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05-06-11 09:45:00
2楼
[color=#0000FF size=3]端午节的童年[/color]
好久不闻龙舟那雄浑震撼的大鼓声了——只要你亲身参与,那声音会让你热血沸腾的。哪怕因为年龄小,只能在一旁听听大人们的“作战”方案,只能在岸上帮着拿拿衣服。
听不到鼓声的端午节,仍喜欢听人们谈论哪里哪里有龙舟赛,仍喜欢听人们谈论哪里哪里的龙舟赛如何如何。坐在书案边,耳边总会响起家乡的鼓声。
我们家乡把龙舟赛叫做“划龙船”。至今,我已想不起那时是不是禁止划龙船;但我清楚地记得,大人们是如何眉飞色舞地谈论起划龙船:船要如何制造,鼓要如何打,哪年哪年怎样怎样——会令你的手发痒,会令你的心飞起来……
我们生产队只有30多户,但文娱活动有声有色,几岁的孩子就开始玩响器(锣鼓);有年正月十五闹花灯(我们叫耍地花鼓),我还陪着有3个晚上没睡觉。为此,我们队受到了公社严厉的批评,我的爸爸也是被点了名的,好象还被撤了个队长。[color=#800000]但那种民间自发的、没有功利目的、人人都可参与的娱乐活动,那份激动,那份惬意,无以言表,至今令人神往。[/color]
有一年,也计划着划龙船的,让我向往了好久;现在我的想象中,还总有那龙船制作时的情形:长长的、白白的将要完工的龙船,倒扣在两条特制的木凳上;甚至还有后来到小河里试水的情景……,但我已不敢肯定它是真是幻。另一幅画面则是,有次在生产队仓库昏暗的房架上,我们几个小孩看到了一条隐约可见的龙船。
但终于,我们的龙船队,并没有组成。不过,没关系,坐在自家的台阶上,你也可以听见那“咚!咚!咚!”的声音。如果你还不满足,那你就跟在大人的后面,飞快地穿过一片片田野,爬上堤坡、你就看见小河里的水了,离大河已不远了、那鼓声随着“怦怦”的心跳越来越近了;或者翻过几个山丘,来到河边,就远远地看到大片的人群,那河里——是龙船!
这当然是到了另外一个赛场了:坐在家里,你就可以分辨出方向,不需选择,你就会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冲。大人们都很好,会一路跟你说掌故,兴趣一来,还会听到那悠扬的歌声;并且谁带你去,他就会一定负责把你带回;要是个子小,看不真切呢,则可让你坐到他的肩膀上。……到夜晚躺在床铺上,爸爸还会讲起屈原的故事、讲好长好长的以前没有听过的故事,直到那颗兴奋的心,带着微笑,甜甜地渐入梦乡……
记忆中端午节的天总是阴天,不冷、也不热。那是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端午节这天也是宜人的阴天,那天休息,独自一人来到离单位有十多里远的小山城。呵呵?!远远地听到了鼓声,对!是鼓声——不由急急地赶过去,混杂到岸上看热闹的人群中。稍作攀谈,就会有人热情地作介绍:这是哪个队,那是哪个队;穿黄衣服的是谁,那擂鼓的又是谁;去年的战绩,今年的战况……。现在,离开那小山城已十八年了,虽然跟我谈话的大哥、老伯的面貌已模糊了,但那种神情飞扬,依旧在面前;那正在冲锋的龙舟,依然历历在目。
以后来到了这个小城市,每每也可听到说哪里有龙舟赛,但终因诸多不便而未能去凑凑热闹。有一年听说市里组织了龙舟赛,却也没有看成。况且,[color=#800000]如果是那种园林化了的比赛,多少会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的。[/color]岁月的风霜,已使我们不知不觉间,带上了多多少少的成见。
今天的天气,又是一个凉爽的阴天,小孩已跟着他母亲去超市了。他们的端午节,不仅仍旧有传统的粽子、雄壮的鼓声,并且有了更多花样的食品、和欢声笑语的游乐园。而那负载着历史的鼓声,悄然借助着现代传播工具,越传越远,鼓舞着奋起的人们,也进入了孩子们的心灵。 到了有一天,现在这些小孩,依旧会自豪地炫耀着端午节的童年——嘿!我们那时!
莫其麟
20050611晨
又及:发完主题,就萌发了写本文的念头。但打字速度太慢,到现在才完成。作为回复贴,本来未拟标题,但写到最后,还是冒了一个出来。
谨以此文献给中国的端午节,并祝朋友们节日快乐,祝版主“咕咚来了”及其家人节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