太极小架子”。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而成杨式太极拳,并发展成大小两种套路。其特点是:姿势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轻沉兼有。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带影响很大,学者日众,而这时陈家的太极拳却仍在陈姓内部传递,所以当时的武术传人杨季子写的诗中,有“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 的句子。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9-01-03 22:00:35
112楼
电影《杀破狼》中吴京扮演的角色使用的是日本的匕首.
匕首又称短刀 是非常实用的近身格斗武器
国内外的军警部队都很重视它 但在我国是属于管制刀具的 所以不是很普遍

《中国短刀运动》简介:
短刀因其实用便携而倍受爱好者的喜爱。
短刀因其潜在的危险性而受到人们的质疑。

人们对短刀的了解,仅仅限于它的表象,很少有人真正的去理解它,去研究它。但必须承认的是,短刀技术是真实地存在的。它独立而自成体系,它的一些精妙的刀技,令人叹为观止!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缺少适合的交流方式,短刀的技术无从展现,以至于让人们把街头的刀斗和短刀技术相混同。把短刀技术从街斗中分离出来,为爱好者们提供一个交流技艺的平台,让大家真正的去理解、去认识短刀,这是我们发起短刀运动的初衷。

纵观我国官方曾经主办的短兵运动,因其内涵和形式与国情、国术不符,故而困难重重.而现在国家的武术运动,只有徒手而无冷兵,这实则与千年国术不符。而曰本的剑道,上至国家元首、警视厅、下至大学、小学,均有大批剑道爱好者和组织。并向全世界推广,使剑道成为一项世界性的运动。剑道的成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基于以上思虑,野山武道创始人邵发明先生联合众多开明之士,发起了这项以短刀为载体、融合中华武术各种短兵器技法于一体的、实战对抗性运动。其意图是在尝试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发展运作新模式,探索出一条21世纪中国武术运动发展的新路子。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9-01-03 22:05:50
113楼

  太极拳经谱

  太极两仪,天地阴阳,
  阖辟动静,惟柔与刚,
  屈伸往来。进退存亡, 一开一合,有变有常。
  虚实兼到,忽见忽藏。 健顺参半,引进精详,
  或收或放,忽弛忽张, 错综变化,欲抑先扬,
  必先有事,勿助勿忘, 日就月将,质而弥光。
  盈虚有象,出入无方, 神以知来,智以藏往,
  宾主分明,中道皇皇, 经权互用。补短截长
  神尤变化,俦测汪洋。 沿路缠绵,静运无慌,
  肌肤骨节,处处开张. 不先不后,迎送相当。
  前后左右,上下四旁, 转接灵敏,缓急异常,
  高擎低取,如愿相偿, 不滞于迹,不涉于虚,
  至诚运动,擒纵由余, 天机活泼,浩气流行。
  虚中有实,制胜权衡, 顺来逆往,令彼莫测。
  因时制宜,中藏妙决,外引内击,中行无偏,
  声东击西,由来皆然,寒往暑来,谁识其端,
  千古一日,至理循环,上下相随,不可空谈,
  循序渐进,仔细研究,果能攻苦,终跻浑然,
  至疾至迅,缠绕回旋,离形得似,何非月圆。
  精练至极,亦小亦圈,日中则昃,月满则亏,
  敌如诈诱,不可紧追,若逾界限,灾难转回,
  况一失势,虽悔何追,我守我疆,不卑不亢,
  九折羊肠,不可稍让,若让他人,魂飞魄丧,
  急与争锋,能上能下,多占一分,我据形势,
  一夫当关,万夫失勇,沾连粘随,会神聚精,
  运我虚灵,弥加慎重,细腻熨帖,中权后劲,
  虚笼诈诱,只为一转,来脉得势,转关何难?
  实中有虚,预防中变,虚中有实,孰策机关,
  下遮不架,不顶不延。不软不硬,不脱不粘,
  突如其来,莫知所然,如风吹倒,灵敏难言,
  试一形容,有经有权,宜轻则轻,斟酌无偏,
  宜重则重,如虎下山,引视彼来,进由我去,
  来宜听真,进责神速,先窥其势,继窥其隙,
  有隙可乘,即时而入,失此机会,恐难再得。
  一点灵境,为君指出。至于身法,原无一定,
  无定有定,在人自用。横竖颠倒,立坐卧伏,
  中心莫乱,自有妙术,前俯后仰,左倚右倾,
  中气贯通,无不皆得,变象无穷,难尽其形。
  气不离理,一言可馨,开合虚实,即为拳经。
  用力日久,豁然贯通,默会融贯,渐臻神圣,
  浑然无迹,妙手空空,若有鬼神,助我虚灵。
  推存此心,默诗以敬。

  太极两仪,天地阴阳,
  阖辟动静,惟柔与刚,
  屈伸往来。进退存亡, 一开一合,有变有常。
  虚实兼到,忽见忽藏。 健顺参半,引进精详,
  或收或放,忽弛忽张, 错综变化,欲抑先扬,
  必先有事,勿助勿忘, 日就月将,质而弥光。
  盈虚有象,出入无方, 神以知来,智以藏往,
  宾主分明,中道皇皇, 经权互用。补短截长
  神尤变化,俦测汪洋。 沿路缠绵,静运无慌,
  肌肤骨节,处处开张. 不先不后,迎送相当。
  前后左右,上下四旁, 转接灵敏,缓急异常,
  高擎低取,如愿相偿, 不滞于迹,不涉于虚,
  至诚运动,擒纵由余, 天机活泼,浩气流行。
  虚中有实,制胜权衡, 顺来逆往,令彼莫测。
  因时制宜,中藏妙决,外引内击,中行无偏,
  声东击西,由来皆然,寒往暑来,谁识其端,
  千古一日,至理循环,上下相随,不可空谈,
  循序渐进,仔细研究,果能攻苦,终跻浑然,
  至疾至迅,缠绕回旋,离形得似,何非月圆。
  精练至极,亦小亦圈,日中则昃,月满则亏,
  敌如诈诱,不可紧追,若逾界限,灾难转回,
  况一失势,虽悔何追,我守我疆,不卑不亢,
  九折羊肠,不可稍让,若让他人,魂飞魄丧,
  急与争锋,能上能下,多占一分,我据形势,
  一夫当关,万夫失勇,沾连粘随,会神聚精,
  运我虚灵,弥加慎重,细腻熨帖,中权后劲,
  虚笼诈诱,只为一转,来脉得势,转关何难?
  实中有虚,预防中变,虚中有实,孰策机关,
  下遮不架,不顶不延。不软不硬,不脱不粘,
  突如其来,莫知所然,如风吹倒,灵敏难言,
  试一形容,有经有权,宜轻则轻,斟酌无偏,
  宜重则重,如虎下山,引视彼来,进由我去,
  来宜听真,进责神速,先窥其势,继窥其隙,
  有隙可乘,即时而入,失此机会,恐难再得。
  一点灵境,为君指出。至于身法,原无一定,
  无定有定,在人自用。横竖颠倒,立坐卧伏,
  中心莫乱,自有妙术,前俯后仰,左倚右倾,
  中气贯通,无不皆得,变象无穷,难尽其形。
  气不离理,一言可馨,开合虚实,即为拳经。
  用力日久,豁然贯通,默会融贯,渐臻神圣,
  浑然无迹,妙手空空,若有鬼神,助我虚灵。
  推存此心,默诗以敬。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9-01-03 22:07:48
114楼
大成拳实作捷要
大成拳的主要特点是技击性强,在交手实作中可随心所欲地运用各种拳法。
  
   该拳从体而言,空寂无为,一法不立;从用而言,有感皆应,亦可称处处是法,此即无定法之拳法也。其静也如山岳之稳,其动也似海潮翻浪,一静一动之间犹如虚空之风云,变幻莫测,使人难以施其技术,所谓英雄无用武之地。
  
   大成拳的功法大致有七: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及实作,亦称为“七妙法门”。一般经过站桩、试力、走步及各种单操手的练习之后,便可进行初级的实作训练,至于高级的实作则必须经过推手、发力及试声以后方能完成。若具体分则大致有五个阶段,也就是小乘、中乘、大乘、上乘和最上乘的实作。
  
   一、小乘实作
  
   1.身法要求:小乘的实作,要在“守中用中”的前提下,配备一定的间架,并保持自身的圆整笃实之力,亦即“形不破体,力不出尖”,不论出手发拳,或闪展腾挪,都应保持自身间架不散,步法不乱,进退自如,周身要保持协调一致,形成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
  
   2.度势夺势:在交手之初,要做到“知己知彼”,于对手之惯用拳法、腿法应有所了解,以便以己之长,制敌之短,“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不论出手先后,总制敌在先,也就是王芗斋先生所说的“彼不动,己微动,彼微动,己慢动,彼慢动,己先到,彼先动,己已发”。
  
   3.临战要领:双方交手之时,应注意对方之眉宇部位,大不可凝视,应以“观视”为宜,意即信步观花一般,如是精神才能做到不执着,又可看清对方要害之处,且不被对方的双手变化所干扰。而足则进退自如,双手连环使用,进亦发拳,退亦发拳,攻中有守,守中有攻,攻守得当,攻守相应,间架不散,步法不乱。身形变化出于肩胯动转,步法进退出于克敌需要,进要得机得势,退可避实就虚,避免单双重,或前足虚,后足实,或后足虚,前足实,均无不可。同时还应做到“前足进,后足跟;后足撤,前足回,左右划步亦如是,进退不失中和均”的要领。
  
   二、中乘实作
  
   1.基本要领:中乘的实作,一般以兵法中的奇正理论为基础,所谓奇者,是指出奇制胜之意,在交手实作之时,要做到“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在一动一静之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飘忽而至,出奇不意的打击对方,使之防不胜防,处于被动地位。所谓正者,乃以自身笃实的功力,硬打硬进,不失时机的打击对方,而不必闪避迂回。此即形意拳中之“硬打硬进无遮拦”的实作方法。
  
   2.守中用中:在交手之时,不强调有固定的间架配备,在守住自身中线的前提下,尽量控制并打击对方中线部位。其间架在“守中用中”的前提下,伺机打击对方,无论是拳打、头撞、足踢、肘击等等,均无不可,然应以对方中线作为打击之目标。
  
   3.声力并发:在双方作拳之时,在出拳发力之时配合“声击”,故必须以试声功夫做基础,具体应用就是在与对方欲接未接触之时,开声吐气,乱敌心意,从精神上威慑对方,并在发声的同时发力出拳,并以声音来激发自身之“内劲”,拳触敌身之后则其力透于敌背,故大成拳击人前胸而后背久痛不适,其因即在于此。
  
   4.推手应用:若推手功夫有素者,在实作交手之时,则可利用推手中的技能取胜,即以自己的两小臂或腕部的动作控制对方,一般亦多控制对手的相应部位,使之双手如被绳缚住而不能发拳,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在此基础上,我则可随心所欲的打击对方,但在控制对方的时候,要做到“出手如锉,回手如钩,力不空发,意不空回”,此即所谓的“粘点打人”之法。
  
  三、大乘实作
  
   1.身无定形:在获得大成拳的精神、意感和各种力量的基础之上,在作拳之时,要做到身无定势,手无定形,足无定位,周身关节形曲力直,含机待发。以自身灵活多变的步法,不停的变化身体的重心和进攻路线,而头、肩、肘、手、胯、膝、足各有各的打法,肌肉松紧得当,变化无方,“肌肉似惊蛇”也,而周身各处皆似弹簧,有感皆应,亦即“周身无点不弹簧”之意。
  
   2.打法集成:大成拳不讲招法,没有固定的打法,但是有应变打法及组合打法。应变的打法有提打、钩打、闪打、挂打、佛打、叠打、撩打、裹打、践打、截打、堵打、支力打、滑力打、借力打、捋打、迎打、螺旋力打,还有圈步打、引步打、胯步打、半步打、整步打、正面打、斜面打、正面斜打、斜面正打、上下卷打。左右领打,前后旋打,具体之片面打,局部之整体打,以及一切精神暗示和手法暗示的打法等等。以上各种打法应随机而用,不可拘泥执着,可根据爱好及习惯组合使用之。
  
   3.神在手前:交手实作之时,首先使自己精神放松,以精神威慑对方,“神在手前,意透敌背,如网天罗,无物能逃”。亦即形意拳“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的具体应用。这样,首先在精神、气势上已压倒对方,其动作必然呆板不灵,而我之精神、力量、动作已化为一体。到此境界,不论是双手齐出、是单手独进,或指上打下,或明拳暗腿,或手脚并用,或顾打结合,或闪进统一,只要能神态逼人,不失时机的打击对方,就能稳操胜券。
  
  四、上乘实作
  
   1.融会贯通:上乘实作则无定法可言,要求自身掌握了大成拳的精神、力量及灵活性的基础上,能够充分的把握作拳的时间性、空间性和随机性,亦即能掌握好作拳的“火候”。
  
   此时已融百家拳法于一炉,取其精粹之处,应用于心领神会之中,其中包含了形意拳中的整体笃实之力、太极拳中的柔化之功,八卦掌中灵活的身法及步法,以及长拳中的冷、弹、脆、快、硬等各种力量。在具体运用上则有传统形意拳中的劈、崩、钻、炮、横,五行拳及“十二形”用法,以及八卦掌中的“削、掖、塌”老三掌和太极拳中的“脱粘随”技击法。
  
   另外,大成拳中的“穿裆脚”、“蛇形脚”及“夫子三顿首”的用法,则吸收了梅花拳、弹腿和三皇炮锤的技能。
  
   2.万法归一:大成拳的上乘实作,要求自身必须具备拳术中的各种内在力量,掌握各门各派的技击精华及要领,并且有丰富的实作经验。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大无畏的精神气质,在交手实作时,则不论习惯使用何种拳法,均能以不变应万变,亦即“万法归一”的用法。
  
   这种打法必须在功夫上炉火纯青,才能用之有效。如拳法大师郭云深的“半步崩拳”,不但集中了形意拳中各种单式的力量,而且还包含了各门拳法的技击精华及郭老多年的实作经验,只不过在形式上归为一个崩拳而已,这与下乘的单纯招法有着本质的不同。
  
   3.动静结合:在交手实作之时,要浩气放纵,拳动幕神;精神内敛,气血鼓荡;而周身毛发如戟,有触觉之活力。要静以待动,动中有静,动静相兼,动静结合。静时则如老僧入定,心泰神安;动则若龙蛇舞动,叱咤风云,身形变化无端,使对方难以琢磨。达此境界,或以退为进,或以进为退;或直出侧入,或斜进而竖击;或柔去而惊抖,或刚来而柔化。种种动作有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之妙。也就是“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无法不容”的上乘实作方法。
  
  五、最上乘的实作
  
   1.拳拳服膺:在交手作拳之时,自身堂堂正正,如入无人之境,又如闲庭信步,赏月观花一般,但不论举手抬足,暗中都含有应敌之意,即王芗斋先生所说的“神松意紧”的作拳方法。动静处中,不离拳意,不论行住坐卧,一触即能放人于丈外,而自己则不思索,似在有意无意之间。
  
   2.精神笼罩:双方交手之时,不必举手抬足。待对方与我相距五步之远时,突然注视对方,目光如电,则彼之精神必被我所笼罩,若失去知觉,进退不能,而胜败已定,何须动作。此即王芗斋先生之“如网天罗,无物能逃”的实作方法。又称为“目击”制胜或“精神控制法”,大成拳中,达此境界者,只有王芗斋一人而已。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9-01-03 22:33:09
115楼
陈王廷(1600-1680) 字奏庭,河南温县陈家沟人,根据大量史料的分析研究,研究整理当时各家拳法,创造太极拳的是明末的陈王廷。陈王廷是陈家沟第九世,其父名抚民,祖名思贵,均好拳习武,《陈氏家谱》说王廷又名奏廷,"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在山东称名手……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人也。"但族谱、墓碑、《温县志》都作"王廷",故应作陈王廷。

  陈王廷出身地主家庭,据《温县志》记载,在明思宗崇祯十四年(1641),任温县"乡兵守备",曾在山东扫荡群匪,甲申年(1644)明皇朝覆亡的前后,陈王廷已年老,隐居消极,造拳自娱,教授弟子儿孙。遗词上半首有"叹当年,披坚执锐,……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据《陈氏拳械谱》,陈王廷所造拳套,有太极拳(一名十三势)五路,长拳一百八势一路,炮捶一路。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被吸取了二十九势。在他年老隐居期间,依据祖传之拳术,博采众家之精华,结合太极阴阳之理,参考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创造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太极拳。陈王廷传统授下来的有一至五路太极拳、炮捶一路、长拳108势,双人推手和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其中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更具有前所未有的独特风格。陈王廷所创太极拳的主要传人有:友蒋发、堂侄陈汝信、陈所乐等。

  陈王廷在整理武术套路上,受戚氏的影响很大。戚氏《拳经》三十二势,综合民间古今十六家拳法,取精去粗,以三十二个姿势编成拳套,作为士兵活动身手的"武艺之源";陈王廷吸取了其中二十九势编入太极拳套路,光是"长拳",就汇集了一百零八个不同姿势,可见其吸收拳种之多。《拳经》三十二势以"懒扎衣"为起势,陈王廷所造七套拳路,也都以"懒扎衣"为起势(圆领而腰带的衣服,自殷代一直沿用到明代。明人长服束腰,演拳时须将长服卷起塞于腰带中,以便动步踢腿。戚氏《拳经》起势"懒扎衣",左手撩衣塞于背部腰带,右拳横举向后,目视左前方。称作"懒扎衣"者,表示临敌时随意撩衣应战,乃武艺高强,临敌不慌不忙之意。戚氏"懒扎衣"歌诀所谓"临敌若无胆向先,空自眼明手便"),所制拳谱和《拳经总歌》,也撷取戚氏《拳经》歌诀文辞。陈王廷造拳的创造性成就,是结合了导引、吐纳,使能在练拳时汗流而不气喘,加强柔化刚发的爆发力量;缠绕运转的缠丝劲练法则是结合了经络学说;阴阳、虚实、柔刚俱备的拳理则是采取了阴阳学说。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的方法,是陈王廷独创性的成就,以沾连粘随、不丢不顶、柔中寓刚、无过不及为基本原则,成为太极拳学派独有的竞技方法;解决了不用护具设备也可以练习徒手搏击技巧和提高刺枪技术的问题。这是我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性成就。

  陈王廷《拳经总歌》开头两句话:"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诸靠"是指的两人以手臂互靠,运用"掤、履、挤、按;采、挒、肘、靠"八种方法和劲别),概括地说明了"推手"的特点和方法。到18世纪末叶,王宗岳、武禹襄和李亦畲据以发挥太极拳推手的理论和练法,各自写下了总结性的太极拳论文。陈家沟陈氏十六世的陈鑫,阐累代积累的练拳经验,用十三年的时间,写成《陈氏太极拳图说》,逐势详其理法,以易理说拳理,结合经络学说,其拳法以柔刚相济、快慢相间、蓄发相变为原则,始终贯穿有缠丝劲,并以内劲为统驭。这些都已成为练习太极拳和练习推手的指导性理论。

  陈家沟陈氏世代传习陈王廷所造拳套,经五传至十四世陈长兴这一代,陈氏已仅专精于太极拳第一路和炮捶一路,亦即今日尚在传习的陈式太极拳第一路和第二路。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即是直接从陈长兴这一代的陈式太极拳第一路演变而来。

  陈王廷的著作因年代久远,多遭散失,现尚存《长短句》词一首和《拳经总歌》。《长短句》日:"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诌勿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笑刹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时关,识彼邯郸,陶情于鱼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哪管他世熊炎凉,成也无关,败也无关。不是神仙,谁是神仙?陈王廷的《拳经总歌》,总括了其所创拳套的理法,录于后: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
  钩棚逼揽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
  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肋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太极拳今日风行国内,在疗病保健方面为人民健康事业作出了贡献,并已引起国际体育界、医学家的重视,推本溯源,陈王廷在继承、整理和研究祖国武术方面有不少贡献。

  陈王廷生卒年份虽不可考,但据理推算,太极拳的创造,当在17世纪中叶的明末清初。

大头鱼

  • 精华:12帖
  • 求助:0帖
  • 帖子:136帖 | 388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4279
  • 注册:2004年4月23日
发表于:2009-01-05 17:46:03
116楼

呵呵  老雅是练家子呀     有时间给你做套袖珍的十八般兵器

168888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13帖 | 2103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4601
  • 注册:2005年3月23日
发表于:2009-01-05 19:19:33
117楼
   长见识了,又学到了

dggaowei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6帖 | 38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571
  • 注册:2008年12月17日
发表于:2009-01-05 19:44:33
118楼
南宋华岳编于嘉定元年(1208)的《翠微北征录》中称:“臣闻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元朝之后,十八般武艺一词被广泛用于戏曲小说中,其含义也日趋广泛。明代谢肇淛撰《五杂俎》和朱国桢撰《涌幢小品》中,记“武艺十八事”为: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简、挝、殳、叉、杷、绵绳套索、白打。清朝褚人获在《坚瓠集》中又有不同的说法,为“矛锤弓弩铳、鞭简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十八般武艺是指使用兵器的技艺,由于多是兵器名称,久之,便演化出十八般兵器一说。具体说法有八九种之多,较为常见的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9-01-11 18:20:47
119楼

最近看到上海台纪实节目中有高手木匠解构还原了一个三国前出土的袖连弩。一次可装箭20支,快速无伦且有保险,只靠两个巧妙的小齿钩来挂弦,太精湛了。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9-01-11 20:07:50
120楼

想给最近的武术片《叶问》《夺标》还有前面的《霍元甲》写点什么。鱼兄误会,我是光说不练假把式。

对武术的热爱确实起自刘兰芳,姑且把冷兵器的拜物情结称为爱国术吧。最早爱的品种是枪,大枪。枪为百兵之帅。岳帅、岳雷后面的杨延昭、罗成、伍云召、罗通、秦琼全都使枪。枪后就是绝招意识,前面是回马枪,后面有杀手锏等。那时候对国术的儒慕是不可阻挡的。当时的反特电影《斗鲨》男主角对黑桃皇后一个“电炮”,《屈原》里角斗士一个长短剑的组合,《叶塞尼娅》里吉普塞部落一次拚匕首,甚至《王子复仇记》里一次拚剑,更别说《佐罗》里大玩的“细铁丝”。这些镜头比评书具体些,都让我们回味好久。

真正让我们爱上武术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80后90后的朋友能猜到么?是刘晓庆的《神秘的大佛》。那可能是大陆第一部武功片,过了多年再看一次,唉!太差了,当时怎么那么着迷呢?下了课就一个扮沙陀爷,一个去女主角,哈哈地打起来。到了《少林寺》,那还了得?!常听说别班同学偷偷去河南习武,离家出走的。武术是少年时代最大的幻想,比数理化可高多了。功夫是华人对自身传统的最大发现和开掘,现在李小龙的片子小摊上都是,可78-98这20多年里,要看李小龙还真不容易,他的片子只存在于同事的描述中。这么多年,我从不错过功夫电影、电视,这种爱好贯穿如一。至于说看球,那是88年后受了四川同学的影响才看懂着迷的。

李连杰是我喜欢的功夫明星,喜欢他超过成龙。其实成龙的功架还不如元彪。香港人里功架比较差的成龙、洪金宝居然红过元彪,这是香港人叶公好龙的一个佐证。李连杰文化不高,看过他的自传,他后天很勤奋。学了很多也想了很多,他有北京人的神侃,也有后来学的禅悟神秘和哲思,这使他的思想深度超越一般功夫明星的肤浅。大家一般认为李的最佳是没有公映过的《中南海保镖》。但李却说于仁泰导的《霍元甲》集多年他本人武思之大成,其中与西洋人比武时脚踮其后脑,避免了伤亡及与日本人比武时的风度和潇洒,及中毒后坚持比赛让人心折。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