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08-05-29 17:37:35
楼主
1 发泡
1.1 导体或线缆受潮,导体表明有油污。
1.2 硫化温度过高。
1.3 模头与第一个导轮的距离太短或温度太低。
1.4 挤出压力太小。
1.5 屏蔽或玻璃制品外挤硅橡胶。
1.6 小规格电缆加入太多填充。
1.7 胶料中有热膨胀性异物。
1.8 使用煅炼后存放时间较长的胶料或是掺入了存放时间较长的胶料(此情况只有在生产小规格的线缆时才会出现)
1.9 运气不好(有时出现的情况无法解释,所以......)
2 偏心
2.1 在挤出前没有校准同心度。
2.2 模芯太大。
2.3 模套的定型距太长。
2.4 挤出过程中,线缆下垂的角度变化。
2.5 张力不均,线缆抖动太大。
2.6 模套与模芯间的距离太长。
3 未硫化或硫化不充分
3.1 硫化剂质量有问题。
3.2 未加或少加硫化剂。
(煅炼时加入色素而未加硫化剂的胶料,颜色较鲜艳,透明度较高。肉眼可区分。 由于线缆的不同,硫化剂的加入分量也是不一样的。应根据线缆的具体情况制定加入分量)
3.3 温度过低或速度过快。
(由于线缆的挤出厚度不一样,所以生产时温度,速度也是不一样的。同等温度,同等速度,同等硫化剂分量。挤出护套比绝缘速度快,或是硫化温度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