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控论坛
> >
产品
>
运动控制
我要发帖
产业升级呼唤高档设备【转载】
点击:
703
| 回复:
13
波恩
关注
私信
精华:10帖
求助:0帖
帖子:203帖 | 11028回
年度积分:0
历史总积分:36300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07-12-26 11:56:00
楼主
产业升级呼唤高档设备
2007-12-17 9:19:58
谁掌握了高端技术,谁拥有了先进设备,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谁就能在竞争中生存下去。抱着这样的远见,最近几年许多纺织企业都在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先进技术与装备的储备。在此期间新投资的纺织企业,大多遵循高起点、高投入、高产出的原则,设备的选择几乎是一水的“高档货”。国内高档设备的旺销和进口设备数量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这种趋势。
结构调整带来的需求变化
从2005年开始,纺织企业对设备的需求出现明显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纺机产品的销售上:一是国产高档设备成为市场的宠儿。1008锭带集体落纱的细纱机长车、机电一体化的粗纱机、自动络筒机、400钳次以上的精梳机、20万吨聚酯成套化纤设备等产品的销售量大幅增长。二是进口设备数量再度增长。2006年,我国纺机设备进口一改此前两年下降的态势,呈现回升的景象,全年进口额达到41亿美元,同比增长19.05%。曾经一度被国产设备挤出市场的巴马格、立达等公司的化纤长丝设备销售增长;精梳机、清梳联的进口量也都大幅增长;喷气织机的进口量更是达到了14000多台,占国内市场需求量的85%以上。今年的情况依然如此,前三季度纺机设备进口额已达35.70亿美元,同比增长23.66%。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高档设备需求的增长,一方面反映了在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产品结构调整和设备更新改造已经成为纺织企业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我国东部地区人工成本、土地成本日益增加,也迫使企业不得不选择那些自动化程度高、用工少、高效、节能、环保的高档产品。
高投入与高产出的必然性
在当前这个市场竞争的年代里,企业每投入一笔资金都是要考虑回报的。那么,高投入、高产出、高收益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国际著名纺织机械制造商——瑞士立达公司有这样一组数据:在1947年,棉纺厂若要以160公斤/小时的速度生产14ktex的精梳棉纱需要245台机器,而现在仅需要23台机器。同一家纺纱厂要达到一定的产量,1947年需要36台双眼并条机,现在仅需要1台单眼并条机;1947年需要70多台梳棉机,现在仅需3台梳棉机。
投入产出孰多孰少,一目了然。这组数字虽然不能代表所有设备的变化情况,但对于纺织行业来讲,确实有普遍的意义。它表明纺织设备的发展方向越来越趋向于速度快、产量大、自动化程度高,同时也清楚地反映出50年来由于设备的发展而使纺织企业产生的巨大变化。
一家去年新投资的纺织企业,其设备大多选用了进口高档产品。对此,该公司老总算了一笔账:如果设备的价格提高两倍,产量也能提高两倍,其性价比基本相同,但运营成本却降低了。在产量相同的情况下,使用的设备减少了,则电机和驱动、零部件的数量以及空间需求、空调需求、操作和维护人员的数量均随之减少,故障及停机的可能性也将大大降低。成本降低了,利润自然就提高了。
投资高档设备而获得高额回报,许多企业都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浙江航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晓斌说,他们企业投资一条高档设备生产线的费用要比投资普通设备高出2~3倍,但其产品价格比同类产品每吨高出500元。湛江纺织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林妃杂更是道出了花大价钱购买高档设备而受益无穷的感受:他们生产的纱全部出口,在国际上能与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知名企业争市场。
国产设备应尽快突破“软肋”
很显然,在企业追求产品高附加值、利润最大化的今天,设备的作用日益突出。也正因为此,许多有远见的企业斥巨资购买进口高档设备;但这毕竟是少数,现阶段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结构调整中希望能用国产设备代替进口设备,以降低投资成本。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棉纺成套设备等一大批国产先进设备已经做到了顶替进口,但还有一些纺机设备一直是我们的“软肋”,其开发力度和生产能力远远没有跟上纺织行业技术进步、更新改造的步伐。比如国产化纤长丝设备,尽管最近几年技术水平提升很快,多数企业在更新改造中也选择了国产的化纤设备,但是从去年开始,化纤企业在新的投资中更加强调差别化、注重高品质,所以新一轮投资大多选择了进口设备。另外,像高档无梭织机、印染设备和针织设备等还是需要大量进口。
过多地依赖进口无疑增加了纺织企业的成本,使很多急于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因资金有限而不得不放弃,这最终会影响全行业产业升级的进程。因此,现阶段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同时,应加快国产纺机产品创新的步伐。国家有关部门对于纺机行业的发展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最近两年,包括纺机产品在内的《振兴装备制造业专项》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相继出台。既有市场需求,又有政策扶持,在这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前,纺机行业没有理由不在关键产品的开发上取得质的突破。
分享到:
收藏
邀请回答
回复楼主
举报
波恩
关注
私信
精华:10帖
求助:0帖
帖子:203帖 | 11028回
年度积分:0
历史总积分:36300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07-12-26 12:00:00
1楼
国内装备制造业,尤其是数控业必将面临巨大的产业机会,关键是企业如何才能抓住机会,政府时不时也应该利用抓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等政策东风,促进和扶植国内装备制造业和数控业的发展呢?
回复
引用
举报
WXbasco
关注
私信
精华:2帖
求助:0帖
帖子:23帖 | 1204回
年度积分:0
历史总积分:1557
注册:2004年12月17日
发表于:2007-12-26 13:31:00
2楼
顶下,让更多人能看到并思考。。。
回复
引用
举报
沧海一黍
关注
私信
精华:0帖
求助:0帖
帖子:10帖 | 856回
年度积分:0
历史总积分:1192
注册:2006年6月09日
发表于:2007-12-26 14:27:00
3楼
我想国家是尽可能避免这种形势遍地开花,最多也就扶植若干个重点企业,一方面来做个榜样给大家看,另一方面得抓住几个国有重点能源类产业;这样做是考虑到中国国情的:首先,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无论对那一方,在短期内是弊大于利,而大多地方政府和国内企业又特别注重短期利益;其次,高效,节能型势必将减少人员的配置,企业将会大批裁员或转置,通常是裁员,这样又给政府和社会带来更大就业压力;
低效,低技术,手工型或叫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存在是大多数人最愿意看到的,尽管在我们这些人看来是落后和迟钝,但事实就是这样;尽管这样带来的后果是:产品量次,价低,但是国人接受的起,一个字就是便宜! 我们还远没到去商场只买最好的那种向往的境界,因而这些产品的销路通常也是最广,外面1元或者5元的那种超便宜的商店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恐怕是谁也无法忽视的;
这种产品虽然质量不如进口的,但是便宜,现在问题是我们99%的老百姓还消费不起那些质量好的,价格相对高的产品,所以,最后问题又回到了社会层次的基础,如何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和利益,让他们更快富裕起来,这样才能有钱去购买高档商品,有了需求,厂家自然会跟着市场走的。
泼了这么多冷水,希望大家不要用榔头砸我,我会晕的!!!!
我也希望如波恩大哥说的那样,可惜事实总是事与愿违,在外资企业做了快8年了,抗战都结束了,可是给我的感觉老外始终还是老外,国人始终还是国人,即使进口了那么些设备,可是到了关键时刻还是老外来朝我们伸小指头,我们只好陪着笑脸。
回复
引用
举报
波恩
关注
私信
精华:10帖
求助:0帖
帖子:203帖 | 11028回
年度积分:0
历史总积分:36300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07-12-27 08:42:00
4楼
“沧海一黍”说得很好,凸显了现实的矛盾性。我不禁想起多时以来凝刻在心中的一个感受:中国经济到底是由谁支撑起来的,我的结论颇为耐人寻味,穷人!因为只有占人口80%的穷人最终用占社会财富的20%钱财消费并购买了国产商品,富人的消费大概都交给洋人了,并没有真正贡献给中国经济,所以中国发展到今天,社会的消费文化还是洋货至上,便宜为本,究其根本还是国民太穷,国民并未有机会真正分享GDP发展带来的实惠,所有的实惠都被官员,老板和洋人拿去了,有文章统计,1990年以前国民薪资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0%以上,而到了2006年,GDP翻了两翻多了吧,国民薪资收入占GDP的比重却降为41%以下了,足见贫富差距的拉大是靠压榨国民直接造成的,民不富,国强得也就牵强。如果国家不能真正以民生为本,大概这便宜为本的事实还将继续下去。
回复
引用
举报
WXbasco
关注
私信
精华:2帖
求助:0帖
帖子:23帖 | 1204回
年度积分:0
历史总积分:1557
注册:2004年12月17日
发表于:2007-12-27 09:22:00
5楼
社会现状,唉,,,。尽各人所能吧,工作、生活都是还要继续的。
回复
引用
举报
波恩
关注
私信
精华:10帖
求助:0帖
帖子:203帖 | 11028回
年度积分:0
历史总积分:36300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08-01-03 15:41:00
6楼
《社会蓝皮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央有关部门长期进行合作出版的,社会学所陈光金副所长就整个社会形势的问题报告中对国家发改委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就收入分配的专门问题所做报告的补充发言中有如下数据:
[color=#0000FF]从利益关系方面来讲,刚才杨宜勇副所长已经提到了,我再稍微补充一点。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从收入法计算的GDP构成来看,在90年代以前,劳动者报酬占50%以上。2001年以后,这个比重在不断下降,到2006年已经下降到41%,营业盈余也就是资本率,营业盈余比重由原来20%的上弦提高到2006年的30.6%。据美国有关方面的资料,目前美国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劳动者报酬占56%左右,企业经营利润占12%左右,所以可见中国的初级分配结构还是很不合理。我个人认为,它是我国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这次中央提出来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上都要注意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再分配要更加公平。[/color]
回复
引用
举报
沧海一黍
关注
私信
精华:0帖
求助:0帖
帖子:10帖 | 856回
年度积分:0
历史总积分:1192
注册:2006年6月09日
发表于:2008-01-03 16:47:00
7楼
真的是这样的话,我们感动。。。。。。。。。。。。。。
回复
引用
举报
波恩
关注
私信
精华:10帖
求助:0帖
帖子:203帖 | 11028回
年度积分:0
历史总积分:36300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08-01-07 14:18:00
8楼
其实有些数据真的经不住推敲,就在“沧海一黍”准备“感动”的时候,我们又喜闻未来十年内,工资可以增加到3~4倍的好消息!其实,用“喜闻”不如用“惊闻”,为什么呢?还是让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1.2007年中国GDP总额约为23万亿;
2.全国平均工资为10990元;
3.城镇在职职工总额约为2.7亿,约占全国就业人口的36.67%,也就是说全国就业人口约为7.36亿;
4.2007年全国税收增幅高达30%,税收总额达5.1万亿;
以上数据皆来自互联网登载的国家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如果以2.7亿城镇在职职工总数计算,工资总额为2.97万亿,只占GDP的12.9%;就算以7.36亿的全国就业人口来算,工资总额为8.09万亿,也只占GDP的35.2%。
总之,劳动人民的血汗换来的只是国家巨额税收的显著增长和民间贫富差距的日渐加剧。
民不富,则国不足以强,平民不能够富足,则富人也很难恒富,一旦嫌贫仇富的裂隙大到一定的程度,这和谐社会的创建秩序恐怕就真的要动用国家机器来维持了。
回复
引用
举报
波恩
关注
私信
精华:10帖
求助:0帖
帖子:203帖 | 11028回
年度积分:0
历史总积分:36300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08-01-14 09:16:00
9楼
前两天看见新浪网公布的北京市统计局关于2007年北京全年GDP的估计数据,称有望达到9000亿元RMB,而且人均有望超过7000美元,如果这个数据真实的话,按照7.28:1的汇率计算,该统计数据的人口基数显然是1700万,即北京的常住人口,而非有北京市户口的人口,有关资料表明2005年北京市的就业人口为753.7万,而当时的人口总数为1536万,就业人口比例不足50%,就算这两年就业机会增加,就业人口比例扩大到60%,则核算目前的就业人口为1020万,按照2006年劳动者报酬占GDP 41%来计算,今年的劳动者报酬总额应该为3690亿,则就业人口人均为36176元,基本与去年的北京市平均工资36097元持平,看来政府部门的小帐算得还是有依据的。
回复
引用
举报
波恩
关注
私信
精华:10帖
求助:0帖
帖子:203帖 | 11028回
年度积分:0
历史总积分:36300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08-01-14 09:49:00
10楼
看看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法国总统萨科齐是准备如何对待资本家的,他于本月(2007.1)9日建议:企业三分之一的利润应该发放给员工。他告诉法国议员:“企业三分之一的利润归股东,三分之一归员工,三分之一用于投资,这样的体系才会完整和符合逻辑。”萨科齐认为,这种三分企业利润的方法能增加民众购买力,他说:“如果有人称分享企业利润与购买力无关,或称我所提出的分享企业收益等深层改革措施与购买力无关,无异于把人们当成傻子。”有关民众购买力的议题在法国国内受到高度关注。萨科齐去年竞选期间允诺,改革法国现行制度,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当然了萨科齐同时提出实行“多劳多得”工作制度,打算废除每周35小时工作制。
如果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也向萨科奇学习的话,国内的大老板,小老板们大概就都要打算卷铺盖回家了,别说什么分利润给员工,能不对员工敲骨熬油就不错了!
论民生,虽然建国后发展了五六十年,到头来还是始终赶不上西方列强呀!
回复
引用
举报
沧海一黍
关注
私信
精华:0帖
求助:0帖
帖子:10帖 | 856回
年度积分:0
历史总积分:1192
注册:2006年6月09日
发表于:2008-01-14 10:45:00
11楼
还好现在言论自由了点,不然,放在10年前波恩大哥你说这话可要被当作反革命份子滴!
回复
引用
举报
波恩
关注
私信
精华:10帖
求助:0帖
帖子:203帖 | 11028回
年度积分:0
历史总积分:36300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08-01-14 16:10:00
12楼
多谢提醒!难怪今儿个后背有点凉意!还是改改的好~
回复
引用
举报
HSCF
关注
私信
精华:0帖
求助:0帖
帖子:3帖 | 115回
年度积分:0
历史总积分:14
注册:2004年3月26日
发表于:2010-01-08 20:52:47
13楼
本人在萧山大型化纤厂专门从事TMT,巴马格线路板维修.通过几年的多种环境使用以及多次升级现一些巴马格代用配件达到了原装水平.和江,浙,沪,福建,广东等一些维修公司以及贸易合作留下很好的口碑.希望有需要的朋友联系我----以绝对的价格,绝对的质量成为合作伙伴.
回复
引用
举报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伺服在位置控制模式下,能不能...
[6800]
如何设置伺服软限位
[6486]
求助:大电流步进电机驱动
[6703]
伺服电机的累积误差,怎么消除...
[22231]
伺服培训内部资料放出
[10511]
步进电机驱动器原理图
[12802]
急!求助伺服电机的电子凸轮控...
[7415]
什么是绝对值编码器的“绝对”...
[13630]
关于伺服电动缸
[6260]
Windows系统下的实时性问题
[8045]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
客服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