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rabbitking
似乎你不是在说脉冲方向控制方式精度有多高吧,看似在为你的零回差减速箱及其它产品做广告!
我不否认在粗定位的场合,脉冲方向模式还是比较经济的,但是总抱着这个不放似乎就有点不思进取了。
基于技术的讨论,难免要引入一些具体产品,纵观我的发帖,恐怕至少可以说是广告意图不明显吧:)
由于最受关注的还是应用最广的交流伺服,而我对这方面知之甚少,所以很多时候只能学习。好容易看到你们讨论直流伺服了,才冒昧说上两句。
我觉得,无论什么控制方式,只要终端闭环了,它的精度就可以轻松达到很高。与其在前端费大力气,为什么不多多考虑减少中间环节(例如某些应用中采用直线电机,摒弃丝杠传递)来提高精度呢?
现在的压电陶瓷电机功率太小、速度太慢,但它精确的定位(直线或圆周)特性等,或许以后大有可为。
再好的伺服控制理论和方案,最终也要执行机构去完成。国产伺服技术与国外的差距,比起二者在电机工艺技术上的差距,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后者是抄不来的,必须依靠基础工业作为强大后盾。
360/512X879X4=0.72秒,也就是说你用脉冲方向控制模式在3000rpm的时候将精度控制在1个count内,比较怀疑。
不知道你所标称的调速范围5--30000rpm是电机端输出还是减速箱端输出,如果是电机端输出我很怀疑,在载荷条件下能够运行很稳定?不知道能否在驱动器的软件中监视你电机的运行曲线,我很怀疑它的稳定性。
上述试验是客户经过验证的。当然,这是从减速箱输出端直接检测的。3000rpm是最高转速,实际上正负加速度有限定,同时为确保精度,驱动器内写入了防过冲和过冲纠正程序。
5~30000rpm的范围是针对电机,如果针对减速箱的话,由于没说明减速比,低速指标就没意义了。这个指标是厂家标称的。实际应用中,最低用到20rpm,同样调节了正负加速度,个别情况下还需要手动调节PID。
曲线可以看到,10 rpm空载运行时,曲线显示值在正负2rpm跳动。在轴上加一个长度为5cm的指针观测(象钟表指针一样),偶尔可以感觉到速度有跳动,20rpm时,肉眼看不出速度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