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大赛中的新进展 点击:1818 | 回复:0



gchui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301帖 | 7回
  • 年度积分:6
  • 历史总积分:1018
  • 注册:2016年9月13日
发表于:2022-11-28 11:27:44
楼主

昨天参加了第四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深圳赛站的工作。这里想谈一下感受。我看到的新进展不是理论上的新进展,而是实践中现实的进展、是场景的拓展、复杂度的上升。深圳赛站主要针对产业链、供应链领域。在讨论实践中的进展之前,先回顾一下我过去常说的几条“理论”:

1、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应用领域,是在大的空间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2、创新往往首先出现在难度低、价值大的领域;然后向难度高、价值低的领域拓展。

3、2C与2B的差别,是对质量、交货期的要求更严格,个性化程度更高、可复制性差。特别地,高端工业总是确定质量和供应可靠,再考虑价格问题。2B的利益关系调整,往往更复杂。

我们注意到:产业链、供应链管控,符合上述第一条理论。与理论相比,实践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第二条的原理用于解释实践发展的过程。第三条讨论的是实践发展“难”在何处,也就是说要克服或者规避哪些困难,实践才能进一步发展。

接着,我们再回顾一下我过去谈到的实践进展:

1、在中国,互联网平台公司带动低端(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是常见做法。

这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看做“虚拟的集团公司”、“数字化的合作社”,把大量中小微企业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知识复用、多方协同。在实践中,这样的案例主要针对各地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为资源共享、知识复用创造了条件。我国的中小微企业往往是劳动密集型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转型的需求特别大。平台提供转型所需的知识、资源。这些都是经济性方面的优势。

一种常见的商业模式是:工业行业的甲企业与提供数字化技术的乙企业成立合资丙公司(或者从甲方企业直接孵化出信息化公司丙),来帮助甲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然后把转型后的甲方企业作为样板工厂,在产业集群中复制样板工厂的模式。复制完成后,丙企业还可以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提供资源(如备品备件、软件和设备维护)共享。

2、在美国,常见的形式是高端制造企业掌控自己的供应链。

苹果等公司就是典型。这种控制的好处是:生产制造环节在美国的境外,但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人手中。美国人这么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应对制造环节外流。由于劳动力成本等原因,美国制造为主的企业很难在本土生存,只能转移到境外。而工业互联网的深入应用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制造在境外,技术在自己手中”。

3、2C领域的平台模式在2B领域的复制。

所谓工业的淘宝、工业的滴滴、工业的饿了吗。过去,这些平台主要针对那些对质量要求相对较低的(或质量要求比较容易说清楚)的行业或应用。

对于这里的第1、2条就会发现:这两条的差异是国情决定的,也就是需求决定的、价值决定的。第3条则数据技术扩散:这种扩散其实也是从难度相对较低、价值相对较大,向难度相对较高、价值相对较小拓展。所以,我们不难发现:成功的案例,首先是场景选得更好。

下面谈这几天在工业互联网大赛上看到的变化。

按照前面的观点,现在的实践继续朝着技术难度更大的方向发展。这个“更难的方向”,就是加强对质量和供应链风险的控制。这种“拓展”有两条线索:

第一条是管控对象复杂度上升。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大集团内部。集团内部的有个共同的老板,原本就比较容易管控和协同。这时,某个子公司的外部,往往就是集团的内部。这条线索的发展,是把集团内部复杂的生产计划与供应链对接。

集团内部物流管理数字化当然不是新鲜事,但技术进步却是比较明显的。但是,集团大小、业务复杂程度各不相同。有的集团,涉及到众多的子公司、跨越许多不同的行业。比如,有的大集团涉及煤炭、发电、化工等多个不同类型的制造业;还涉及运输、金融等众多的行业。企业不仅规模大、产线多,产品还个性化。比如,造船行业就是这样。有的集团是跨国公司,管控范围跨越国界,比如国电。有的则是加强了产业链的管控层次和深度,有点像苹果公司的味道了。

第二条线索是质量和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我们知道,有些平台针对陌生企业之间的交易。与集团内部固有的供应链相比,交易的风险、质量管控的风险都会变大。如果平台不能处理这些问题,就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从技术角度看,提升质量和风险管控能力,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正确方向,值得大力鼓励。我认为,这个趋势会长期发展下去。这方面的进展,是真正有价值的进展。

平台模式前几年就有很多。典型的如上海的海智在线、深圳的云工厂。我的感觉是:今年有些项目的场景发生了拓展(如复杂度提升、信誉度下降),拓展到风险更大的领域了。具体做法包括:与上游企业信息深度互联、与质量管控功能的集成等。手段包括标志解析、区块链、机器决策的应用等等。

我很早就意识到:工业实践的变化往往是渐变的,没有必要刻意将其划分成若干个阶段。这种变化往往首先体现在场景的变化,然后用技术手段来解决场景中的具体问题。

渐变的伟大之处,在于能“积跬步以至千里”。我们人类自身,就是渐变的结果。把握渐变的趋势,才能成为领先半步的先驱。


来源:微信号 蝈蝈创新随笔

作者:郭朝晖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