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05-06-10 09:30:00
楼主
在过去的15年,IT界有许多并购的案例,是否成功,外人很难加以评论,我想举出几个case study供各位参考,并藉以来探讨并购之成功因素。
1、宏碁电脑在90年代为了进入迷你电脑领域,并购了美国Altos电脑公司,并想借此接手Altos在美国之通路。未料,宏碁以9400万美元买下的Altos,最後因企业文化与产业环境丕变的关系,让宏碁以将近两倍投资金额的价格撤资收场。
2、98年,全球最大PC电脑公司Compaq康柏电脑以90亿美元并购了全球最大的迷你电脑公司Digital Computer迪及多电脑,但是收购Digital公司的综效(Synergy)与Compaq公司1999年首季的获利不达预期的一半,我个人认为,这是个失败的案例,在PC age的尾声去并购一家迷你电脑公司,根本犯了策略上的大错误。
3、2000年HP惠普动用190亿美元并购了Compaq康柏电脑,由主持此合并案的前HP CEO卡莉.费奥林娜於2005年3月9日仓促下台,应可说明这项并购案并没有预期的成功。根据IDC市调显示,两家公司合并前,2001年市占率相加约17.9%,合并一年後却降至15.1%,与去年同期比较衰退了16.2%。反观Dell利用HP及Compaq整合之际,趁着两家公司的供应商、合作厂商及客户有诸多疑问大力抢单,Dell因此获得许多来自企业与政府的订单,HP在PC龙头地位已逐渐被Dell赶上。现在看来,并购案除了消灭了一个竞争对手外,并没有给惠普公司业务发展带来太多发展。
4、5年前,台湾一家零件制造商国巨并购了荷商Philips公司的被动元件事业群,国巨公司在台湾上市,募集大笔资金买下了当时处於亏损状态的Philips被动元件事业群,想借此国际化,不过,国巨也因此埋下了在2004年提列120亿元钜额资产减损的远因,这桩合并是否成功,也可以由国巨公司股价从高点一路跌破票面净值,股价最低更一度跌落8.59元得知。国巨原先希望藉由飞利浦的技术研发能力、全自动化制程,导入全球品牌的行销通路,成为全球第一大晶片电阻及第三大被动元件供应商,不过,高额的并购、企业重整费用和复杂的子公司持股对获利仍可能有巨幅冲击,不确定性仍高,并购时的想法不免过於乐观。
5、今年3月联想公司以17.5亿美元并购了IBM公司PC事业群,让联想瞬间圆了全球第三大PC厂商的梦想,此项并购案,处处充满机会与挑战,个人预测大概过2年就可以见分晓,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几件并购案分析,几乎没有一件是确定成功,我个人认为IT企业并购有以下几点成功关键因素,提出个人看法与读者分享:
1、企业并购另一家同质性高之公司,除了可能增加营业收入外,几乎没有好处,除非双方合并的目的仅单纯为了减少一家竞争对手,否则合并的结果必然要投入更多资源,以研发出另一套组织与人力管理系统。
2、并购最好是为了进入一项与本公司有互补增长之新事业领域,如日本SONY并购美国华纳,顺势跨入影音新的领域。
3、以小并大成功机会不大,大公司之企业文化惯性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小公司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等待大公司的惯性改变。
4、次等文化公司难以驾驭优等文化公司,不要轻易忽视企业文化的力量,也不要过度相信钱可以买到人才,不少并购案仅仅转移了硬体与财产,人才与制度却很难传承。
5、东西方公司的并购成功机会不大,因为东西方公司看待管理文化与人的价值观是全然不同的。
6、要考虑到员工的感受,并购过程若不让员工有充分了解与参与,最後即使并购成功,可是一年後这些已具备作战能力的员工都离开了,并购又能得到了什麽呢?
7、两家都处在Trouble Mode的公司,绝对不适合合并。我还记得当初HP与Compaq合并时宣称,两家公司一年可以省下25亿美元的费用,可是事实上合并後的新公司获利下降了近80% 。
?以上都属个人观点,期待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其实企业并购在全球早已蔚为风潮,由於巧妙运用并购可以加速企业成长,为企业扩增现有的生产设备、人力资源及技术以及行销通路等,让企业可以迅速切入另一个市场或新事业领域。另外透过并购也可达到提升企业营运及财务综效(Synergy),如降低营运成本、提高营收及获利、强化偿债能力,以及获取更高的市占率、扩大企业的经济规模等,因为购并的效益往往无法在一、二年之内立即分晓,因此要评估一个购并案的成功与否,就变得十分的困难。
事实上,「并购」成功与否,牵涉的范围实在非常庞大与复杂,许多学者也针对并购不断进行学术研究,在在显示,未来的商业竞争模式里,并购是不可获缺的一环。但是要如何并购?怎样并购才容易成功 ?除了检视双方公司基本面,进行全盘评估以外,对於产业趋势的预测当然也不能轻忽。提笔为文,期许「并购」这议题能引起更多青年创业家的重视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