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H全称为: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准同步数字体系,Plesio是希腊语词根,是“近似的”意思,“Plesiochronous”译为“准同步”。
PDH的传输媒质,最初是市话对称电缆,随后发展到同轴电缆和微波。随着激光器和光纤的发明和实用化,使光传输和数字通信结合起来,数字光通信技术使电信网数字化的进程产生了一个飞跃。
1965年,美国制定了称为DS1的标准,将24路PCM话音信号复接在一起,加上帧定位比特组称1544kbit/s的二进制码流进行传输的技术标准。几年后,在1968年欧洲提出了类似的技术标准,即将30路PCM话音信号复用在一起,加上帧定位码组和用于传送信令的通道,组成2048kbit/s码流帧结构,通常称为E1的技术标准,由此形成了世界上两种PDH体系,通常成为欧洲体系和北美、日本体系。欧洲体系化比较规律,4个E1组成一个E2,速率为8448kbit/s;4个E2组成一个E3……
1972年ITU-T的前身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提出了第一批PDH的建议书:G.703,G.711,G.712等,又经过8年的努力,于1976年和1988年又提出了两批建议书,并对原有建议补充完善,对整套建议进行了系统的编排,形成了完整的PDH建议体系。PDH的标准化工作基本完成。国际电联在PDH体系的标准化工作上,处于“先有设备后出标准”的状况,几乎所有的建议都是在相应的设备已经形成或将要形成产品进入商用之后才由各家提出提案,在CCITT相应研究组协商折衷形成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