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的全生命周期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供应商的开发,主要指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二是供应商的关系管理,其中包含供应商分级分类与供应商管理策略,三是供应商的绩效评价,四是供应商的退出,主要指供应商退出机制。对供应商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控制供应商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全过程的有效监督。
一、供应商准入管理
供应商的开发及准入管理主要是指寻找潜在供应商,评价供应商的能力,筛选供应商以及确定供应商准入名单。这是企业与供应商建立关系的开始,其意义在于帮助企业确定供应商名单,制定供应商发展计划,建立供应商等级体系。
二、供应商分类管理
实现供应商关系科学管理的前提在于对供应商进行分类,根据供应商的类别特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根据采购品类特征和采购金额为导向的分类策略有供应定位模型、ABC分类法则等。
企业在选择分类管理工具时,应根据企业的整体采购情况与供应战略进行选择,对于采购品种较少,采购支出较为集中的企业,可以优先考虑ABC法则。对于采购品种复杂繁多的企业,可以采用更为详细与具有针对性的供应定位模型进行划分。
三、供应商关系管理
供应商关系管理是指基于供应商类别、定位、绩效表现等因素,开展相应的供应商日常管理、激励、改进提升及退出的活动。主要包括供应商的日常管理,供应商激励机制,供应商沟通机制,供应商培养机制,战略供应商管理,风险管理等。供应商管理策略的实施依赖于合理的供应商分类。
1.战略供应商管理
采购部门应首先明确战略供应商的划分标准,通常是核心生产设备,大宗原材料等关键采购品项的供应商。对于战略供应商,应该主动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供应商的深度开发。
(1)邀请供应商进行早期介入,降低需求风险与采购成本。
(2)与战略供应商共同开发业务,实现供应链价值最大化。
(3)在供应商管理机制上为战略供应商设置优先级条件,确保双方快速准确的沟通,互利互惠的合同条件等。
2.一般供应商的管理
对于数量较多,创造价值不大的一般供应商,应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行为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合作行为,以节约时间成本与精力。
在合同关系上,对于共性供应商可以通过签订长期协议,采用电子自助采购方式减少精力投入。
在培养制度上,为共性供应商提供各类专业知识培训,确保供应商服务水平符合企业要求。并从中选择潜力供应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后备军进行深入培养与技术支持。
3.供应商的日常管理
供应商日常管理主要包含供应商基础信息管理,供应商制度管理等。供应商基础信息管理主要是指对供应商档案的基本维护、信息更新,采购部门应定期对供应商资质进行审查,及时更新供应商的相关基本信息,并记录供应商的具体表现作为绩效评价的依据。
4.供应商的沟通与培养
与供应商建立良效沟通渠道,实现信息分享是维护双方关系的主要举措。例如,对于战略供应商,采购部门可以设置联系专员沟通双方业务,并与其就供应商降低成本、改进质量和服务水准、联系和交流机制、物流技术与发展等方面进行沟通和讨论等。
企业可以根据生产与采购需求对供应商组织系统的培训,包含安全管理,采购管理,产品质量要求等内容。对于具有长期合作潜力的供应商,可以在生产技术,管理与创新,服务响应性等方面帮助供应商提升,根据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培养供应商的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四、供应商的绩效评价与激励
对供应商实施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动态监管供应商的业务表现,通过绩效评价调整供应商等级,确定供应商品质,实现供应商资源的优胜劣汰。对供应商的绩效考核可以借鉴供应商评价标准的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结合实际项目运行设计具体评价指标。此外,采购部门应及时与供应商共同回顾考核评价结果,确保双方认同一致性。
供应商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发挥供应商的主动性,促使供应商积极改进技术与管理水平,提高能力与服务。激励制度的设计应根据供应商的等级加以区分,例如,对于等级较高的供应商,可以在付款期限,价格折扣,合作深度等方面提供更多优惠条件。供应商激励措施的具体设计应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供应商整体水平以及采购品项。
五、供应商退出机制
科学的供应商退出机制有助于企业淘汰劣质供应商,降低采购风险,节约采购成本。企业应首先将供应商合作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按照其严重程度进行归类,对每一类问题设置相应的约束措施并严格执行。
罗浮云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改善企业与供应链上游供应商的关系,是一种致力于实现与供应商建立和维持长久、紧密伙伴关系的管理思想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SRM系统旨在改善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实施于围绕企业采购业务相关的领域,目标是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紧密的业务关系,并通过对双方资源和竞争优势的整合来共同开拓市场,扩大市场需求和份额,降低产品前期的高额成本,实现双赢的企业管理模式。原文地址: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剖析
来源:罗浮云计算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