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中纪委重查券商借壳上市魏东或因此而死 点击:156 | 回复:1



亲密爱人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96帖 | 2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562
  • 注册:2008年4月11日
发表于:2008-05-12 12:15:02
楼主
中纪委重查券商借壳上市 魏东或因此而死

2008年05月08日 15:42 中金在线/股票编辑部

  魏东去世了,但他身后仍有一连串的问号和猜测未消。本报记者近日通过多渠道调查发现,魏东自

杀背后,或许与中纪委联合几个部门,对股改前及股改之后形成的巨额利益输送进行的联合调查有关。

研究发现,魏东旗下的涌金系在2000年以后主导的一系列资本运作至少有数处不够透明的地方,其中九

芝堂、国金证券这两个平台成为争议焦点。

  魏东的资本运作

  2001年年中,九芝堂上市不足一年,该公司发布公告称,第一大股东长沙九芝堂(集团)有限公司分

别与湖南涌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简称“湖南涌金”)、杭州五环实业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拟将持有的九芝堂国家股,分别向这两家公司出让3800万股、1243.6万股。转让成功后,湖南涌金

顺理成章地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而持有2768.4万股的长沙九芝堂(集团)有限公司退居为第二大股东。

  事隔仅半年,涌金将矛头转向了长沙九芝堂集团公司。2002年1月23日经批准,集团公司整体出售给

湖南涌金、上海钱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杭州五环实业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而集团公司于2001年与湖

南涌金和杭州五环签署的有关股份转让协议同时解除。

  根据巴曙松和王文强2007年6月所撰的《涌金系上岸》一文中提到,“由于涌金只收购上市公司

29.76%的股权,低于要约收购的门槛,没有义务披露收购信息。但据业内人士估计,涌金大概用了1.5亿

元现金完成收购。2003年1月,在湖南涌金收购上市公司一年后,九芝堂即实施10派3.3元的现金分红方

案,动用2002年度95.5%的未分配利润,涌金系通过第一大股东九芝堂集团分得现金3351.51万元占其收

购资金的22.35%。”

  国金证券股权之谜

  此后,九芝堂集团及九芝堂其后也成为涌金系资本运作的重要平台。国金证券在涌金系近几年的迅

速崛起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2007年3月23日,魏东旗下九芝堂集团控股的国金证券成功借壳成都建投,使得其持股市值暴涨至13

亿元以上,这是涌金系最成功的投资案例之一。目前的资料显示,长沙九芝堂(集团)有限公司持有

13677.88万股,占27.35%。

  2005年,中国证券市场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中,券商行业整体低迷,涌金系却在7月中旬控股成都证

券,并为其成功增资扩股。湖南涌金出资1亿元(占总股本的20%)、九芝堂集团出资9000万元(占总股本的

18%),这让成都证券的资本金由1.28亿元上升至5亿元。由湖南涌金、九芝堂集团两家股东共持有成都证

券38%的股权。

  2007年3月,成都建投复牌后首日暴涨129.6%,成为中国第一高价金融股,让国金证券的股东获利不

菲。以2007年5月17日收盘价79.27元计,九芝堂集团持有成都建投3348.27万股的市值已高达26.54亿元

。因涌金系持有九芝堂集团49%股权,因此其间接持有的成都建投市值约为13亿元。

  券商借壳上市成调查重点

  查阅过去三年来国金证券的公司公告,不难发现,2005年9月开始他们一直在清理资产,至2006年8

月公告停牌时止,成都建投基本上已是一个完美的壳资源;2006年9月刊登国金借壳上市公告;2006年10

月股权分置改革,2006年10月向涌金系控制的三家公司增发7500万股,每股6.44元,相当于流通股份的

三倍,而向舒卡股份增发的限售期只有12个月。

  本报记者近日通过多渠道的调查了解发现,中纪委联合几个部门正对股改前以及股改之后形成的巨

额利益输送进行的联合调查,而券商借壳上市是调查的重点,有消息传出,有关部门的相关人士已被请

去“喝茶”。据21世纪经济报道。(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胡凌)



苗子

  • 精华:0帖
  • 求助:1帖
  • 帖子:363帖 | 272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5525
  • 注册:2002年11月15日
发表于:2008-05-12 13:43:04
1楼
是不是有其它引情哦!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