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顶出了“园林化与园林化思维”,不妨再摘一篇来“不为一次又一次的‘亡羊补牢’叫好” (原贴于“金属加工博客网”http://blog.mw1950.com/u/moqiling/archives/2008/2008628134025.html)
不为一次又一次的“亡羊补牢”叫好
亡羊补牢,我认为的意思是,因为起初没有经验,而未对某个现象有足够的认识,从而不慎让“羊”丢了。
因为制止了“羊”的进一步丢失,所以受到称颂。
还是这个人,或者是牧羊的其他人,有了这样的经验之后,如果下次看到羊圈坏了,仍不及时采取措施,等着去亡羊补牢,就是不可取的。
所以我认为,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一而再地去亡羊补牢,就失去了“亡羊补牢”的意义。
昨日偶尔看新闻(2007年6月27日),报道中肯定了某城市用本地草、另一城市用当地淘汰果树绿化的作法(因为只看了一点,名称记不确切了)。
却使我想起了,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用本地草绿化的建议;很早以前,人们对城市绿化模式的不解。
于是我便联想到了亡羊补牢,联想到了许许多多的亡羊补牢。
当然,当时那样做,成绩是巨大的;今天这样做,成绩仍是巨大的。
不过,虽然成绩斐然,但总让人心里存个不解的结。
看到过这样的现象,新人想上去的时候,总得拿点成绩出来,于是就做点事,当然他暂时是缺乏经验的,只得勉力为之;有人有经验,却不能用,因为那样,可能表现不出自己的成绩来。这虽是人之常情,其实却浪费了资源。
当然,还有其他的情形。
即使真的史无前例,也是可以事先模拟、推理和求证的。
因为羊圈的经验,其道理也是可以用于猪圈、兔子圈的,可以触类旁通。
所以有的事情,从原理上说,是可以少出“成绩”的。
写到这里,文章有点收不回来的味道;因为往往,想法是想法,要实行起来,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就象自己的工作,总难以按自己的思路去完成一样。
(莫其麟 2008年6月28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