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测量空气湿度? 点击:201 | 回复:1



陶建武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3帖 | 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69
  • 注册:2017年4月05日
发表于:2017-04-05 10:59:44
楼主
古人怎么丈量空气湿度?

可悬置土炭丈量空气湿度的古天平(木衡),安徽寿县古墓出土。

先秦期间,古人已开始观测空气湿度。西汉刘安在《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载:“雷震之声,能够鼓钟写也;风雨之变,能够乐律知也”。为何说这句话已透露出古人注意到了湿度疑问?东汉王充《论衡·改变篇》称:“故天且雨,蝼蚁徙,丘蚓出,琴弦缓,固疾发。”这里的“琴弦缓”即是湿度发生改变所造成的。元末娄元礼《田家五行》一书还记载有“晴干鼓响,雨落钟鸣”等盛行谚语,娄元礼认为:“琴瑟弦索调得极和,则天道必是一望略无纤毫,方能如是;若是调卒不齐,则必阴余之变,盖亦气候致而然也。若高尚之弦忽自宽,则因琴床潮湿故也,主阴雨。”其大约意思是,假如琴弦松了,乐律调禁绝,是因为空气湿度添加了,预示气候有变,将来是阴雨天。可见秦汉时,人们对空气湿度已有精确的知道,经过琴弦改变知道大气湿度改变。



西汉时,已出现“悬土炭”的习俗。《史记·天官书》记载:“冬至短极,县(悬)土炭,炭动……略以知日至,要决晷景。”冬至节气前,把土和炭别离挂在天平两边,经过观测天平两端升降,来判别湿度改变。假如空气枯燥,炭中水分发出快,会变轻,放炭这端就会上升;假如空气湿度添加,正好相反。此即《淮南子·地理训》中所谓:“燥故炭轻,湿故炭重。”《淮南子·泰族训》则进一步说明晰测湿仪的工作原理:“夫湿之至也,莫见其形而炭已重矣;风之至也,莫见其象而木已动矣。”西汉这种“测湿仪”是使用炭吸湿性强的特色,凭借天平原理实现测湿目的,比达·芬奇于十五世纪时设计出的湿度计要早一千多年。


1分不嫌少!


楼主最近还看过



怪话二王

  • 精华:3帖
  • 求助:10帖
  • 帖子:154帖 | 6809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4592
  • 注册:2004年2月03日
发表于:2017-04-07 16:57:52
1楼


古人用这么个破秤,称湿度的呀?


谁家的古人?


谁家的破人,敢这般烂 —— 挖出来,批判他,不冤枉  。。。。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