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里有一篇寓言《引婴投江》其大意是:
有一蠢人抱起个幼童欲往江里投,幼童恐惧,哭喊救命!
路人见状,上前阻拦: 你怎么把这么小的孩子朝这波涛汹涌的大江里投?难道你想淹死他?!
蠢人答曰: 方圆百里谁人不晓其父水性了得!这江河之水是断然淹不死他的!
这里的“江河之水断然淹不死他”一句中的“他”是一个含糊的指代词!蠢人可以解释为“他”指代幼童之父,也可以解释为“他”指代幼童。所以,蠢人能够误导同样蠢的人在亲眼目睹过幼童之父在大江里任凭波涛汹涌,胜似闲庭信步的超凡水性之后,便误信为“实践证明了这江河之水是断然淹不他(指代幼童)的”!
明白的人却很清楚这一点:幼童之父水性了得,并不等同于该幼童的水性了得!滚滚江水断然淹不死该幼童的父亲,但你不能由此做出“滚滚江水断然淹不死该幼童”这一荒谬的逻辑判断!
刘志斌当初用《异步电机降压启动,全压切换时没有二次冲击电流!》一帖批判“异步电机星三角启动过程中有第2次电流冲击”这一观点时,刘志斌画的异步电机“电流对转速的函数”曲线上某一区域把降额电流曲线段画在全额电流曲线段上方的位置上。并得意的自夸:“5、降压启动达到临界转速的电流>全压启动达到临界转速的电流,非常正确!”
(参见刘志斌于6月1日在《异步电机降压启动,全压切换时没有二次冲击电流!》一帖第5楼的发言之截屏图片)
这一明显的错误被wanggq指出来以后,刘志斌也意识到了这一错误,在7月24日以后新画的“电流对转速的函数”曲线就把降额电流曲线整体都改画在全额电流曲线的下方位置了。并收起了他的自夸,把内容来个180度翻转改写成“5、降压启动达到临界转速的电流<全压启动达到临界转速的电流!”
如下图是刘志斌在对手的提醒下意识到自己的荒谬,将自己在6月1日得意的夸耀收起来,改写后的内容(截屏图片):
刘志斌这些前后的言论和函数曲线图形在原则上就是自相尖锐矛盾的!这就充分的证明了刘志斌在批判对手的观点时,刘志斌所提出的理论依据根本就是错误的、荒谬的!
我们用两个同一型号规格(所有参数相同)的异步电动机合拉一个负载,俩电机用连轴器链接起来(俩电机没有相对滑差,以确保俩电机是同一个转速!),其中一个电机按额定接成角形接法:另一个降额接成星形接法。
两个异步电机可以在同时接入三相对称交流电源(请注意:先要把两个电机的相序搞成一致的,即同一转向。)
两个完全一样的交流电流表,分别串入两个异步电机的电源线中。
大家可以看到:在两个异步电机同时接入电源,启动过程中,以及负载运行中的任何一个速度、任何一个时刻都是全额电压(角接)所激起的电流大于降额电压(星接)所激起的电流。而且还是全额电流等于3倍的降额电流!
这个“实践”中因为俩电机的所有参数都一致,所以,我们可以将俩电机视同为同一个电机分别在施加全额、降额电压时线电流与转差率之间的关系。如果有网友对此有异议,那么,我们可以将两台电机的接法相互对换再实践一次,前后两次实践之间,间隔一两个小时以便让电机绕组的温度下降到环境温度而保证检验的公平。将同一个电机前后两次分别的角形、星形之接法所对应的电流进行比较,也能明确的告诉我们:相同转差率情况下,角接的线电流是星接线电流的3倍!
用这个实践所得到的结果就是符合交流电路的欧姆定律的!
人类对于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感觉的发生,是物质世界的各种物体或现象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结果。
感觉就是物质对象的个别特性在我们意识中的反映。
但人所反映的不仅是对象的个别性质,而且也反映整个的物体和现象,因而就产生了知觉。
知觉就是各个物体或现象作为一个整体在我们意识中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是我们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的本源。但感觉和知觉只是认识现实的初步的、而且是最简单的形式,它们是个体对象的直觉形象。为了认识事物的内部联系,认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人们就须把对这些事物和现象的感觉和知觉在自己的头脑中加工,来补充感官的活动。即把重要的、本质的东西抽出来,把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和关系反映出来。也就是经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使认识从低级的感性阶段上升到高级的理性阶段。
在我们的头脑中的这活动,是认识发展中的一个新阶段,名为思维。
某人清晨起来,开门向外一望,看见屋顶湿了,道路也湿了,草本的叶子尽都湿了。他马上就会想到:“唔,昨天夜里又下过雨啦!”
这是一个思考过程的例子。
对于这个例子,大家都很清楚,当昨天夜里下雨的时候,这个人正在酣睡中,他没有淋到雨滴,也没有听到雨声,而今天早晨又早已雨止云散,天气晴朗了,可见这个人并没有直接知觉到雨。但是,因为他知道“雨”和“屋顶、道路等的变湿”有着因果关系,所以能够依据他所见到的屋顶道路等变湿了的事实,作出“昨夜下雨”这个判断来。换句话说,他是通过思维活动而间接地认识到昨夜下过雨的。
于是可知,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间接的认识过程。这是思维的第一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