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讨:成就德国制造的不仅有“工匠”,还有“双元制” 点击:68 | 回复:0



wayaj

    
  • 精华:30帖
  • 求助:95帖
  • 帖子:5269帖 | 877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8783
  • 注册:2020年5月25日
发表于:2017-09-09 10:18:43
楼主

导 读 

在国际上,提到工匠精神,不少人很快会联想到“德国制造”。德国研发生产的汽车、机械设备、工具等质量都很高。而提到德国制造,你可以说出西门子、奔驰、宝马、拜耳、汉高、阿迪达斯等德国品牌,德国制造早已成为享誉全球的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


但是,除了工匠精神,你知道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双元制”职业教育吗?让编者给你细细道来。


何为“双元制”?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是指受训者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其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主要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模式在德国的企业中广泛应用,近几年也被中国的一些企业借鉴采用。



纵观当今世界,只有德语文化圈国家(德国、奥地利、瑞士)将职业教育学作为大学的一门独立学科,集中了大批专门从事职业教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建立了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将自洪堡大学开始的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大学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既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的师资,又取得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科研成果。


在包括著名的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柏林技术大学、达姆施答特技术大学、慕尼黑大学、汉堡大学、洪堡大学等24所研究型大学里,建立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机构及相应的职业教育研究所,为德国职业学校和企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洪堡大学 


“双元制”的特点


纵观“双元制”,主要有三个特点:1.德国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就业者必须先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就业者获得就业的前提。2.德国职业教育具有规范化的考核制度。3.德国对于师资队伍的要求严格。



具体而言,德国“双元制”的成功,首先是因为校企能真正实现“无缝对接”,其次是职业技能培训在德国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且政府高度高度重视。德国职业教育涵盖300多个职业岗位,本着在社会中磨炼、实践中成长的原则,着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德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士。


在德国“双元制”模式中,受训者通常具有“双重身份”。他们首先与企业签订培训协议成为“学徒”,并借此申请入学学习,还可获得实习工资;在职业学校,他们是“学生”,继续接受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以实践为导向,企业实习和在校理论学习的比例大约为7∶3。“双元制”模式不仅注重学生未来从业能力的提升,还特别强调其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


“双元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1.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虽然我国目前了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2.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这对我国多年难以解决的对口录用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受企业的欢迎。以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应当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4.由于跨企业培训中心具有其它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前东德地区被越来越多地用来作为培训机构不足的补救措施。对于我国而言,众多的中小企业难以单独举办职业教育中心,因此,组织企业联合举办或者由行业主办跨企业培训中心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


1分不嫌少!


楼主最近还看过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