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政府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版的“工业4.0”战略规划。我国推出这项战略既是经济全球化外在因素推动,也是国内近几年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内在要求,国内各行各业纷纷投入智能制造,声势浩大,政策必须适应经济发展趋势。不过,米克力美发现我国发展“工业4.0”尚有诸多壁垒需要突破,率先提出工业4.0的德国现在正处于3.0向4.0的过渡阶段,自动化向网络信息化转变,而我国的制造业还处于工业2.0~3.0之间。
首先,全球制造业竞争愈演愈烈,很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对我国制造了很多经济难题。而新一轮工业革命已开启,全世界都在积极研究智能制造高科技,以此来占据竞争优势地位。若美、德等发达国家成功实施“工业4.0”规划,其在制造业、网络和信息行业等方面的优势必将如虎添翼。
其次,米克力美认为:我国在这场革命中需冒着可能失去中低端制造业优势的风险。亚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再工业化过程中,具有劳动成本较低的优势,这一优势必将改变中低端制造业的布局,迫使我国在中低端市场上可能失去“制造大国”的优势地位。
再次,国内制造业急需转型,形势非常紧迫。由于我国企业对外依赖度高,核心元件和技术大部分依靠进口。对标准化也不够重视、管理思维比较传统、制造水平低下、缺乏大品牌效应和知名的大型企业等这些都是我国进行工业4.0的短板。
最后,“工业4.0”时代面临频谱危机。在未来,随着“工业4.0”战略的开展,互联网与制造业会逐步融合,势必促进车联网、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所以以互联网+工业为主导的智能生产将需要更大量的频谱资源。到时候我国必将面临频谱危机,这需要我们的企业去不断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