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学生就业压力大有利于成才 反方:学生就业压力大不利于成才
1、参赛辩题要突出中心大意,言简意赅。
2、参赛者需遵守友谊第一,交流第二的原则。不能有人身攻击,更不能有攻击国家政策的言论。
3、辩论内容可以适当引用古今论点,但拒绝全盘复制。一经发现,取消评奖资格。
4、欢迎相互监督,更希望加强自律。
二、奖励措施
每期辩题结束后,从所有参赛者中择优奖励。
1、一等奖2名,每人奖励30MP (可兑现)。
2、二等奖4名,每人奖励200积分(相当于可消费10MP)。
3、三等奖10名,每人奖励100积分(相当于可消费5MP)。
4、优秀参赛者若干名(视参赛人数而定),每人奖励50积分。
三、评判标准
1、辩论角度准确,观点鲜明,剖析透彻,辩词论据紧扣主题,充实有力,逻辑合理。
2、辩论表达清楚,辩论技巧运用得当。
3、准确把握辩题内涵和外延,对所持立场能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论点鲜明,对本方难点能有效处理和化解;对辩题的理解和论述能在广度上展开,在深度上推进,整个辩论过程条理清晰,能给人以层层递推的美感。
4、凡违背“参赛说明项”中注意点的,予以做扣分处理。
四、其他说明
跟帖请先清晰的阐明您的观点,然后按照您的观点展开辩论。本帖不欢迎模棱两可的意见,请勿冒充评委,否则删帖处理。
楼主最近还看过
支持反方:学生就业压力大不利于成才
成才,本应是成为有用人才,在这里偶理解为是从事本职工作中的高手及能够对本行业产生一定创新作用之人,而不是泛泛的有用人才,如果引用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用在此处论点偶感觉不妥。
所以偶的理解是,这样的成才如同树的生长一样必须有一个稳定的适合生存的土壤,而不是杀鸡取卵般的急功近利。成才之路是一个漫长的学习和积累过程,这样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有一个安心工作的环境和生存条件,只有解除了生存的后顾之忧才能安心的工作,专心的钻研,才能对本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而能够对本行业有所见解和建树。
从我们的历史和近代我们身边的各种专家的成才之路我们发现,这些专家的成就都是经过了十几年、几十年乃至毕生精力才获得的,只有全身心的投入,不断的学习、研究、积累才能够不断进步和创新。就是现在我们国家的各种专家科学家乃至关系国家命运的人员大都默默无闻的处于一个工作稳定的岗位中进行研究,比如我们的军工、航天等等行业中的专家,他们都处于一个稳定舒适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够安心的进行科研工作。
二三十年前,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现象,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于是乎我们大量的科技人员下海经商,为了生计丢掉了原本有很高造诣的行业领域,这样的现象虽然形成了中国的最快捷的资本的原始积累,可是由此我们的众多科技领域出现严重的倒退滑坡,被众多国外所赶超,从而我们在今后的二三十年内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工业组装厂而不是研发团队,由此我们生产的产品也成为了世界上有名的假冒伪劣的劣质代名词。
看一看现在的社会现状,成百上千万的高等学府的大学生毕业后,奔波于自己的饭饭——就业的泥潭中苦苦挣扎,为了能够养活自己丢掉了理想,丢弃了专业知识,忙于推销自己,只要钱多只要招聘者要自己就答应工作,而完全抛弃了自己四年、七年乃至九年的高等大学教育的专业知识,于是乎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北大、清华大学毕业生卖猪肉,高等大学研究生回家养猪,研究生、博士生进入政府的社区计生办跑腿打杂等工作,还被媒体津津乐道,说年薪多少,工作多么滋润,如此的工作难道非要经过高等大学的专业课程才能够胜任?他们大学中那么多年学习的专业课程又有什么作用?这样的教育与就业岂不是最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
看一看我身边的同事们的工作吧,研究生与高中生、技校生干同样的工作现场开阀门,根本不管你在学校里的专业是搞机械的还是搞财务的,是搞自控的还是学化工工艺的,很多很多毕业进入偶厂的大学生干得工作与专业不对口,学自动化的到了生产中干操作工,学机械的进了仪表干仪表工,学化工的进了机修干维修工,学财务的进了污水处理厂干操作工,而很多学化工的却去了办公室干采购,甚至学高分子材料的去了人力部干人事管理。。。。。如此乱七八糟的就业现象源于两个原因:就业压力大与腐败行为,你如果是一个老百姓的孩子,你只能听从招聘者的安排,让你干啥你干啥,不愿干就<此处内容被屏蔽>,如果你是一个厂领导的孩子或关系,那么即使你是高中没毕业也完全可以干研究生都不能干得工作,这就是就业压力大所造成的社会现象。
在看一看这样严峻的就业压力而产生的工作现象,几乎没有那个大学生能够安心的工作更谈不上钻研现有的工作了,一个从事化工研究的研究生如果被安排干司泵的工作,整天用抹布擦拭机器打扫卫生,而一个原本学财务的大学生被要求坐在电脑前操作化工流程,偶想他们都不会对工作感兴趣,而如果不是严峻的就业压力谁会这样憋屈的生活。
研究生的就业本应该是出科研研发单位中从事研究和研发的工作,但现实中又有几个毕业的研究生能够找到这样的工作,说白了好的工作都被这所谓的社会主义的统治阶级所霸占了,而老百姓的孩子只能为了生存去卖茶叶蛋,而根本不管你学的是搞原子弹的理论,这样的人才浪费制度怎能培养出人才,这样的人才制度只能培养出快餐式的人才—流水线上的机器人,而不是专业的人才——在一个行业中有所建树的专家,科学家,发明家。
正方:学生就业压力大有利于成才
如今大环境影响,形势不容乐观,各企业艰难生存,各种形式减员,人才需求量减小。大批量的毕业生涌入社会,无工作经验、社会经验,求职困难。
当今社会,对于求职,似乎已不是学历占主导地位,人品、性格、能力等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竞争太激烈,许多学霸级人才因为性格及社会实践等各方面因素也逐步被淘汰。
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在校期间背负着父母的期望,学校背负着升学率等压力,一味的要求苦学,追求成绩,认为考上好的大学才能有好的出入,殊不知单有学历的重点学校毕业生也是处处碰壁。
就业压力大恰恰有利于成长,关键是看如何面对压力。首先要有好的性格和积极的态度,直面困难和不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各种碰壁,培养全方面发展,在点滴中吸取经验,不断成长进步,要相信,自己的做的每件事情是有意义的,哪怕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也是在为自己迈向成功积累经验,切忌眼高手低,不屑一顾,通往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踏实肯干,点滴积累才能站稳脚跟,加快成功的步伐。
支持正方观点——学生就业压力大有利于成才
之所以会有压力,客观地讲,还是我国人口众多,而就业岗位稀少所面临的一种局面。
当然了,没有竞争就不会有进步,没有压力就不会动力。只有良好的竞争,适度的压力,才会促使我们不断前行,为了明日有一份更好的工作而努力。
身处压力大的环境中,人会逼着自己进步成长。人的潜力很大,终其一生,只挖掘了很小的一部分。
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好的展示自己,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己的信念和毅力。
有了压力才会有危机意识,并且努力将危机化为转机,通过社团活动、社会经历等为自己提升就业竞争力,从而让自己未来走得更好,并且可以锻炼自己面对压力、处理压力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独立性。
压力就是动力!就业压力更是成才的动力!
当然压力不能过大,适度的加压有利于成长、成熟,但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起反作用。像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应为有压力而学习优秀,又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选择用极端的方式——轻身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学生时代还要学会的一种技能就是要学会释放压力,否则到一定程度,后果难测。
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难道不是对我们学生的要求吗?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一个人的成长只有经历过打击与失败才会成才,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如果一直过着安逸的日子,时间久了,就会迷失自己,相反的,如果有了就业压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有了目标,促进人的发奋向上。
综上所述,学生就业压力大有助于成才。
正方:学生就业压力大有利于成才
所谓就业压力大,那是必然的,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自从高校扩大招生后,毕业生多余原来,而就业单位虽然也比原来多,依然不能解决所有就业问题。
所有的人才要想做出来一番成绩来,不是你自己逼你自己,就是社会来逼你成就自己。
老板不会招一个不会给自己创造价值的工人进来的,老板不会问你那里毕业的,只会问你会做什么,能做的怎么样?所以毕业后的压力大是必然的,要转变,迅速的转变,要学习,迅速的学习,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老板所需要的人才。
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体现自己的能力,得到别人的肯定!!!
因此,学生就业压力大,未必是件坏事,只是一个由学生转变为高级技术人才的过程。
所以支持正方,学生就业压力大有利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