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分析----工业4.0时代企业文化10大应对策略 点击:208 | 回复:1



wayaj

    
  • 精华:30帖
  • 求助:95帖
  • 帖子:5269帖 | 877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8783
  • 注册:2020年5月25日
发表于:2016-11-27 08:36:48
楼主

一是颜色。歌德曾说:“颜色对于人的心灵有一种作用,它能够刺激感觉,唤起那些使人激动使人痛苦或使人快乐的情绪”。颜色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手段,它最容易打动人心。成功的品牌往往离不开自己独有的色彩,这就是企业性格颜色,它是塑造统一的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彰显企业个性和价值追求。

  国家电投的性格色彩是中国红、能量橙、梦想绿和创新蓝。这四种颜色不仅有社会内涵,而且有企业来源。比如蓝色,是人类最受喜爱的颜色,在欧美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喜欢蓝色,而这一点不分性别、社会出身、职业或文化背景,蓝色辗轧了一切。国家电投创新蓝,从中电投的LOGO蓝和国家核电的LOGO蓝中各取50%融合而生,是有基因传承的。性格色彩确定后,关键是如何把性格色彩应用好、展示好,让人一看到这种色彩就会想到这个企业,进而产生归属感、亲切感。每个企业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性格色彩,找到企业与颜色的对应关系。

  二是艺术。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通过艺术来表现。丹纳说:“艺术是‘又高级又通俗’的东西,把最高级的内容传达给大众。”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诗,需要音乐,需要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我们10年来所有文化产品、文化活动,都力图艺术地表达。哲人说,只有审美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存方式。我们力图让公司的所有文化产品都是艺术品,让所有的员工都能感受到文化及文化活动带给他的艺术气息。一句话,重要的是让艺术占领文化高地。

  三是设计。文化一定意义上是通过设计传达出来的。如国家电投“和文化”理念手册,红色的“和”字与“文化”两个字自然协调,体现了设计理念里最讲究的黑白关系。绘画讲留白,设计也讲留白。为了突出“和”的魅力,“文化”两个字是浅灰色。这本书放在你眼前的时候,你第一眼看到的一定是“和”,再看才是“文化”,第三才是“绿动未来”的小标,封面整体艺术感、美感十足。日常生活需要设计,甚至须臾也无法离开设计,同样,精神产品包括企业文化产品和企业文化建设所有过程,也需要设计,设计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基本文本、一项基本功。

  四是传统。中国五千年文化里,“和”是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价值观。所以,我们国家电投的“和文化”是有根的,就像建核电站一定要建在基岩上一样,企业文化一定要建在几千年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上,这样,企业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企业文化建设随时随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精神和力量。

  五是参与。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今天,世界变平了,价值多元了,年轻一代更加关注个体的成长,关注内心的感受,关注生命的过程和意义。而与此同时,互联网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的事实,开启了一个“分享主义”新时代,人人都可以、都能够、都想“晒”的时代就这样到来了。所以,参与就变得非常重要。这就是我们设计“爱特和”,也就是建立国家电投员工思想文化交流平台的大背景。搞企业文化建设,除了从上向下的宣贯外,还必须有从下往上的互动交流,员工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员工自己去“晒”。总体判断就是“分享主义”,其理论基础就是“社交货币”这个新媒体时代的精灵。

  六是灵魂。搞企业文化工作一定要娱乐。得娱乐者得天下,谁能把娱乐活动搞好,谁就能得到员工,谁就能把企业治理好,这就是我们组织举办“新春和会”得到的最重要启示。我们将企业的娱乐活动与企业文化紧紧结合,用数年时间把这个晚会做成品牌。我们为“新春和会”专门设计了LOGO,清晰地体现出“和文化”的内涵。还有主题、内容,都和我们企业文化紧密关联。娱乐活动关键看是否有灵魂。这个灵魂,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结论是得娱乐者得天下,得观念者得天下

  七是场。搞文化一定要有自己的场。国家核电企业文化研讨营,在中粮集团的忠良书院举办过若干期,实际上就是营造一个“场”。书院里面,从房子色彩到装修装饰,包括铅笔头都是中粮颜色,“场”的感觉特别强。我们就是要在这样特殊的环境和氛围里,培训我们的企业文化。我们精心确定主题,设计会场背景,安排研讨方案,选拔营长,举行升旗仪式,组织研讨,案例教学,成果展示等等,各个环节充满了企业的文化“味儿”,成功营造了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场”。

  善于营造企业文化的“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法。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所有的特质,包括人格、性格、品德对人类的行为的预测力,可能最多只能达到30%,人类大部分行为都是由环境塑造的结果。刘慈欣说:没有坏的人性,只有坏的环境。

  八是企业家。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从企业家头脑里长出来的。王健林的《万达哲学》,发行了61万册,目前在中国企业家里面发行最多。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人物,灵魂人物是出思想、出价值、出文化、出管理的。所以,企业文化的活水源头,一定是从企业家胸膛里长出来的,而不是中介机构做出来的,也不是企业文化部门写出来的。

无论原国家核电的“三和文化”或者现国家电投的“和文化”,都首先是企业主要领导者人格魅力、个人智慧、自身修为和个人阅历的综合反映,是长期熏染形成的治理企业的风格,是企业领袖对世界认知和价值判断在企业组织里的折射。正是因为企业里有这样的灵魂人物,才奠定了企业文化的核心。

  九是考核。很多人可能认为价值观无法考核,有些人则认为即使国外企业能考核也不符合中国国情,国有企业更难以做到,价值观考核太“前卫”、太超前。事实上,2011年,国家核电所属国核工程公司,专门派出一个文化考察团,到美国的IBM、西屋等公司学习考察后发现,所到的四家美国企业有一个共同做法,就是都根据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制定了相应的员工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人力资源部门则每年年初要求员工根据公司的员工行为准则,制定个人的行为改进目标,作为个人年度绩效目标的组成部分,由个人的直接上级主管,每年一次或者两次对其进行考核评价,并提出考评意见和改进要求。考评结果与个人的年终绩效挂钩,促使价值观和每个人的言行举止紧密相连。

  2012年,国家核电也专门组织文化考察团,到西屋、GE、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考察学习,考察得出的结论和国核工程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西方现代企业抓企业文化落地最重要、最有效的举措就是价值观考核,这就是企业文化工作的真经。

  这种做法,事实上也在我们国内的一些先进企业中推行,比如华为、阿里巴巴、京东等。正是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经验,国核工程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制定了十条员工基本行为准则以及十个方面的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并制定了量化考核办法,明确了考核管理的责任、流程、工具、标准等,促进了企业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转化为员工的行为自觉。总之,企业文化落地的真经,就在于价值观考核。我们做企业文化工作,不把这本真经念好,就不可能到达企业文化的最佳境界。

  十是团队就企业文化建设而言,职能部门就相当于一个园艺师,是具体工作者,主要是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记录、收集、整理企业家的思想;第二件事是把企业家思想和企业实际结合起来,梳理形成理念识别等多个体系;第三件事是连续不断地制造若干个场,进行大张旗鼓地宣贯。

  对于工作团队,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要静下来研究问题,思考事情。要有一种旁若无人跳舞的心态,只要认准方向,对企业有好处,对员工有好处,就踏踏实实、义无反顾地去干。当然,还应有点宗教情怀、理性光芒、书香品位和务实精神,每时每刻都“要试着创造出一点美来”。

  最后,用康德的一句话结束我的分享:“要永远运用自己的理性,希望每一天不蒙昧,不从众,不愚人,不虚度”。我是想说,作为企业文化工作者,重要的是应有自己的态度和价值准则。 




楼主最近还看过



安全督察

  • 精华:9帖
  • 求助:39帖
  • 帖子:920帖 | 7079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6180
  • 注册:2005年7月03日
发表于:2016-11-27 21:28:21
1楼

理想的国度啊!好丰满!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