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创新的智慧 点击:174 | 回复:0



gchui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99帖 | 7回
  • 年度积分:6
  • 历史总积分:1018
  • 注册:2016年9月13日
发表于:2019-05-10 09:15:37
楼主

我经常谈起工程创新以终为始的思想。意思是根据用户需求,倒推目标和方法。潜台词就是认真地理解需求、理解用户在使用过程的意愿、条件和约束,再确定做什么、怎么做。

 

今天突然意识到:对很多人来说,这个观点不具可操作性。他们只能想一步走一步,至多是想几步走一步。就像下棋一样的思维。于是,问题就变成了:“以终为始”到底能不能做到?

 

我的观点是:对与工程问题,“事先想清楚怎么做”是能做到的。“想清楚” 强调的是“可理解性”。为什么要强调可以理解?因为可以理解了,意味着不确定性就会大大降低。而工程问题是追求确定性的。这也是工程问题区别于科学研究的特点之一。

 

    事实上,我经常反对随便把一个复杂问题丢给机器去学习。就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在我看来,盲目推崇针对复杂问题的机器学习,不是骗人就是被骗,或者故意隐藏什么。

 

我的观点背后有几个潜台词:1、如果想不清,就不要做;2、如果想不清,一般就不是工程问题;3、能成功的工程问题,一般是能想清楚的;4、事先想不清楚,说明能力不够。上述第三点成立的原因是:工程问题几乎都是可以理解的。而第四点的要求其实就是“不要做事后诸葛亮”。

 

于是,问题转化成为:如何有能力做到“事先想清楚”。

 

对于这个问题,我很早之前就有个说法:先做成,后做好。意思是说,先要找到一条逻辑上说得清楚的思路去实现,然后逐渐优化这条思路。这种思路其实是放弃了“最优”路径这个要求——最优的做不到,先做次优的,但前提是可以理解的。我认为,把大逻辑想清楚是可以做到的,也不难做到的。技术上的困难,往往在实现的细节上。

 

这就是我的创新理论中所谈到的“退半步”的理论。


创新活动是要向前进的。但最容易理解的目标一般做不到(如果能做到,别人老早就做了)。如果向前迈一步的目标做不到,就从目标往后退半步——实际上也就是从当前开始前进了半步。这种思维方式体现为“以退为进”。


   “后退”的依据仍然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是用户最根本的需求,也往往是说不清楚的需求。或者说《第四代研发》所说的“潜在需求”。要发现这种需求,需要对用户有更深的理解。

 

我很早就发现:很多6西格玛专家级的人物,却会做些不当的事情。原因在于:他们把6西格玛用于创新了。6西格玛首先要定义问题。但这些问题是相对明确的,不需要对用户需求再定义。而创新过程定义问题的思路更加灵活一些,有些专家就不适应了。

 

  面对真正的创新问题,“退半步”是一种智慧。但这种智慧并不容易学会,需要在实践中摸索一段时间。


来源:微信号 蝈蝈创新随笔

作者:郭朝晖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