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學說本來並不是愚弄百姓的工具,要不秦始皇就不需要焚書坑儒了。儒家之成為工具如同宗教成為工具的原因一樣。因為有儒家學說所以隻有中國政治中是不需要宗教的。
價值觀,對事和人的好和壞的判斷,是原始人群,得以共存的一個原因。規范化強制性的價值判斷就形成法律。家法也好國法也好宗教法也好,莫不如此!
中國人是以自身體驗來理解宇宙萬物。天道既是人道,所以是樸素的人本主義。無論儒家、道家、法家都如此。
儒家由已及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此。孟子“君輕”的思想,君王在儒家看來並不是至高無上的,要不就不會有司馬遷。
道家講究修煉悟道,宇宙變化在於感知。有意思的是《周易》被列為儒家經典,孔子作注於是有《周傳》,但是太極圖確是典型的道家標志。
舉一例蘇東坡是讀書人,他精通儒家學說。但是蘇東坡的《赤壁賦》有雲“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羽化而登仙”頗有道家風骨,有意思的是同遊之人竟有不戒酒的胖和尚黃魯直(黃亭堅,著名書法家)。有句話“三教本一體”有些道理。
但是儒家的人本主義,不可能同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所形成的思想相比。儒家在人權上是不平等的,和人生而平等的人本主義思想相去甚遠。在保留儒家的優良方面,應該吸收現代人本主義的精神,單獨的儒家學說肯定不適合現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