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到小宋的一篇文章,谈到工业互联网要敬畏制造技术。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探讨。在很多地方,智能制造或者工业互联网已经误入歧途。一个极其普遍的原因,是没有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说明两者关系之前,先打一个不太准确的比方:如果把互联网比作“文人”、把制造的具体技术比作“武士”,则工业互联网就是“军师”。没有出谋划策的“军师”,军队很难打胜仗,但没有“武士”的军队根本就不能打仗、不成其军。
几年来,我越来越觉得工业互联网的作用非常大。要理解这种作用,可以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来看。
在熊彼特看来:创新的本质是企业家对资源的配置。而在我看来,互联网的本质作用就是资源配置的工具。我们知道: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方便地感知、调度远方的资源,故而资源配置能力大大加强。所以,互联网必然带来一轮巨大的创新浪潮。共享经济的本质就是资源配置啊。在智能化的背景下,这轮浪潮开始席卷到工业界。
我多次提出:智能制造价值创造的方式是“协同、共享、重用”。“协同、共享、重用”其实就是资源配置的体现。我还反复强调,推进智能化首先是企业家需要思考的问题——企业家必须有资源配置的思想,然后才能用数字化、互联网的手段来实现。企业家脑子里没想法,技术人员着急也没用——那是“皇帝不急急太监”。
不久前,中国冶金报向我约稿。我特别地提出:要区分自动化和智能化。强调这个观点的原因是:不要仅仅盯着机器人、无人工厂这些自动化技术,更要关注真正的智能化——智能决策。智能决策本质上就是配置资源。
为什么一提到智能化,大家都盯着自动化?因为自动化是技术人员就能干的事情,而智能化首先是领导的事情。领导自己不明白、又要逼着底下干的时候,智能化就干成了自动化——因为自动化往往不需要资源优化配置、不太需要领导来推动。
我强调智能化还有另外的原因:智能化往往有巨大的经济潜力。而这种潜力来自于“人做的不好”、而不仅仅是节约劳动力。“人做的不好”往往又是因为企业管理的不好,而企业管理不好(与发达国家比)是一种常态。要把人管好,又涉及到各种利益关系——领导听了也头疼。所以,我常说:往往只有优秀的企业家、有改革魄力的企业家,才有能力搞好智能制造。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用在工业互联网工作中也合适。互联网的本质作用是优化资源配置。要做到“知己”就是要对自己的资源搞清楚。换句话说,要熟悉工厂的各种资源,如管理、流程、设备、工艺、人才等。要做到“知彼”,其实就是知道价值的衡量方式——宝钢老领导何麟生先生有句名言:价值是用户决定的。所以,理解企业、理解市场是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前提条件。我见到的成功实践,都说明了这一点。这也是我主张咨询先行的根源。
现在回过头来谈工业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业技术是人类多年积累的各种发明创造堆出来的。然而,熊彼特却说:“发明不是创新,只有将发明用于经济活动并且取得成功才是创新”。在笔者看来,熊彼特不是轻视技术,而是强调资源配置的重要性。道理也是清楚的:如果工业界连技术都没有,怎么配置资源啊?这就好比:只有文弱书生的“军师”、没有身强力壮的武士,是没办法打仗的。
推进智能制造时,常常要对资源进行更深层次的配置——不仅仅是对现有、自有资源优化配置,而是可能要购置新的资源、利用它人资源进行配置。殷瑞钰院士说的:钢铁的智能制造最终需要完善生产流程,而不仅仅是基于现有流程推进智能化。就是这个道理。这种做法就好比:打仗不能仅仅依赖军师,还要有优秀的战士、打造一支过硬的队伍。
来源:微信号 蝈蝈创新随笔
作者:郭朝晖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