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与人与智能制造-I 点击:81 | 回复:0



wangamin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54帖 | 4回
  • 年度积分:16
  • 历史总积分:162
  • 注册:2021年8月24日
发表于:2022-05-26 17:46:27
楼主

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对于制造企业里面所使用的各种数字化系统,其实本质上来说,都是一种组织,体现的是制造要素的组织思想或者组织模式。


对于制造要素的组织,我们传统的思路还是过于刚硬的,基本上都是要纳入到固定限制的范畴内,实现全面的精细控制,或者美其名曰有序协调可控高效。


而实际上企业的运行除了一些特殊类型的令行禁止的之外,绝大部分应该都是一种但带有不确定、不稳定,以及模糊或者动态的特点的(VUCA)。应该说这是常态,而不是异常。


我们通过自动化控制,我们通过机器换人,其实都是在想办法在消除或者降低VUCA等方面的影响,使得整个制造系统处于一种可以预计和可以控制的状态。


制造要素组织当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人。人虽然是所有的制造要素当中最柔性的或者说最难以控制的因素。不仅仅是人的习惯习性,或者潜在的心理等方面的来把握或者不可控制,同样不可控制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其是在上游的设计阶段,目前应该主要来说还是依靠人来进行产品的研制开发的。虽然设计自动化(知识自动化)提了很多年,但其实一直以来感觉进展上还是乏善可陈或者需要继续持续巨大提升的,而制造自动化却已经风生水起。反过来说,其实制造阶段人的知识或者能动性可以发挥的地方,或者说可以被替代的方式是比较多或者比较容易的。所谓的自动化或者说智能制造其实都是在这个方面做文章。


假如一个制造企业的生产依靠全面的自动化甚至无人化生产来执行而不需要人来介入,要么就有两种结果:一是制造阶段的工艺诀窍或者说知识融入到了这种无人化或者自动化当中;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制造没有什么瓶颈,是完全可以复制的。我们现在在推行智能制造,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在第2个方面,而智能制造的本意应该是推行第1种结果。


假如做不到完全的无人化或者说全面自动化而必须还需要人来介入制造生产。那我们一定是不希望靠人来进行自动化的执行,因为无论如何也是比不上机器装置的,那我们必然是希望,在一些知识推理构思决策方面,需要人来进行。就算是是打算形成一个自动化的过程,也是要把相关的决策类内容分配给人的,这就是人介入系统的界面,人如何与制造系统融合并发挥应该且必要的作用。(如果是一个系统,通过大量的人来实现一种节拍化的自动化生产,其实是一种很低级的系统,只是将人当做一个柔性工具来使用而已)


这两种方式哪种方式更为重要呢?其实看一下那些隐形冠军企业,很多可能是家族式的,很多并没有使用什么高精尖的设备(跳出当前的阶段,在几十年前没有当前这些武装到牙齿的装备基础,他们仍然在产出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并成就其隐形冠军的地位),其中对人的作用其实是给予了充分的尊重与发挥的。智能制造其实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将人的智能逐步转化为机器的智能。


所有依靠硬件装置或者要素组织起来的制造系统,哪怕其中将人考虑进去,其实也是一种组织,而这种组织其实相对来说仍然是偏简单的,最关键的是,这并不能够成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这种系统要么可复制性太强而容易丧失优势,要么过于依赖人(手工作坊式)而导致效率方面存在致命缺陷。随着智能制造的推进以及以知识推理为核心的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发展,企业的制造诀窍或者说知识将越来难成为企业自身固有的东西,而变成一种行业共享的内容或者推动行业门槛或整体水平的提高。当然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总体上来说这是一条不归路。


技术角度方面来说,越是做大,风险就越高,从而推动企业应该想办法做强,以便在走向不归路重点之前享受到尽可能长的时间窗口红利。而做强的重点,制造虽然仍是其中一个环节,但研发无疑将越来越的成为重中之重。


来源:微信号  智能制造随笔

作者:王爱民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