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取某企业作为物流管理改善的研究对象。并根据六西格玛的要求构建了专业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物流改善首先需要界定物流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其具体过程包括:顾客关键需求的识别及需要改进环节的确认;项目任务书的完善及更新;可测量的度量指标的建立及目前六西格玛水平的测评。
为了寻求所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VOC和VOB调查问卷、以电话访问和面谈等方式对内外部顾客分别进行了意见征询。结果发现存在以下改善机会:
提高订单中的交货期遵守率;
加强与顾客的信息共享,如货物的发出时间、到达时间、品种和数量等相关信息;
规范订单出库管理;
丰富常规产品库存,提高满足紧急需求的能力;
提高生产部门和物流部门的订单信息共享状况,提高生产部门信息的精确性;
针对上述问题选取量化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后,结合企业的年度战略目标、资源水平、竞争对手水平、企业近年来的发展速度、采用SMART原则导出改善后的目标,如表2所示。
第一步需要制定CTQ数据收集计划,将其分解成可测量的变量并对其概念进行界定,表3显示数据来源、收集者、收集期间、收集方法等内容。同时要注重数据的相关性,以便保证管理的科学性。
通过数据收集和初步数据分析,本文发现一些问题可以迅速被解决,因此将其定义为快速改善点,并请相关职能部门采取措施迅速改善(见图1)。而针对相对复杂、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本文进行下一阶段的分析,如:销售预测准确度低、生产周期不确定、安全库存基准不科学、库存不准确、出库单修改次数较多、运输工具不能得到充分保障、运送中产生的问题,有些问题,如:销售预测准确度低属于营业与工厂交流方面的问题,生产周期不能确定属于生产方面的问题,其余问题可被认为属于物流方面的问题。
数据收集是问题分析初始阶段的主要目标,本文将项目焦点主要定位在了解关键问题和改进目标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找出变异产生的潜在原因,减少改进阶段的不确定因素,界定容易导致高风险的输入变量。在因子分析阶段,本文通过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展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图,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对需改进的方面进行界定及简要描述。本阶段的关键在于详细研究资料,增强对过程和问题的认识,确定事故原因,使用各分析步骤来寻找“问题根源”。图2显示本文对问题分析的汇总。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科学的改善方案并加以筛选。本阶段的技术关键是明确进行项目改进,包括探求输入变量对输出变量(项目指标)影响的显著性,利用分析数据所得到的因果关系,设计、改进和优化物流过程以满足标准的需要。本文在分析阶段所提出的7个关键因子的基础之上,分别提出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以订单接收过程改善为例,相应的解决方案为:
一是对营业员进行ERP培训,输入顾客需求日期时需要提高准确性。
二是工厂只接收ERP订单,传真订单只作为参考,不进行排产。
三是制定标准交货期,根据距离远近和订单大小对交货期进行管理。
四是小订单须3T以上按常规手续予以接收,3T以下订单需要总经理批示才予以生产和发货;对于代理商收尾项目需要小订单时,运费原则上由代理商负责,以降低代理商发生小订单频率。
五是紧急订单需要总经理签字同意才投入生产和发货。
六是由于代理商货款问题不能正常发货的订单,原则上2个月后予以删除,重新输入时按照新订单安排生产和出库。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维持改进成果。其目的是保持在改进阶段中所实施的新的工作流程或评价体系,避免旧问题重新出现。建立监视过程,明确过程已经实现的改变,制定处理可能出现问题的应变计划以及帮助物流经营者集中精力于最新确定的少数关键变量的测量是实施过程的关键。
项目实施后,该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原来设定的三个主要改善指标具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交货期遵守率由原来的29.6%提高到87%:交货期Lead-Time由原来的8.6天降低到3.3天:生产计划变更率下降了70%;库存准确度由原来的18.2%提高到93.2%。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