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不是表面时髦 点击:179 | 回复:6



研讨会宣传员_3259

    
  • [版主]
  • 精华:3帖
  • 求助:110帖
  • 帖子:1927帖 | 14403回
  • 年度积分:102
  • 历史总积分:64749
  • 注册:2020年3月27日
发表于:2013-09-24 09:32:50
楼主

[导读]对中国而言,建超高层对一些城市是好事,可以解决城市密度问题,但是否每个城市都要有超高层,这是有疑问的

 



楼主最近还看过



研讨会宣传员_3259

  • [版主]
  • 精华:3帖
  • 求助:110帖
  • 帖子:1927帖 | 14403回
  • 年度积分:102
  • 历史总积分:64749
  • 注册:2020年3月27日
发表于:2013-09-24 09:33:28
1楼

建成于1889年的埃菲尔铁塔,成为巴黎的一道风景和地标,也成为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而位于中东地区的迪拜,也因为它的一栋栋摩天大楼受人膜拜。

当建筑成为城市的地标,猎奇求新自然随之而来。近几年来,从北京央视大楼的“大裤衩”,到苏州东方之门的“秋裤”,这些饱受争议的高楼背后,究竟为什么会存在?现代建筑的潮流趋势又是如何?

具有世界地标“专业户”之称的纽约KPF建筑事务所董事David Malott是平安金融中心总设计师。选址严苛的全球顶级酒店品牌“柏悦酒店”已宣布建成后将入驻。这将是柏悦酒店在中国开设的第四家。

日前,David Malott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研讨会宣传员_3259

  • [版主]
  • 精华:3帖
  • 求助:110帖
  • 帖子:1927帖 | 14403回
  • 年度积分:102
  • 历史总积分:64749
  • 注册:2020年3月27日
发表于:2013-09-24 09:33:55
2楼

记者:

目前国际建筑理念的趋势是什么?

David Malott:

目前国际主流的建筑理念,自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至今的5年中, 其趋势是倾向保守。在我们与中国开发商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中国的趋势也是如此。

当然,这种保守并非是指外形上的,而是指在设计上会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建筑本身更具有实用性,并且更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不过,往往趋势是风水轮流转。也许五年后又再变得激进,会嫌弃保守枯燥,从而转向更具创新。

 

研讨会宣传员_3259

  • [版主]
  • 精华:3帖
  • 求助:110帖
  • 帖子:1927帖 | 14403回
  • 年度积分:102
  • 历史总积分:64749
  • 注册:2020年3月27日
发表于:2013-09-24 09:34:11
3楼

记者:

中国近几年有不少引起争议的建筑,比如CCTV新大楼被笑称“大裤衩”,并后继有人,后来苏州的东方之门被看成“秋裤”,为什么专业设计师的理念和普通大众的审美习惯存在这么大的不同?

David Malott:

传统的各自独立的双塔楼形式很常见,若要求新,设计师很自然的想法是把两栋楼连起来。一种联系方式是简单得用连桥方式将其连起来,两栋楼仍各自独立,这种形式两栋楼仍可独立出租较容易被开发商接受;另一种则是在结构上是将两栋塔楼在根本上连为一体,形式上更易出新,对建筑师有很大吸引力。但其更适用于单一租户租用整栋塔楼,否则开发商会担心管理与运作难度。而在实际中,很难找到如此大的租户有能力租用整栋塔楼,故开发商通常不愿意采取此种方式。苏州东方之门,我不了解,从图片看是前者。

而CCTV则属后者,服务对象为单一租户,故其建筑形体有其原因。但它为形式所付出的代价是极其复杂的结构形式,可能是其引起很大争议的原因之一。人们通常关注建筑建成后的能源消耗,但忽视了建造塔楼本身所需要的材料与能源是巨大的。而其本身的形式因过于特别,在日后若要改造成其他功能难度也会比较大。

因为我们很难预计一两百年后的情况,我们通常在设计大尺度建筑时希望尽可能提供最大的灵活性,即可持续发展。

 

研讨会宣传员_3259

  • [版主]
  • 精华:3帖
  • 求助:110帖
  • 帖子:1927帖 | 14403回
  • 年度积分:102
  • 历史总积分:64749
  • 注册:2020年3月27日
发表于:2013-09-24 09:34:26
4楼

记者:

你怎么看各地争建第一高楼?

David Malott:

我个人看来,争第一高楼不是个好现象。建超高层,只有当一个城市达到一定的人口密度时才有意义。在对中国而言,建超高层,对一些城市是好事,可以解决城市密度问题,但是否每个城市都要有超高层,这是有疑问的。

以平安金融中心为例,可容纳常办公人口15000人,楼顶每天可接纳9000名观光者。它的建筑总面积约为370000平方米,塔楼标准层面积平均约为3000平方米。这对解决深圳高人口密度有所裨益,但如果每个城市都按照这个密度建设,整个地球的人口都可以容纳在深圳市。

由于人口密度大,在设计时,我们不是孤立地来看平安金融中心,而是要把它放在城市中心,与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各种交通网络都紧密相连,可服务最大的城市密度。比如它也与香港的ICC是一体化的。将来高铁开通,深港两地来往只需要15分钟。

当然,超高层大楼在中东而言是另外一种情况。它是先有超高层大楼成为城市地标,从而带来各种商机。但之后当大家都蜂拥在中东建造超高层则不再理性,而后此区域的经济问题也印证了这一点。

但如果世界各地都建超高楼,是非常不可持续的,也不节能的。因为修建超高层消耗的能源非常大。

 

研讨会宣传员_3259

  • [版主]
  • 精华:3帖
  • 求助:110帖
  • 帖子:1927帖 | 14403回
  • 年度积分:102
  • 历史总积分:64749
  • 注册:2020年3月27日
发表于:2013-09-24 09:37:26
5楼

记者:

建造超高层,会面临哪些困难?

David Malott:

建造超高层技术上包括形体需要符合空气动力学,以及结构、机电、电梯、消防等各方面的要求。这些在当今以及相对成熟,我们在平安金融中心项目中就采取了相应的成熟技术。而对于设计师来说,如何在满足所有技术需求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使每栋超高层都具备自己的特点则不容易。

 

研讨会宣传员_3259

  • [版主]
  • 精华:3帖
  • 求助:110帖
  • 帖子:1927帖 | 14403回
  • 年度积分:102
  • 历史总积分:64749
  • 注册:2020年3月27日
发表于:2013-09-24 09:37:49
6楼

记者:

你非常强调建筑本身的节能环保,有什么办法或技术可以实现?

David Malott:

我们在做设计时,希望能够用更真诚的,而不是简单地附加一些时髦的装饰和措施。

比如时髦的做法是,在塔楼上面加上蜂窝旋轮,可以产生电能,表面上是可持续发展,但要考量,附加这个功能,其装置本身也需要消耗非常巨大的能源。很可能它所节省的能源并不能弥补制造它所已经消耗的能源。这点容易被人们所忽略。

数年前大家追捧的旋轮与太阳能技术,在实际中证明并非所有项目与地区均适用。而当今的趋势是不简单追求外加的东西,而是如何降低大楼建筑本身的内含能耗,即从设计之初即考虑到建造过程,材料消耗等方面的节能问题。

以平安金融中心为例,我们在设计时采取流线形式,符合动力学。这种形体结构上最高效,能够使用最少的材料。同时,其塔尖、顶部拱形的设计,也符合空气动力学,可将风压空气流减弱40%,因此建筑材料和结构的复杂度也会降低。

同时,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风力和风压对建筑的影响最大,我们这种设计,使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平安金融中心建筑寿命达到一两百年没有问题。

此外,在节能方面,平安金融中心还采取冰蓄冷技术,利用夜间供电低谷错峰用电,提高电网整体效率。同时,在平安金融中心的设计中,也可以循环利用雨水。这些节能方面的功能,在外面都是看不出来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