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前,冲压模具的工艺方法的雏形随着铜器的诞生而被大家所熟知。随后木模等模具的工艺方法也悄然出现。但是在中国,真正的模具工业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当大半个世纪匆匆走过,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模具行业的发展是迅速的。
在解放以后,中国的模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只不过那个时候的模具厂太传统:没有像样的设备、没有先进的思想、没有前沿的理论。有的只是人们代代相传的手艺,而且作坊式的模具厂数量并不在少数。在这样一个条件下,可以说只能制造简单的、精度要求不高的的模具,而且制作周期非常长,一副模具或许可以用上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工。这严重限制了我国工业的发展进程。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我国的工业更是百废待兴,发展经济刻不容缓,但是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只能选择发展实业经济,而摆在人们面前必须要克服的第一道坎就是“工业之母”模具行业,毕竟,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今天,各个实体工业的正常运作都离不开模具行业的辅助。在经过几代人引进、学习、吸收、转换之后,我国的模具行业才真正进入工业化。在工业化时代,我国出现了设备齐全、规模庞大的模具制造厂。大大提高了模具生产的速度和精度,同时也降低了工人的体力劳动。在这大半个世纪的长河中,我国努力改良模具工业的脚步从未停歇。直到今天,我国的大多数模具厂已经普及了CAD/CAE/CAM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大大改进了模具制造的各个方面。但是,我国每年依然有30%的模具是需要进口的。因为我国的模具厂“大而不强”,在我国,模具厂数不胜数,尽管我国的模具厂已经能生产出单件50多吨,能生产中档轿车配套的覆盖件模具,精度达到1-2um,寿命2亿次左右的多工位级进模具,但是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和成本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