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大家盼望的“十一”长假终于到了,但令人烦恼的是,很多人选择自驾出行,却不得不忍受“人在堵途”的痛苦,一些高速公路甚至变成了巨大的“停车场”。近年来,一直有人提议,参照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经验,征收城市“拥堵费”,但这就能解决我们目前的交通难题吗?以北京市为例,虽然还没有征收“拥堵费”,但已经实行“限行”,私家车只能在规定日内在城内行驶,同时还采取“摇号”政策,通过限制车牌号来控制新车上路数量。这些对策虽然使北京市的交通拥堵情况有所缓解,但在北京市工作、生活的人,还是抱怨交通不顺畅。显然,仅仅是通过某些管控手段,是不足以解决现代交通问题的。
困扰着我们生活的不仅是交通拥堵问题,汽车保有量的飞速增长,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停车、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问题,这些交通“城市病”要想真正得到解决,要依赖交通的智能化,用“智慧”使交通真正服务于我们的需求。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研究院院长张国华在接受《中国信息界》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我们国家正在快速转型过程中,很多热点问题难以形成共识,但有一点形成共识的是,城镇化是转型过程中的必行之路。而智慧交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我国城镇化走得更快、更好。
智慧交通系统,将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先进的手段,有效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使人、车、路密切配合,达到和谐统一,发挥协同效应,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运输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样的系统在构建智慧城市交通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要发展智慧交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挥市场化的作用。张国华指出,当前我国的交通系统更多的还是由政府部门去主导,而市场化程度不够。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政府要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构建一个真正服务性的政府,使政府和市场这两只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手,共同去推进智慧交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