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物联网这几年炒的很火热,实际上是雷声大雨点小,实质性的东西没有改变。看了很多和工业物联网相关的资料。我发现现在很多说起来高大上的物联网模块不过就是把前几年用过的GPRS DTU升级成了4G或者wifi或者网线,又或者搞个串口服务器接在现场设备的PLC上,局域网的方式还是433,zigbee,LoRa等等,协议还是常见的老几样。实际上能提供的应用无非是状态监控和故障上报。在应用上和前几年没任何区别,得益了各种云平台的建设,联网不像以前那么难了。我记得2011年做的一个远程水务的项目去申请APN专线,市一级的运营商都不知道是啥业务,咨询了省公司才成功开通。现在的工业物联网模块联网更简单,到手即用,速度更快了,但是使用的功能和以前没啥区别。毕竟工业设备都是可靠优先,控制放在本地,物联网云上只负责数据和状态的采集,辅助给决策者提供参考。不管未来的网络如何快工业物联网只能是辅助,进不到核心的控制层级,控制一直会在现场级。现实中工业物联网体系和人类社会是一样的金字塔模式,最底层的PLC和其他控制器件干最脏最苦的活,高层的云端设备躲在恒温恒湿的机房里跑跑数据优雅的给人提供数据。
这个体系像极了现在的物联网行业,高端玩家玩云平台坐在高档写字楼里做做PPT跟客户吹系统多么的牛逼。中端玩家做模块,天天接不完客户吐槽的电话:模块又TM连不上网了。低端玩家搞整合,听起来系统集成高大上,不过就是把远程模块和PLC及一堆低压元件装在柜子里,每天累成狗还是顶不住客户改需求!本来以为远程模块能让苦逼的程序员脱离苦海,客户却告诉你工艺改了要连柜子都改了!!!卧槽!!!每次出差的工控人心里都有一百句妈卖批要讲!!
大佬们看看自己在哪个层级。哈哈哈哈哈
楼主最近还看过
工业物联网,不在于改变底层的控制过程,而在于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过程参数进行优化。
工业物联网的通讯协议只是手段,目的是把大量的现场数据接入云端,再利用云端计算机的强大算力,对现场的数据进行梳理和机器学习。
有了现场端和云平台,那只是工业物联网的表面,我们可以在网页上浏览数据,但这并没什么实际用处。只有在云端加入了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那才是工业物联网的价值所在。
比如说,一个全球化的企业,它在世界各国有很多工厂 / 设备。那么如果这些工厂和设备接上了工业物联网,它就能把那么多的数据放到了一起,利用机器学习发现人所难以发现的规律,来找到可以优化的地方,或者是故障预测。对于机器学习来说,数据最难得,只有工业物联网才可能高效地获得那么多数据。
所以,工业物联网和工业控制是不同层面的东西。本身目的就不一样。
另,一样的数据,采用不同技术分析,获得的结果很可能不同。如果用了不合适的算法模型,很可能得不出什么有效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感觉工业物联网非常“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