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刀吧:喜欢玩刀的兄弟请进 点击:30058 | 回复:241



奔三十的男孩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25帖 | 111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251
  • 注册:2007年3月08日
发表于:2007-08-23 10:19:00
楼主

喜欢玩刀的兄弟请进




大头鱼

  • 精华:12帖
  • 求助:0帖
  • 帖子:136帖 | 388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4279
  • 注册:2004年4月23日
发表于:2007-10-23 20:16:00
181楼
好刀的保养也很费事的,不锈钢还可以,其他钢材和柄的保养也是很费事的

奔三十的男孩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25帖 | 111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251
  • 注册:2007年3月08日
发表于:2007-10-24 14:33:00
182楼
昨天我的冷钢88K到了, 兴奋了很久. 虽然是二手货, 但成色还很不错, 只是卷柄有点松, 锋利度也不如传说中的利害. 在宿舍里把玩了一个晚上, 确实重手, 甩出去后要用很大的力才能稳住刀, 用力做砍动作的时候, 可以听到电视上一样的剑风声音. 早上起来, 手臂很酸痛, 手掌快起泡了.

奔三十的男孩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25帖 | 111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251
  • 注册:2007年3月08日
发表于:2007-10-24 14:45:00
183楼
现在还不能理解那些有米人藏刀的想法,  反正我的刀都是要用的,虽然不像日常用品那样用, 但也不可能买一个花瓶回去只看不用的.  到了这个周末, 对88K刚入手时的疼爱, 估计也消退得差不多了,  该是试斩的时候了.  

奔三十的男孩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25帖 | 111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251
  • 注册:2007年3月08日
发表于:2007-10-24 14:50:00
184楼
大头鱼兄,  我的"漠狐", 就那把M2红木柄,  我可惦着呢.  啥时候发过来啊?  

大头鱼

  • 精华:12帖
  • 求助:0帖
  • 帖子:136帖 | 388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4279
  • 注册:2004年4月23日
发表于:2007-10-24 19:19:00
185楼
QQ联系,休息给你邮

大头鱼

  • 精华:12帖
  • 求助:0帖
  • 帖子:136帖 | 388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4279
  • 注册:2004年4月23日
发表于:2007-10-24 19:34:00
186楼
QQ给你留言了,查收.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10-25 08:58:00
187楼
:QQ

juta

  • 精华:5帖
  • 求助:0帖
  • 帖子:29帖 | 3722回
  • 年度积分:18
  • 历史总积分:4434
  • 注册:2004年1月30日
发表于:2007-10-25 13:34:00
188楼
 路过,回贴是一种美德

大头鱼

  • 精华:12帖
  • 求助:0帖
  • 帖子:136帖 | 388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4279
  • 注册:2004年4月23日
发表于:2007-10-26 21:24:00
189楼

大头鱼

  • 精华:12帖
  • 求助:0帖
  • 帖子:136帖 | 388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4279
  • 注册:2004年4月23日
发表于:2007-10-28 18:06:00
190楼
这是一个网友用电锤头改造的(强呀)

221313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9帖 | 893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132
  • 注册:2007年8月23日
发表于:2007-10-28 19:15:00
191楼
 好刀!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10-28 20:06:00
192楼
真漂亮象金蛇剑。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10-28 22:09:00
193楼
中国历代名刀谱

二刀:指雌雄两把古代名刀。《古今刀剑录》:"后燕慕容垂以建兴元年,造二刀长七尺,一雄一雌,若别处之则鸣。" 


五色: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载:"少帝义符以景平元年造一刀,铭曰 五色 。" 

中山: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载:"后秦姚苌以建初元年造一刀,铭曰 中山 。" 

永安: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载:"北京以永安三年,造刀一百口,铭曰 永安 "。 

白鹿: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魏宣武帝恪,以景明元年于白鹿山造一刀,文曰 白鹿 。" 

幼平: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周幼平击曹公胜,拜平虏将军。因造一刀,铭背曰幼平。" 

司马: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晋武帝司马炎咸宁元年造八千口刀,铭曰:司马。" 

兴国: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晋武帝衍以咸和元年,造十三口刀,铭曰兴国"。 

百胜刀: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李以永建元年造珠碧刀一口,名曰百胜。" 

安国: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黄武中累功作安国将军,作一佩刀,文曰安国。" 

赤冶刀: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魏昭成帝,以建国元年,于赤冶城铸刺刀十口,全镂赤冶宋。" 

定业: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齐高帝肖道成,以建元二年造一刀,铭曰定业。" 

定国: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宋武帝刘裕,以永初元年铸一刀,铭其背曰定国。" 

神术: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前秦符坚,以甘露四年造一刀,用五千二,铭曰神术。" 

建义: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西奈乞伏国仁,以建义三年造一刀,铭名建义。" 

建平: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赵石勒以建平元年造一刀,用五百金,工用万人,头尖,长三尺六寸,铭曰 建平 ,隶书。" 

善胜:古代名刀!读菏椤ぬ蘸刖按吩兀?大通初,令献二刀于高祖,其一名善胜,一名威胜,并为传宝。" 

威胜:古代名刀,见"善胜"条。 

朝之: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云:"明帝鸾以建武二年造一刀,铭曰 朝之 。" 

腾马: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蜀李雄,以晏平元年造刀五百口,文曰腾马。" 

麟嘉: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凉吕光,以麟嘉元年造一刀,铭曰麟嘉。 

七圣刀:古代名刀。 

大夏龙雀:古代名刀。《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又造百炼钢刀,为龙雀大环,号曰 大夏龙雀 ,铭其背曰: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 世世珍之。" 

文刀:古代名刀。《唐书·地理表》:"忠州贡文刀。" 

巨刀:刀的一种。《湘烟录》:"魏文帝造宝刀曰露陌……查原文恐有误,名曰巨刀"。 

半垂:古代名刀。《与弟超书》:"窦侍中遗促舟全错,半垂刀一枚。" 

龙刀:古代名刀。《梁·简文帝》:"龙刀横脖上,画尺堕众前。" 

龙泉太阿:古代名刀。《南史·王蕴传》:"为广德令,欲以将领自奋。每抚刀曰:龙泉太阿,汝知我者"。 

龙鳞:①古代名刀。魏文帝《典论》:"丕作陌露刀,一名龙鳞。"《续汉书》载:"龙鳞,御刀也。"②古代名匕首。《典论》:"魏太子邳造百辟匕首三。……其三状似龙文,名曰龙鳞。" 

玉环刀:古代名刀。《南史·刘怀慰传》:"齐高帝以怀慰为齐郡。太守手敕曰: 有文事必有武备,今赐卿玉环刀一口。 " 

玉把刀:古代名刀。《宋史·于阗国传》:"开宝二年,国王男总贡玉把刀"。 

百炼:古代宝刀。晋·崔豹《古今注·上·舆服》:"吴大皇帝有宝刀三……一曰百炼,……"。 

百辟刀:古代兵器。魏武帝曹操令制。《艺文类聚·六十·魏》:"往岁作百辟刀五枚,炼成,先以一与五官将(曹丕),其余四,吾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将与次与之。"曹植《宝刀赋》:"建发中,家父魏王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以龙、虎、熊、鸟、雀为识。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饶阳修各得一焉,其余二枚,家父自仗之。" 

安陵:古人名刀。高启《游侠篇》:"新削安陵刀,光夺众目眠。" 

犵党:古代名刀。宋·辅《溪蛮丛笑》:"出入坐卧,必以刀自随,小者尤铦利,名犵党。" 

阮师刀:古代名刀。晋·杨泉《物理论》:"古有阮师之刀,天下之所宝贵也。……其刀平背狭刀,方口洪首,截轻微之绝然发之系,斫坚钢无变动之异,世不百金精求不可得也。" 

赤刀:古代名刀。《尚书》:"陈宝赤刀大训弘壁琬琰在西序。"郑玄注:"赤刀者武王诛纣时刀,赤为饰,周之正色。"《博物志》:"赤刀,周之宝器。" 

含章:古代名刀。《典论》:"丕造百辟宝刀,……其二彩似丹霞,名曰含章。" 

灵宝:古代名刀。《典论》:"丕造百辟宝刀,其一文似灵龟,名曰灵宝。" 

张飞刀:名刀的一种。三国时期张飞所佩的腰刀。又称"新亭侯"。《刀剑录》:"张刀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炼赤珠山铁为一刀。铭曰: 新亭侯。 " 

宝钿刀:古代名刀。《唐史·阿史那社尔传》:"太宗美其廉,赐高昌宝钿刀。" 

郑刀:古代名刀。《周礼·考工记》:"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也。" 

青犊:古代名刀。《古今注·上·舆服》:"吴大皇帝有宝刀三,……二曰青犊……"。 

鸣鸿刀:古代名刀。《洞宴记》:"武帝解鸣鸿之刀,以赐东方朔,刀长三尺,朔曰:“
此刀黄帝采首山之铜,铸之雄已飞去,雌者犹存,帝恐人得此刀,欲销之,刀自手中化为鹊,赤色飞去云中 。” 

昆吾刀:古代名刀。《宋史·李公麟传》:"朝廷得玉玺,下礼官诸儒议言人人殊。公麟曰: 
秦玺用蓝田玉,今玉色正青,以龙蚓鸟鱼为文,著帝王受命之符,玉质坚甚,非昆吾刀,蟾肪不可治,法中绝真,秦李斯所为不疑,议由是定 。" 

孟劳:古代名刀。《谷粱传·鲁僖公元年》:"公子友谓莒不回: 吾二人不相悦,士卒何罪? 屏左右相搏。公子友处下,左右回: 孟劳?孟劳者,鲁之宝刀也。公子友以杀之。" 

神刀:刀的一种。相传为诸葛亮指挥下百炼而成。《蒲元传》:"元性多奇思,于斜谷,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刀成,自方汉水钝弱,不在淬。用蜀江爽烈,足渭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于成都取江水,元以淬刀,言杂涪水不可用。取水者捍言不杂。元以刀画水,言杂八升。取水者叩头云:于涪津覆水,遂以涪水八升益之。以竹筒内铁珠满,申举刀断之,应手虚落,因曰神力。今屈目环者,乃是其遗范。" 


项羽刀:相传为项羽所佩之刀。《王侯鲭》:"董卓少耕野得一刀,无文,四面隐起山云文,斫王如木。及贵,以视蔡邕,邕曰:此项羽刀。" 

泰山宝环刀:古代名刀。《列异传》:"仙人王方平,降陈节之有,以刀一口,长五尺三寸,名泰山宝环,……曰:此刀不能为馀益,独卧卦可使无鬼,入军不伤,勿以入厕,溷且不宜,久服三年后有从汝求者,可争与之。后果有与载钱百万清刀者。" 

素质:古代名刀。《北堂书钞》魏文帝曹丕《典论》:"余造百辟宝刀三,……其三,锋似严霜,刀身剑侠,名曰素质。"《太平御览·兵部·刀》:"(素质)长四尺三寸,重二斤九两。" 

桂溪刀:古代名刀。黄庭坚:"我有桂溪刀,聊凭东风去。" 

宿铁刀:古代名刀。《北名·綦母怀文传》:"怀文造宿铁刀,其法烧出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 

鸾刀:古代名刀。《礼记》:"割刀之用,鸾刀之贵,反本修古,不忘其初也。"《诗经》:"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筋。" 

铜口刀:古代名刀。《傅成奏事》:"尚书旧给介士二百人,人给大铜口刀一枚。" 

银装刀:古代名刀。《南史·席阐文传》:"梁武帝起兵,阐文劝。仍遣客私报帝,并献银装刀,帝报以金如意。" 

脱光:古代名刀。《太公兵法》:"刀之神,名曰脱光。" 

朝仪刀:《刀剑录》:"明帝鸾建武二年造一刀,铭曰朝仪刀。小篆书,长四尺。" 

新亭侯:古代名刀。见"张飞刀"条。 

漏景:古代名刀。《古今注·上·舆服》:"吴大皇帝有宝刀三:……三曰漏景。" 

警恶刀:古代名刀。《山堂肆考》:"杨贵妃文玄琰,小时尝有一刀,每出入道途间佩之,或前有恶兽盗贼,则所佩之刀铿然有声,似警于人也,故名曰警恶刀。" 


附:各种刀的简介

短刀:刀的一种。短刀的刀身相对长于刀柄(刀把),刀柄只可一手或两手执之。单刃有单刀和双刀之分。单刀有斩马刀、柳叶刀、朴刀、雁翎刀、大环刀、虎牙刀等。单刀一般为单使,也有与其他兵器一起使用的。如单刀夹拐、单刀夹鞭、单刀碟、刀牌等。单刀一般式样较大,重量也大。双刀为二刀并用,其式样和重量都较刀单刀为小。双刀有鸳鸯刀、蝴蝶刀等。 

九环刀:大环刀的一种。为步战所用。形状与一般刀相同,惟其刀身厚,刀背上穿有九个铁环,刀尖部平,不朝前突,刀柄略细弯度较大,柄后有刀环。 

大砍刀:为步战所用。与一般手刀相同,惟其刀背厚,刀刃锋利,刀尖部平,不朝前突,刀柄直,柄后有刀环。 

大横刀:唐代短刀的一种。多为帝王所赐,佩者以此为荣。《新唐书·五及善传》:"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呼。" 

千牛刀:利刀的别称。《庄子·养生主》中记载,庖丁宰牛数千头,所用刀仍锋利无比。故后世称锋利的刀为千牛刀。南朝梁元帝《金楼子·一·箴戒》:"时杨玉夫见昱醉无所知,乃与杨万年同入幄中,以千牛刀斩之。" 

马刀:为骑战所用之短兵器。马刀身狭,略带弯曲,刀把也长。可两手同时握把。马刀一般较轻,锋利无比,威力较大。 

子母刀:刀身很短,刀柄处有一护手刀,称为子刀;母刀刀背笔直,刀身宽。子刀细小绕柄半圈,且有一刀尖。 

云头刀:刀身近柄持处小,刀刃弯曲向前至顶端,继续弯向刀背,刀头呈圆形,形似云头,故得此名。 

手刀:古刀名。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三·器图》有"刀八色"。手刀即其中一种。《三才图会》:"手刀一旁刃,柄短如剑。"后演变成现今短刀。 

双手单刀:刀身细长,刀尖锋利,与苗刀相似,刀柄直面长,可双手执柄。 

片刀:古刀名。《大清会典图·六十五·武备图》载:"片刀,通长七尺一寸二分,刃长二尺,阔一寸三分。上锐而仰,銎厚二分,柄长四尺七寸,围四寸。木质铜朱,末铁鐏长四寸。" 

仪刀:唐代军刀。《唐六典》:"武库令刀之制有四:仪刀、鄣刀、横刀、陌刀。"始为禁卫军使用,晋时称为御刀,隋代定名为仪刀,以木或金银制成,仅供帝王仪仗队使用,故名。《制兵·刀》:"仪刀,古班剑之类。晋、宋以来谓之御刀;后魏曰长刀,皆施龙凤环。隋为之仪刀,装以金银,羽仪所执。" 

少林鱼头刀:全长三尺,形似鱼头样,是历代武士和僧徒炼武防身之器。 

连环刀:刀身宽大,刀背带环,环的数量不一,刀尖突出,锋利异常。护手圆盘形,紧裹刀身,刀柄稍弯,并系刀彩。其刀可砍可劈,可撩可扎,使用起来虎虎生风,铃铃有声。 

护手狼牙刀:其刀背形如狼牙且刀背直而不曲。刀柄处有一月牙弯刀护手。其主要用法有劈、扎、撩、绞、格、拦、推、架等。 

戒刀:僧人佩刀。只供中国古代僧人出行时割切三衣(袈裟)用,不得用以杀生,故称戒刀。 

拍髀:因佩带时拍髀旁,故名。《释名·释兵》:"短刀曰拍髀,带时拍髀旁也。" 

直背刀:其刀背笔直,刀刃弯向刀背,刀尖突出,刀刃锋利,刀柄略弯。其用法与一般短刀相似。 

服刀:多随身佩带。《汉书·九六上·西域传·婼羌》:"山有铁,自作兵,兵有弓、矛、服刀、剑、甲。" 

佩刀:多佩带于腰间。《释名·释兵》:"佩刀,在佩旁之刀也。" 

柳叶刀:其刀身形似柳叶,故名。 

削:属于书刀,指一种长刃有柄的小刀,为青铜或铁制成,用来修削木简或竹简上的文字。汉行于东周和秦汉时。《考工记·筑氏》:"筑氏为刂,长尺,博寸。" 

鬼头刀:刀身宽,刀背略弯,刀尖突出,刀柄弯曲。 

钩刀:其式样与一般刀同。惟其尖上 而成倒钩状。《齐东野语》:"令二壮士执钩刀,夜伏田中。" 

破风刀:刀身小,刀尖突出,刀刃锋利,刀背薄,刀柄弯曲。 

麻札刀:《宋史·岳飞传》:"飞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陈,斫马足,遂大败之。" 

掇刀:《唐书·南蛮传》:"以千人为军,十军为部,强弩二首,枪斧铺之,劲马二百,越粮刀铺之。长戈二百,掇刀铺之。" 

割刀:《礼记》:"割刀之用,鸾也之贵,贵其义也。"《正义》曰:"割刀今之刀,鸾刀,古之刀也。今刀便利,可以为割物之用。古刀迟缓,用之为难,宗庙不用今之刀,而用古刀修古也。" 

温铜刀:古代名刀。清代梁绍王《两般秋雨追随笔》载:"传为明戎政尚书陆公完字遗物,恩陵赐也。" 

猨刀:古代刀的一种。"猨"通"猿"。《隋书·礼仪志》:"行各二人,执金花师于楯,猨刀。" 

雁翅刀:古代兵器。步战用刀。又名金背大环刀。其刀背厚,刀头宽大,刀体重。刀背上有五至九个小孔,孔内有空穿铜环一枚。挥动时,环击刀背,连连作响,声似雁鸣。《玉海》:"乾道元道十一月二日,命军器所造雁翎刀,以三千柄为一料。" 

腰刀:刀长约三飞,刀身狭,柄短。明·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器械》:"腰刀造法,铁要多练,用纯钢自背起用平铲平削至刃,刃芒平磨无肩,乃利秒尤在尖。"腰刀多与藤片并用,故共称"腰也藤牌。" 

二人夺:刀鞘形似手枚,中藏利刀,合之为杖,二人分夺时,则刀离鞘可作防身之用。 

少林龙鳞宝刀:全长三尺五寸,为历代武林名士防身之刀。普净僧尼备此刀,明四海云游除反徒用此刀。 

少林滚珠宝刀:全长三尺三寸峭右代名士防身之用。明代广会高僧备此刀,精此术也。 

白杨刀:短刀的一种。左延年《秦女休行》:"休年十四五,为宋行报仇,左执白杨刀,右据宛鲁矛。" 

大食刀:古代阿拉伯所造之刀。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曰:"吁嗟光禄英雄弭,大食宝刀聊可比。" 

大理刀:少数民族兵器。有谓:"蛮刀以大理所出理佳……今世所谓吹毛透风乃大理刀之类。"大理刀有铎销,柄部饰金,极名贵。 

云贵刀:少数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种。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云南刀,即大理所作,铁青黑沉沉不錎,南大最贵之,以象皮为鞘,朱之上,亦书犀毗花纹,一鞘两室,各函一刀,靶以皮条缠束,贵人以金银丝。" 

壮族尖刀:少数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种。刀身长一尺二寸,刃向外曲凸,刀身最宽处为一寸二分。刀背一面有锋,锋与刃尖之间有三个凹形齿口,刃较为锋利,铁护手呈"S"形。柄以木制,长四寸半。铜制柄首呈棱形状。 

阿昌刀:少数民族兵器。平时可弯曲而系于腰间。取用时则自然挺直。质地精良,尤以刀鞘与刀把制作考究,有木制、皮制、铜制、银制之不同,饰以精美的传统民族图案。 

苗刀:古代日本所制的佩刀。短刀的一种。后又称之为倭刀。其大者又名太刀,小者名胁差。鱼皮贴香木为鞘。刀身长而窄,两面开刃,刀刃犀利,装饰精美。故宋欧阳修有《日本刀歌》赞之。苗刀刀柄较长,为双手执用,杖其锋利,故刀法较为简单,明代武术家程宋猷将其用法化入我国传统刀术,著有《单刀法选》,使之广为流行。 

苗族尖刀:少数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种。刀长一尺二,向外曲凸。刀背随刃而曲,两侧有两条血槽及两条纹波形指甲印花纹,刃异常犀利,柄长三寸至四寸,用两片木料,牛角或兽骨夹制而成,以销钉固定。苗家演练时常以笋笙伴奏。 

环刀:元代蒙古骑战用刀,其刀刃身略弯,柄小而稍扁,较犀利。 

峒刀:少数民族兵器。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峒刀,西刀州峒及诸外蛮,无不带刀者,一鞘二刀,与云南刀同,但以黑漆杂皮为鞘。" 

铦刀:古代婆罗门国用的短刀。《唐书·礼乐志》:"睿宋时,婆罗门国献人倒行以足舞,仰植铦刀,府身就锋。" 

傣族刀:少数民族兵器。在生产工具短砍刀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长刀。这种刀极为锋利,既是劳动工具,也是练功和自卫的武器。 

景颇尖刀:少数民族兵器。景颇刀历来精细别致,种类亦多,长短不一。刀形有直、曲两种,均有血槽。刃尖呈斜形,斜度各异。柄有木制、骨制、角制几种。刀鞘为木质,工艺精美,有龙及其他花纹凹雕,鞘上系有三道铜或银箍。也有细竹蔑编制的箍,鞘上系有皮带作背挎之用。 

傈傈族弯尖刀:少数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种。这种刀大小不等,也刃近似直形,刃尖向背曲凹,刀锋锐利。刀柄稍向背曲凸,以木制或角制而成。 

黎刀:少数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种。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黎刀,海南黎山所制,刀长不过一二尺,靶长乃三四寸。织细藤缠束之。靶端插白角片尺许,如鸱鹗尾,以为饰。" 

藏刀:少数民族兵器。又称"西番刀"。短刀的一种。是我国藏族人民随身携带且须臾不离的防身器械。藏刀刀身短,刀尖锐利。刀鞘及刀把上多装饰精美。技法上常利用宽大藏袍作掩护,或突击闯刺,转腕变锋,或逼身擒举,使人防不胜防。常用招式有"牦牛闯阵""雄鹰啄蹄""骗马盖顶""喇嘛祭刀""举羊势"等,演练时,刀风嗖嗖,喊嚎惨人。 

彝族短体插刀:少数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种。多为彝族男性所用,平时将刀将于腰带中。刀为曲刃短刀,有刀柄及铅花银制刀鞘。刃背向外曲凸,刃锋居于内面,而刃尖稍向外再度曲凸,柄与刃均同一曲度。刀形精美优质,极为犀利尖锐。 

宝刀:锋利钢刀的泛称。《南史·陈世祖传》:"为临川王,梦梁武帝以宝刀授已。"魏文帝《典论》:"丕造百辟宝刀,其一文似灵龟,名曰灵宝;其二彩丹霞,名曰含章;其三锋似崩霜,刀身剑侠,名曰素质。" 

回回刀:古代名刀。《云烟过眼录》:"刘汉卿所藏回回刀,小品,背上皆全紫全错。回回刀内全错出,一人面兽,精甚。闻回回国王所佩者。" 

吴刀:古代名刀。古时以吴地作刀最为锋利,故张华诗赞曰:"吴刀鸣手中,利剑严秋霜。" 

斩马刀:宋代有名的步战用刀。从唐代陌刀演变而来。《玉梅》:"熙宁五年,作坊造斩马刀,长三尺余,镡长尺余,首为大环,上出以示蔡挺、挺奏,便于操击,战阵之利器也。五月庚辰,朔命置局造数万口分赐边臣。" 

葛党刀:古代名刀。《梦溪笔谈》:"吴钩,刀名也。弯,今南蛮用之,谓之葛党刀。" 

蜀刀:汉代军的一种。刀首有环。《汉书·文翁传注》:"刀凡蜀刀,有环者也"。 

鱼刀:《水经温水注》晋范文“日南西卷县夷师范椎奴也。文为奴时,山涧牧羊,于涧水中得两鲤鱼,隐藏挟归,规欲私食,郎知检求。文大惭惧,起托曰“将砺石”。还,非为鱼也。郎至鱼所,见有两石,信之而去。文始异之。石有铁,文入山中,就石冶铁,锻成两刀,举刀向鄣,祝曰:“鲤鱼变化,冶石成刀,斫石鄣破者,是有神灵。文当得此,为国君王,斫不入者,是刀无神灵。”进斫石鄣如龙渊干将之斩芦蒿,由是人情渐附。”


短刀:刀的一種。短刀的刀身相對長於刀柄(刀把),刀柄只可一手或兩手執之。單刃有單刀和雙刀之分。單刀有斬馬刀、柳葉刀、樸刀、雁翎刀、大環刀、虎牙刀等。單刀一般爲單使,也有與其他兵器一起使用的。如單刀夾拐、單刀夾鞭、單刀碟、刀牌等。單刀一般式樣較大,重量也大。雙刀爲二刀並用,其式樣和重量都較刀單刀爲小。雙刀有鴛鴦刀、蝴蝶刀等。
  少林魚頭刀:全長三尺,形似魚頭樣,是歷代武士和僧徒煉武防身之器。
  千牛刀:利刀的別稱。《莊子·養生主》中記載,庖丁宰牛數千頭,所用刀仍鋒利無比。故後世稱鋒利的刀爲千牛刀。南朝梁元帝《金樓子·一·箴戒》:“時楊玉夫見昱醉無所知,乃與楊萬年同入幄中,以千牛刀斬之。”
  馬刀:爲騎戰所用之短兵器。馬刀身狹,略帶彎曲,刀把也長。可兩手同時握把。馬刀一般較輕,鋒利無比,威力較大。
  子母刀:刀身很短,刀柄處有一護手刀,稱爲子刀;母刀刀背筆直,刀身寬。子刀細小繞柄半圈,且有一刀尖。
  雲頭刀:刀身近柄持處小,刀刃彎曲向前至頂端,繼續彎向刀背,刀頭呈圓形,形似雲頭,故得此名。
  儀刀:唐代軍刀。《唐六典》:“武庫令刀之制有四:儀刀、鄣刀、橫刀、陌刀。”始爲禁衛軍使用,晉時稱爲禦刀,隋代定名爲儀刀,以木或金銀製成,僅供帝王儀仗隊使用,故名。《制兵·刀》:“儀刀,古班劍之類。晉、宋以來謂之禦刀;後魏曰長刀,皆施龍鳳環。隋爲之儀刀,裝以金銀,羽儀所執。”
  柳葉刀:其刀身形似柳葉,故名。
  連環刀:刀身寬大,刀背帶環,環的數量不一,刀尖突出,鋒利異常。護手圓盤形,緊裹刀身,刀柄稍彎,並系刀彩。其刀可砍可劈,可撩可紮,使用起來虎虎生風,鈴鈴有聲。
  護手狼牙刀:其刀背形如狼牙且刀背直而不曲。刀柄處有一月牙彎刀護手。其主要用法有劈、紮、撩、絞、格、攔、推、架等。
  拍髀:因佩帶時拍髀旁,故名。《釋名·釋兵》:“短刀曰拍髀,帶時拍髀旁也。”
  直背刀:其刀背筆直,刀刃彎向刀背,刀尖突出,刀刃鋒利,刀柄略彎。其用法與一般短刀相似。 
  九環刀:大環刀的一種。爲步戰所用。形狀與一般刀相同,惟其刀身厚,刀背上穿有九個鐵環,刀尖部平,不朝前突,刀柄略細彎度較大,柄後有刀環。 
  戒刀:僧人佩刀。只供中國古代僧人出行時割切三衣(袈裟)用,不得用以殺生,故稱戒刀。 
  巨刀:刀的一種。《湘煙錄》:“魏文帝造寶刀曰露陌……查原文恐有誤,名曰巨刀”。 
  雙手單刀:刀身細長,刀尖鋒利,與苗刀相似,刀柄直面長,可雙手執柄。 
  大砍刀:爲步戰所用。與一般手刀相同,惟其刀背厚,刀刃鋒利,刀尖部平,不朝前突,刀柄直,柄後有刀環。 
  大橫刀:唐代短刀的一種。多爲帝王所賜,佩者以此爲榮。《新唐書·五及善傳》:“爾佩大橫刀在朕側,亦知此官貴呼。” 
  二刀:指雌雄兩把古代名刀。《古今刀劍錄》:“後燕慕容垂以建興元年,造二刀長七尺,一雄一雌,若別處之則鳴。” 
  五色: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載:“少帝義符以景平元年造一刀,銘曰‘五色’。” 
  中山: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載:“後秦姚萇以建初元年造一刀,銘曰‘中山’。” 
  永安: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載:“北京以永安三年,造刀一百口,銘曰‘永安’”。 
  白鹿: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後魏宣武帝恪,以景明元年于白鹿山造一刀,文曰‘白鹿’。” 
  幼平: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周幼平擊曹公勝,拜平虜將軍。因造一刀,銘背曰幼平。” 
  司馬: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晉武帝司馬炎咸甯元年造八千口刀,銘曰:司馬。” 
  興國: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晉武帝衍以咸和元年,造十三口刀,銘曰興國”。 
  百勝刀: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李以永建元年造珠碧刀一口,名曰百勝。” 
  安國: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黃武中累功作安國將軍,作一佩刀,文曰安國。” 
  赤冶刀: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後魏昭成帝,以建國元年,於赤冶城鑄刺刀十口,全鏤赤冶宋。” 
  定業: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齊高帝肖道成,以建元二年造一刀,銘曰定業。” 
  定國: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宋武帝劉裕,以永初元年鑄一刀,銘其背曰定國。” 
  神術: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前秦符堅,以甘露四年造一刀,用五千二,銘曰神術。” 
  建義: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西奈乞伏國仁,以建義三年造一刀,銘名建義。” 
  建平: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後趙石勒以建平元年造一刀,用五百金,工用萬人,頭尖,長三尺六寸,銘曰‘建平’,隸書。” 
  善勝:古代名刀。《梁書·陶弘景傳》載:“大通初,令獻二刀于高祖,其一名善勝,一名威勝,並爲傳寶。”
  威勝:古代名刀,見“善勝”。 
  朝之: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雲:“明帝鸞以建武二年造一刀,銘曰‘朝之’。” 
  騰馬: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後蜀李雄,以晏平元年造刀五百口,文曰騰馬。” 
  麟嘉: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後涼呂光,以麟嘉元年造一刀,銘曰麟嘉。 
  七聖刀:古代名刀。 
  大夏龍雀:古代名刀。《晉書·赫連勃勃載記》:“又造百煉鋼刀,爲龍雀大環,號曰‘大夏龍雀’,銘其背曰:‘古之利器,吳楚湛盧,大夏龍雀,名冠神都。可以懷遠,可以柔逋;如風靡草,威服九區。’世世珍之。”
  文刀:古代名刀。《唐書·地理表》:“忠州貢文刀。”
  半垂:古代名刀。《與弟超書》:“竇侍中遺促舟全錯,半垂刀一枚。”
  龍刀:古代名刀。《梁·簡文帝》:“龍刀橫脖上,畫尺墮衆前。”
  龍泉太阿:古代名刀。《南史·王蘊傳》:“爲廣德令,欲以將領自奮。每撫刀曰:龍泉太阿,汝知我者”。
  龍鱗:①古代名刀。魏文帝《典論》:“丕作陌露刀,一名龍鱗。”《續漢書》載:“龍鱗,禦刀也。”②古代名匕首。《典論》:“魏太子邳造百辟匕首三。……其三狀似龍文,名曰龍鱗。”
  玉環刀:古代名刀。《南史·劉懷慰傳》:“齊高帝以懷慰爲齊郡。太守手敕曰:‘有文事必有武備,今賜卿玉環刀一口。’”
  玉把刀:古代名刀。《宋史·於闐國傳》:“開寶二年,國王男總貢玉把刀”。
  百煉:古代寶刀。晉·崔豹《古今注·上·輿服》:“吳大皇帝有寶刀三……一曰百煉,……”。
  百辟刀:古代兵器。魏武帝曹操令制。《藝文類聚·六十·魏》:“往歲作百辟刀五枚,煉成,先以一與五官將(曹丕),其餘四,吾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學,將與次與之。”曹植《寶刀賦》:“‘建發中,家父魏王命有司造寶刀五枚,以龍、虎、熊、鳥、雀爲識。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饒陽修各得一焉,其餘二枚,家父自仗之。”
  安陵:古人名刀。高啓《遊俠篇》:“新削安陵刀,光奪衆目眠。”
  犵黨:古代名刀。宋·輔《溪蠻叢笑》:“出入坐臥,必以刀自隨,小者尤銛利,名犵黨。”
  阮師刀:古代名刀。晉·楊泉《物理論》:“古有阮師之刀,天下之所寶貴也。……其刀平背狹刀,方口洪首,截輕微之絕然發之系,斫堅鋼無變動之異,世不百金精求不可得也。”
  赤刀:古代名刀。《尚書》:“陳寶赤刀大訓弘壁琬琰在西序。”鄭玄注:“赤刀者武王誅紂時刀,赤爲飾,周之正色。”《博物志》:“赤刀,周之寶器。”
  含章:古代名刀。《典論》:“丕造百辟寶刀,……其二彩似丹霞,名曰含章。”
  靈寶:古代名刀。《典論》:“丕造百辟寶刀,其一文似靈龜,名曰靈寶。”
  張飛刀:名刀。三國時期張飛所佩的腰刀。又稱“新亭侯”。《刀劍錄》:“張刀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煉赤珠山鐵爲一刀。銘曰:‘新亭侯。’”
  新亭侯:古代名刀。見“張飛刀”條。
  寶鈿刀:古代名刀。《唐史·阿史那社爾傳》:“太宗美其廉,賜高昌寶鈿刀。”
  鄭刀:古代名刀。《周禮·考工記》:“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越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爲良也。”
  青犢:古代名刀。《古今注·上·輿服》:“吳大皇帝有寶刀三,……二曰青犢……”。
  鳴鴻刀:古代名刀。《洞宴記》:“武帝解鳴鴻之刀,以賜東方朔,刀長三尺,朔曰:‘此刀黃帝采首山之銅,鑄之雄已飛去,雌者猶存,帝恐人得此刀,欲銷之,刀自手中化爲鵲,赤色飛去雲中’。”
  昆吾刀:古代名刀。《宋史·李公麟傳》:“朝廷得玉璽,下禮官諸儒議言人人殊。公麟曰:‘秦璽用藍田玉,今玉色正青,以龍蚓鳥魚爲文,著帝王受命之符,玉質堅甚,非昆吾刀,蟾肪不可治,法中絕真,秦李斯所爲不疑,議由是定’。”
  孟勞:古代名刀。《穀粱傳·魯僖西元年》:“公子友謂莒不回:‘吾二人不相悅,士卒何罪?’屏左右相搏。公子友處下,左右回:‘孟勞?’孟勞者,魯之寶刀也。公子友以殺之。”
  神刀:刀的一種。相傳爲諸葛亮指揮下百煉而成。《蒲元傳》:“元性多奇思,於斜穀,爲諸葛亮鑄刀三千口。刀成,自方漢水鈍弱,不在淬。用蜀江爽烈,足渭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于成都取江水,元以淬刀,言雜涪水不可用。取水者捍言不雜。元以刀畫水,言雜八升。取水者叩頭雲:于涪津覆水,遂以涪水八升益之。以竹筒內鐵珠滿,申舉刀斷之,應手虛落,因曰神力。今屈目環者,乃是其遺範。”
  項羽刀:相傳爲項羽所佩之刀。《王侯鯖》:“董卓少耕野得一刀,無文,四面隱起山雲文,斫王如木。及貴,以視蔡邕,邕曰:此項羽刀。”
  泰山寶環刀:古代名刀。《列異傳》:“仙人王方平,降陳節之有,以刀一口,長五尺三寸,名泰山寶環,……曰:此刀不能爲餘益,獨臥卦可使無鬼,入軍不傷,勿以入廁,溷且不宜,久服三年後有從汝求者,可爭與之。後果有與載錢百萬清刀者。”
  素質:古代名刀。《北堂書鈔》魏文帝曹丕《典論》:“餘造百辟寶刀三,……其三,鋒似嚴霜,刀身劍俠,名曰素質。”《太平禦覽·兵部·刀》:“(素質)長四尺三寸,重二斤九兩。”
  桂溪刀:古代名刀。黃庭堅:“我有桂溪刀,聊憑東風去。”
  宿鐵刀:古代名刀。《北名·綦母懷文傳》:“懷文造宿鐵刀,其法燒出鐵精,以重柔鋌,數宿則成。”
  鸞刀:古代名刀。《禮記》:“割刀之用,鸞刀之貴,反本修古,不忘其初也。”《詩經》:“執其鸞刀,以啓其毛,取其血筋。”
  銅口刀:古代名刀。《傅成奏事》:“尚書舊給介士二百人,人給大銅口刀一枚。”
  銀裝刀:古代名刀。《南史·席闡文傳》:“梁武帝起兵,闡文勸。仍遣客私報帝,並獻銀裝刀,帝報以金如意。”
  脫光:古代名刀。《太公兵法》:“刀之神,名曰脫光。”
  朝儀刀:《刀劍錄》:“明帝鸞建武二年造一刀,銘曰朝儀刀。小篆書,長四尺。”
  漏景:古代名刀。《古今注·上·輿服》:“吳大皇帝有寶刀三:……三曰漏景。”
  警惡刀:古代名刀。《山堂肆考》:“楊貴妃文玄琰,小時嘗有一刀,每出入道途間佩之,或前有惡獸盜賊,則所佩之刀鏗然有聲,似警於人也,故名曰警惡刀。”
  手刀:古刀名。宋·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三·器圖》有“刀八色”。手刀即其中一種。《三才圖會》:“手刀一旁刃,柄短如劍。”後演變成現今短刀。
  片刀:古刀名。《大清會典圖·六十五·武備圖》載:“片刀,通長七尺一寸二分,刃長二尺,闊一寸三分。上銳而仰,銎厚二分,柄長四尺七寸,圍四寸。木質銅朱,末鐵鐏長四寸。”
  削:屬於書刀,指一種長刃有柄的小刀,爲青銅或鐵製成,用來修削木簡或竹簡上的文字。漢行于東周和秦漢時。《考工記·築氏》:“築氏爲刂,長尺,博寸。”
  鬼頭刀:刀身寬,刀背略彎,刀尖突出,刀柄彎曲。
  鈎刀:其式樣與一般刀同。惟其尖上 而成倒鈎狀。《齊東野語》:“令二壯士執鈎刀,夜伏田中。”
  破風刀:刀身小,刀尖突出,刀刃鋒利,刀背薄,刀柄彎曲。
  麻劄刀:《宋史·嶽飛傳》:“飛戒步卒,以麻劄刀入陳,斫馬足,遂大敗之。”
  掇刀:《唐書·南蠻傳》:“以千人爲軍,十軍爲部,強弩二首,槍斧鋪之,勁馬二百,越糧刀鋪之。長戈二百,掇刀鋪之。”
  割刀:《禮記》:“割刀之用,鸞也之貴,貴其義也。”《正義》曰:“割刀今之刀,鸞刀,古之刀也。今刀便利,可以爲割物之用。古刀遲緩,用之爲難,宗廟不用今之刀,而用古刀修古也。”
  溫銅刀:古代名刀。清代梁紹王《兩般秋雨追隨筆》載:“傳爲明戎政尚書陸公完字遺物,恩陵賜也。”
  猨刀:古代刀的一種。“猨”通“猿”。《隋書·禮儀志》:“行各二人,執金花師於楯,猨刀。”
  雁翅刀:古代兵器。步戰用刀。又名金背大環刀。其刀背厚,刀頭寬大,刀體重。刀背上有五至九個小孔,孔內有空穿銅環一枚。揮動時,環擊刀背,連連作響,聲似雁鳴。《玉海》:“幹道元道十一月二日,命軍器所造雁翎刀,以三千柄爲一料。”
  腰刀:刀長約三飛,刀身狹,柄短。明·茅元儀《武備志·軍資乘·器械》:“腰刀造法,鐵要多練,用純鋼自背起用平鏟平削至刃,刃芒平磨無肩,乃利秒尤在尖。”腰刀多與藤片並用,故共稱“腰也藤牌。”
  二人奪:刀鞘形似手枚,中藏利刀,合之爲杖,二人分奪時,則刀離鞘可作防身之用。
  少林龍鱗寶刀:全長三尺五寸,爲歷代武林名士防身之刀。普淨僧尼備此刀,明四海雲遊除反徒用此刀。
  少林滾珠寶刀:全長三尺三寸峭右代名士防身之用。明代廣會高僧備此刀,精此術也。
  白楊刀:短刀的一種。左延年《秦女休行》:“休年十四五,爲宋行報仇,左執白楊刀,右據宛魯矛。”
  大食刀:古代阿拉伯所造之刀。杜甫《荊南兵馬使太常卿趙公大食刀歌》曰:“籲嗟光祿英雄弭,大食寶刀聊可比。”
  大理刀:少數民族兵器。有謂:“蠻刀以大理所出理佳……今世所謂吹毛透風乃大理刀之類。”大理刀有鐸銷,柄部飾金,極名貴。
  雲貴刀:少數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種。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雲南刀,即大理所作,鐵青黑沈沈不錎,南大最貴之,以象皮爲鞘,朱之上,亦書犀毗花紋,一鞘兩室,各函一刀,靶以皮條纏束,貴人以金銀絲。”
  壯族尖刀:少數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種。刀身長一尺二寸,刃向外曲凸,刀身最寬處爲一寸二分。刀背一面有鋒,鋒與刃尖之間有三個凹形齒口,刃較爲鋒利,鐵護手呈“S”形。柄以木制,長四寸半。銅制柄首呈棱形狀。
  阿昌刀:少數民族兵器。平時可彎曲而系於腰間。取用時則自然挺直。質地精良,尤以刀鞘與刀把製作考究,有木制、皮制、銅制、銀制之不同,飾以精美的傳統民族圖案。
  苗刀:古代日本所制的佩刀。短刀的一種。後又稱之爲倭刀。其大者又名太刀,小者名脅差。魚皮貼香木爲鞘。刀身長而窄,兩面開刃,刀刃犀利,裝飾精美。故宋歐陽修有《日本刀歌》贊之。苗刀刀柄較長,爲雙手執用,杖其鋒利,故刀法較爲簡單,明代武術家程宋猷將其用法化入我國傳統刀術,著有《單刀法選》,使之廣爲流行。
  苗族尖刀:少數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種。刀長一尺二,向外曲凸。刀背隨刃而曲,兩側有兩條血槽及兩條紋波形指甲印花紋,刃異常犀利,柄長三寸至四寸,用兩片木料,牛角或獸骨夾制而成,以銷釘固定。苗家演練時常以筍笙伴奏。
  環刀:元代蒙古騎戰用刀,其刀刃身略彎,柄小而稍扁,較犀利。
  峒刀:少數民族兵器。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峒刀,西刀州峒及諸外蠻,無不帶刀者,一鞘二刀,與雲南刀同,但以黑漆雜皮爲鞘。”
  銛刀:古代婆羅門國用的短刀。《唐書·禮樂志》:“睿宋時,婆羅門國獻人倒行以足舞,仰植銛刀,府身就鋒。”
  傣族刀:少數民族兵器。在生産工具短砍刀的基礎上,逐步發展成爲長刀。這種刀極爲鋒利,既是勞動工具,也是練功和自衛的武器。
  景頗尖刀:少數民族兵器。景頗刀歷來精細別致,種類亦多,長短不一。刀形有直、曲兩種,均有血槽。刃尖呈斜形,斜度各異。柄有木制、骨制、角制幾種。刀鞘爲木質,工藝精美,有龍及其它花紋凹雕,鞘上系有三道銅或銀箍。也有細竹蔑編制的箍,鞘上系有皮帶作背挎之用。
  傈傈族彎尖刀:少數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種。這種刀大小不等,也刃近似直形,刃尖向背曲凹,刀鋒銳利。刀柄稍向背曲凸,以木制或角制而成。
  黎刀:少數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種。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黎刀,海南黎山所制,刀長不過一二尺,靶長乃三四寸。織細藤纏束之。靶端插白角片尺許,如鴟鶚尾,以爲飾。”
  藏刀:少數民族兵器。又稱“西番刀”。短刀的一種。是我國藏族人民隨身攜帶且須臾不離的防身器械。藏刀刀身短,刀尖銳利。刀鞘及刀把上多裝飾精美。技法上常利用寬大藏袍作掩護,或突擊闖刺,轉腕變鋒,或逼身擒舉,使人防不勝防。常用招式有“犛牛闖陣”“雄鷹啄蹄”“騙馬蓋頂”“喇嘛祭刀”“舉羊勢”等,演練時,刀風嗖嗖,喊嚎慘人。
  彜族短體插刀:少數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種。多爲彜族男性所用,平時將刀將於腰帶中。刀爲曲刃短刀,有刀柄及鉛花銀制刀鞘。刃背向外曲凸,刃鋒居於內面,而刃尖稍向外再度曲凸,柄與刃均同一曲度。刀形精美優質,極爲犀利尖銳。
  寶刀:鋒利鋼刀的泛稱。《南史·陳世祖傳》:“爲臨川王,夢梁武帝以寶刀授已。”魏文帝《典論》:“丕造百辟寶刀,其一文似靈龜,名曰靈寶;其二彩丹霞,名曰含章;其三鋒似崩霜,刀身劍俠,名曰素質。”
  回回刀:古代名刀。《雲煙過眼錄》:“劉漢卿所藏回回刀,小品,背上皆全紫全錯。回回刀內全錯出,一人面獸,精甚。聞回回國王所佩者。”
  吳刀:古代名刀。古時以吳地作刀最爲鋒利,故張華詩贊曰:“吳刀鳴手中,利劍嚴秋霜。”
  斬馬刀:宋代有名的步戰用刀。從唐代陌刀演變而來。《玉梅》:“熙寧五年,作坊造斬馬刀,長三尺餘,鐔長尺餘,首爲大環,上出以示蔡挺、挺奏,便於操擊,戰陣之利器也。五月庚辰,朔命置局造數萬口分賜邊臣。”
  葛黨刀:古代名刀。《夢溪筆談》:“吳鈎,刀名也。彎,今南蠻用之,謂之葛黨刀。”
  蜀刀:漢代軍的一種。刀首有環。《漢書·文翁傳注》:“刀凡蜀刀,有環者也”。
  金背大環刀:雁翎刀的別名。參見雁翎刀條。
  少林三環單刀:全長三尺二寸,爲歷代少林寺僧和武士練武防身和作戰之兵械。
  少林金撾鉅齒刀:刃帶鋸齒,倒鈎,全長三尺。清代如量高僧精此武器也。
  少林月牙刀:刀長八寸一分,寬三寸九分,後牙同前刀長度一樣。明代同隨和尚精此器。
  少林單刀:全長三尺,同予牌相互利用,稱矛盾刀釋十八法。清代寂聚、寂袍精此術。
  少林魚頭刀:全長三尺四寸,形似魚頭,爲歷代武士和寺僧習武之用。
  少林柳葉刀:全長三尺二寸,把長六寸,形似柳葉,爲歷代武士和僧徒習武防身之用。
  雙刀:刀的形狀與單刀基本相同。只是刀盤僅有一半,在雙刀對合的一側無刀盤,這樣雙刀方能合攏。另一側爲半個護手盤,雙刀合併,似一刀也。刀鞘口上有一小銅或鐵片相隔,使雙刀從隔片兩側插入一鞘內。雙刀的刀把彩綢應是對稱的。雙刀舞練時,比單刀要難得多,行家皆知,單刀左臂難防,雙刀兩耳難防。待練熟之後,必能得心應手。
  蝴蝶刀:雙刀的一種。步戰用刀。此刀一鞘二刀,雙手同時使用。刀身短,刀把上有護手。刀法以粘貼爲主。
  鴛鴦刀:雙刀的一種。屬步戰用刀,此刀一鞘二刀。其刀把各呈半圓形狀,二刀合攏其刀把合成圓形,如同一刀。
  少林雪花亮銀刀:全長三尺。少林寺湛舉、恒林、貞俊、貞緒、貞和等擅使此雙刀。
  盾牌刀:指導演練者雙後所握持不同的雙兵器,一般是左手持盾以防敵方遠射之箭或格擋共他兵械之用。右手持刀爲乘虛攻戰之用。
  單刀如鞭:兩手握持異樣雙器械也。一手持單刀,另一手持九節牌同時舞練。難度很大。
  乾坤日月輪刀:短雙器械之一。輪呈日月相交狀並有五把刀向外展開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10-28 22:30:00
194楼
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的剑,为了提高剑的劈砍性能,剑脊、剑锋是按铜锡不同比例分两次铸造的。先按铜百分之九十、锡百分之十的比例铸好剑脊,然后再按另一比例铸剑锋。剑铸好后,再用铬盐处理。故剑身柔韧不易折,剑刃锋利又不易卷,长年光洁无锈,寒光逼人。  
  武器的精良,说明当时冶铸水平的先进。春秋时期,采矿、冶炼、铸造已有了明确的分工。湖北黄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有古矿井遗迹、采矿工具,还发现了约有四十吨的炼铜废弃的炉渣,据此推算当时提炼的红铜可达四万吨。山西侯马晋国铸铜遗址面积可达二十万平方米,发现当时铸范三万多块。根据出土的陶范可知这里是一处铸造礼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及货币的综合铸造作坊。这规模庞大的青铜冶铸业正是青铜兵器大量使用和不断改进的前提。  
  不同种类的兵器,因为用途不同,在铸造时用的原料配比也不相同,春秋的冶铸匠师已熟练的掌握了这门技术。记载见于《考工记》一书。书中讲铸造青铜器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上述“六齐”中,除前后二齐外,其余四齐都讲的是兵器。制造斧斤,铜锡的配比为五比一至四比一,也就是锡的含量要占百分之十六点七至百分之十四;戈戟的配比为三比一至四比一,锡含量占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十七;大刃的配比为二比一至三比一,锡含量占百分之三十三点三至百分之二十五;削杀、矢配比为三比二至五比二,锡含量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二十九。根据测定,锡的含量越高,硬度越大,也更脆,而以含锡量百分之十七至百分之二十最为坚利,所以从削、杀、矢到大刃,戟、戈,斧斤,含锡量等次有差。《考工记》中的“六齐”保证了青铜兵器的质量,对铸造其他青铜器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考工记·弓人》中对弓的选材、制作工艺和定制都有详细的规定。制造一张弓,需要干、角、筋、胶、丝、漆六种材料。“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合也;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者,以为受霜露也。”对于这六种材料,有严格的品评标准。比如干(弓体),以柘木为上,是最好的制弓材料,以后次第为檍木、檿桑、桔木、木瓜、荆,最次为竹。牛角是做弓弭的材料,要选根部白、中段青、角尖丰长的为上等。六材的伐取,要按不同季节进行,“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体,冰析爵”。第二年春方能配弦。几易寒暑,良弓始成。  
  根据《考工记》,弓、箭、戈、矛、盾、剑等武器都是匠人在专门的作坊中制作的,所以能规格统一,批量生产,这对于春秋时期的武器装备起到了数量保证和质量提高的双重作用。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10-28 23:10:00
195楼
(一)百炼钢刀  
  公元三一八年,晋将刘琨为鲜卑段匹?(左石右单)拘禁,自知必死,曾写五言诗赠予他的别驾卢谌,在那首诗的最末两句是:“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后来研究中国古代钢铁冶炼史的学者常引这两句诗,用来表述当时炼钢史上的一次技术革新,并用“百炼钢”来称呼这种以折叠锻打为工艺特征的钢材。用这种技术锻造的刀剑和铠甲质量优良,极为名贵。东汉末年文人陈琳在他写的《武库赋》中称颂铠甲的精美说:“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从此“百炼成钢”这一成语,流行于中国的文学作品甚至日常用语之中。以比喻那些久经煅炼,非常坚强,因而成材的人。  
  追溯中国古代百炼钢的历史,至少可以早到战国晚期,在河北省易县燕下都遗址发现的战国晚期的钢铁兵器中,经检验有些就是以块炼铁为原料,在炭火中加热渗碳,多次折叠锻打而成的。到西汉时期,这种反复加热锻打的工艺日趋成熟。  
  通过对从河北省满城陵山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佩剑、钢剑和错金书刀的金相检查,表明当时这些钢件的质量比燕下都的出土品有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减少了含碳不均匀的分层现象,夹杂物的尺寸和数量也有所减少,因此钢的组织致密,成份均匀。同时刘胜佩剑和书刀的刃部还采用了局部淬火的技术,使刃部坚硬锋利。应用刃部局部淬火制成的钢刀,刀刃坚硬而脊背较柔韧,刚柔结合,锋利而不易脆折,不但增强了兵器的杀伤力,而且降低了折损率,因而使格斗兵器的杀伤效能提高,从整体讲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美中不足的是以块炼铁反复加热渗碳锻打的工艺,是十分艰巨的劳动,真是所谓“千锤百炼”,费时费工。据说汉代一位最著名的制刀能手阮师,以他的技能艰苦劳动三年,才制成一千七百七十口刀,平均两天制刀三口,由于过份劳累,结果双目失明。为了改变由于块炼铁生产效率低,炼钢的发展因而受到限制的被动局面,人们努力探求利用可以大量生产的生铁,使它变得具有可锻的性能的新课题。大约到东汉时期,一种以生铁为原料的崭新的炼钢技术,已经成熟地应用于制作兵器,那就是“炒钢”的技术。  
  炒钢,就是把生铁加热到熔化或基本熔化以后,在熔池中加以搅拌,借助于空气中的氧把生铁中所含的碳氧化掉。在山东省临沂苍山发现的东汉环首钢刀,为我们提供了时代颇早的炒钢制品。那口刀全长达一百一十一点五厘米,在刀背上有保存完好的错金铭文,共十八字,为:“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孙。”清楚地表明那口刀制作于东汉安帝永初六年,即公元一一二年,距今已达一千八百余年。经过检验,钢的组织均匀,含碳量适中,约为百分之零点六至百分之零点七,夹杂物细小,刃口经淬火,相当锋利。由于表面氧化层不像块炼铁那样容易剥落,整个刀的抗腐蚀性能也有所提高。经用一百倍显微镜观察刀的断面,可以看到硅酸盐夹杂物分层明显,大约在三十层左右,表明铭文中所记的“卅湅”,数目正与分层数基本一致,正是制作时折叠锻打的次数。在永初六年钢刀出土以后,又曾在江苏省徐州出土了一件时代较它更早些的钢剑,剑上记明制作于东汉章帝建初二年,即公元七七年,是“蜀郡西工官”的产品,并记明为“五十湅”。经检验钢剑断面的分层现象,数目近六十层,也与铭文所记五十湅的数目接近。这两件东汉时的钢刀剑,雄辩地说明当时用炒钢制成的百炼钢兵器,质量优良,工艺技术已经达到成熟的水平。不仅如此,百炼钢制作的刀还输出国外,在东邻日本境内曾经发现过带有“中平”年号的钢刀,中平是东汉灵帝的年号之一,时当公元一八四至一八九年。它出土于日本奈良县天理市东大寺山的一座古坟中,刀上有错金铭文:“中平口[年]五月丙午,造作[支?]刀,百练清刚,上应星宿……”。铭中的“百练清刚”正如与陈琳《武库赋》中的“百炼精刚”相合,表明也是以百炼钢所制作。  
  工艺先进的用炒钢制成的百炼钢应用于兵器制作,解决了原来以块炼铁渗碳制钢费工费时的难题,从而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刀剑的质量。到战争频繁的三国时期,吴、蜀、魏三国的统治者都极注意制作各种百炼钢利器,例如魏武帝曹操早年就曾与工师共作卑手刀,以准备起兵时装备部队。后来他令人制作“百辟刀”,分赠他的儿子们,他在《内诫令》中称其为“百炼利器,以辟不祥。”表明正是以百炼钢制成的宝刀。他的儿子魏文帝曹丕还曾作《宝刀赋》,用文学语言生动地描绘过以百炼钢制刀的生产情景。在江南的吴地,吴大帝孙权也极注重刀剑的制作,据梁陶弘景《刀剑录》所记,孙权曾在“黄武五年(二二六年)采武昌山铜铁作十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刀头方,皆是南钢越炭作之,上有大吴篆字。”一次制作多达万口钢刀,自然是用于装备部队的兵器。至于蜀汉的诸葛亮,更是注重钢刀的制作,因而流传有“蒲元神刀”的故事。据《太平御览》所引的《蒲元传》记载,蜀相诸葛亮曾请蒲元造刀,蒲元就在斜谷地方开工制作,于是“熔金造器,特异常法”。刀制作时需淬火,他认为“汉水钝弱,不任淬火”,叫人去蜀江取水,认为“蜀江爽烈,是谓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不料派去成都取水的人,归途中将水器弄倒,只得取八升涪水补了进去。蒲元将他送来的水用于钢刀淬火,马上发现有问题,“乃言杂涪水不可用。取水者犹悍言不杂。君以刀画水云:‘杂八升,何故言不?’取水者方叩头首服”。这个故事将蒲元说得过于神奇,自然大有夸张的成分,但透过其神奇的色彩反映出的事实,说明三国时淬火技术更向成熟发展,且已能鉴别不同江河的水质及其对淬火效能的影响。  
  上面列举的事例,表明三国时期钢刀制作技术日趋精良。以百炼钢刀为代表的格斗兵器杀伤效能的日益提高,自然导致防护装具的变革,提高防护效能。防护装具的改进,又促使格斗兵器和远射兵器进一步改进。这些变化也自然改变了战场的面貌。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10-29 01:56:00
196楼
外观处理技术  

三千年来,在中国古代刀剑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关键是必须提出来的,它们代表著此段文化史的精萃,也代表著傲世的文明成就。  

青铜剑的表面处理  

这部份又可分为乌黑亮泽的防锈层与规则的表面暗纹两种,其制作方法仍是千古之谜;防锈层是一种铬盐氧化物,厚度仅十微米左右,在西方直至二十世纪才掌握它的技术;平面暗纹或呈菱形格状、或象火焰,至今所知并无重复者,构思巧妙、华美绝伦,在世界兵器史上无出其右,可说超绝古今。  

金属的摺叠  

不论青铜、钢铁,我国的金属摺叠技术在东周已相当成熟,领先阿拉伯、日本近千年,这种技术巧妙地克服了同时保持刀剑硬度和韧度的矛盾,使刚柔并济,因此沿用至今;由於反覆捶打,纹理十分细密,不经研磨抛光,一般难以看出,加以年久失护,往往锈蚀,所以在得到古刀剑时,通常须要适当的处理,使之回复原貌,同时,也有助於了解刃体的锈蚀状况,以便去除腐蚀性的锈斑,否则迟早锈穿刃体,无药可就,这是收藏者不可不知的。  

装饰的工艺  

刀剑既然长久以来一直是兵器或武力的代表,小至个人的健身护体,大至国家的宣威致胜,无不以之为基础,因此人们在其上施以巧艺,或增进其功能,或装饰其外表,以下是常用的工艺:  

错金  

在金属胎体上绘好所须图案,以凿刀刻出外窄内宽的沟槽,然後将金、银、铜等薄片以鎚打入槽中,薄片受力後遂紧嵌於槽壁内,不易脱出,最後以错石错平表面即成;此种工艺以战国所作最称精致,线条细致流利,金银对比,华美非常。  

鎏金  

先以金或银与水银合成汞齐,涂於金属胎体表面,然後加热使水银蒸发,表面即有金或银薄膜之附著,最後以金属物推实即成;此法发明於战国中期,运用非常广泛。  

包金  

将金或银等捶成薄片,包覆於胎体上,再以鎚敲打密实,使凹凸纹理一如胎体表面即成。  

镶嵌  

今人多镶嵌不分,是实上,二者略有不同,镶是将某物固定於胎体的表面,胎体表面一般不受影响,而嵌则是将某物固定於胎体的中间,或是胎体的表面凹槽内,胎体表面须经挖凿或镂空,以与物形相合。  

髹  

以漆平涂於器物上称为髹,髹漆不仅有助於固定,也有助於耐久防蚀,因此多施於柄和鞘上。  

失蜡法(或称脱蜡法)  

对於更繁复的造型,古人以蜡雕制原型,再覆以细砂,并使之密实,预留灌浆的孔道,然後灌以高热的金属熔浆,蜡遇热溶化而流失,熔浆遂填补其缝隙,待冷却後取出进行修整即成;此法发明於战国或更早,许多精致的镂空造型均以此法铸成。 

奔三十的男孩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25帖 | 111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251
  • 注册:2007年3月08日
发表于:2007-10-29 08:41:00
197楼
唯刀百辟,唯心不易

大头鱼

  • 精华:12帖
  • 求助:0帖
  • 帖子:136帖 | 388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4279
  • 注册:2004年4月23日
发表于:2007-10-29 20:22:00
198楼
老雅对刀很有研究,以后要多请教了

怒海孤鸿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38帖 | 1013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084
  • 注册:2004年1月30日
发表于:2007-10-30 00:35:00
199楼
我刚刚买的两把英吉沙 呵呵,不到300块 从乌鲁木齐寄过来,七天到上海

怒海孤鸿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38帖 | 1013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084
  • 注册:2004年1月30日
发表于:2007-10-30 01:19:00
200楼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