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更新中]硬件电路板的设计 点击:1572 | 回复:61



bhdxzgp

    
  • 精华:5帖
  • 求助:8帖
  • 帖子:141帖 | 54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1609
  • 注册:2006年4月16日
发表于:2011-11-06 22:32:02
楼主

写在最前面:

电路板设计已经是电气中比较基本的技能;

在但设计中会碰到很多问题;也有很多技巧;

希望大家能从这个帖子中尝到自己所学的;

并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bhdxzgp

  • 精华:5帖
  • 求助:8帖
  • 帖子:141帖 | 54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1609
  • 注册:2006年4月16日
发表于:2011-11-08 21:23:15
41楼
(6)选用标准元器件封装。如需创建元件封装时,焊盘孔距应与器件管脚间距一致,以减小引线阻抗及寄生电感。布设导线时应尽量减少金属化过孔,以提高整块印制板的可靠性。


图1电源线和地线的布局
  抑制电源线和地线阻抗
  引起的振荡
  设计装配密度很高的电路板应注意降低电源线和地线阻抗,对公共阻抗、串扰和反射等引起的波形畸变和振荡现象需采取必要措施。当电路板上有较多集成电路器件同时工作时,板上电源电压和地电位易产生波动,导致信号振荡,引起电路误动作。尤其当浪涌电流流过印制导线时,会出现瞬时电压降,形成电源尖峰噪声,其中以导线电感引起的干扰为主。在实际设计中,应尽量避免该电感对电路的影响:在各集成电路的电源和地线间分别接入旁路电容,以缩短开关电流的流通途径;将电源线和地线设计成如图1(b)所示的格子形状,而不用图1(a)所示的梳子形状,这是因为格子状能显著缩短线路环路,降低线路阻抗,减少干扰。

bhdxzgp

  • 精华:5帖
  • 求助:8帖
  • 帖子:141帖 | 54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1609
  • 注册:2006年4月16日
发表于:2011-11-08 21:23:39
42楼
当印制电路板上装有多个集成电路,且部分元件功耗较大,地线出现较大电位差,形成公共阻抗干扰时,宜将地线设计成如如图1(d)所示的封闭环路,这种环路无电位差,比图1(c)所示的方式有更高的噪声容限;应尽量缩短引线,将各集成电路的GND以最短距离连到电路板入口地线,降低印制导线产生的尖峰脉冲;让地线、电源线走向与数据传输方向一致,以提高电路板的噪声容限。
  使用大量高速逻辑电路时常采用多层印制电路板,降低接地电位差,减少电源线阻抗和信号线间串扰。当没有多层板而不得不使用双面板时,必须尽量加宽地线线条,通常地线应加粗到可通过三倍于导线实际流过的电流量为宜;或采用小型母线方式,将公共电源线和地线尽量分别布于印制板两面边缘。当印制板插头有多个插头接触片时,应多备几个引线插头作地线使用,如图1(b)所示,并按总负载电流大小,在插头处接入1~10mF的钽电容器对电源母线去耦,并在去耦电容旁并联一个0.01~0.1mF的高频陶瓷电容器。

bhdxzgp

  • 精华:5帖
  • 求助:8帖
  • 帖子:141帖 | 54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1609
  • 注册:2006年4月16日
发表于:2011-11-08 21:23:56
43楼
正确运用抗扰器件
  进行印制板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应根据噪声的不同特点,正确选用抗扰器件:用二极管和压敏电阻等吸收浪涌电压,用隔离变压器等隔离电源噪声,用线路滤波器等滤除一定频段的干扰信号,用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等元件的组合对干扰电压或电流进行旁路、吸收、隔离、滤除、去耦等处理。如果抗扰器件运用不当,那么不但不能有效减少干扰,甚至还会成为新的干扰源。
  对电容器的选用和安装来说,钽电解电容器在低频段应用效果好,应装在电源入口处;陶瓷电容器在高频段应用效果好,应装在各集成电路的附近。安装电容器时,要尽量缩短引线,但不能为求引线短而忽视安装位置,应将其装在需要旁路的集成电路的Vcc和GND管脚近处,否则,电容器就毫无旁路意义。当板上信号导线阻抗不匹配时,会发生多次反射噪声,在线路终端和始端接入阻抗匹配电阻,可消除干扰。当印制导线较长时,线路电感会导致减幅振荡,串入阻尼电阻,可抑制振荡,增强抗干扰能力,改善波形。

bhdxzgp

  • 精华:5帖
  • 求助:8帖
  • 帖子:141帖 | 54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1609
  • 注册:2006年4月16日
发表于:2011-11-08 21:24:09
44楼
合理布置器件
  板上器件布局不当是引发干扰的重要因素,所以应全面考虑电路结构,合理布置印制板上的器件。首先应根据需要确定印制板的大小和形状,尺寸过大会使印制导线加长,阻抗增大,噪声容限降低;尺寸过小又不利于散热,邻近导线、器件易发生感应。
  在印制板上布置元器件,原则上应将输入输出部分分别布置在板的两端;电路中相互关联的器件应尽量靠近,以缩短器件间连接导线的距离;工作频率接近或工作电平相差大的器件应相距远些,以免相互干扰。如常用的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小型开发系统电路,在设绘印制板图时,宜将时钟发生器、振荡器等易产生噪声的器件相互靠近布置,让有关的逻辑电路部分尽量远离这类噪声器件。同时,考虑到电路板在机柜内的安装方式,最好将ROM、RAM、功率输出器件及电源等易发热器件布置在板的边缘或偏上方部位,以利于散热。

bhdxzgp

  • 精华:5帖
  • 求助:8帖
  • 帖子:141帖 | 54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1609
  • 注册:2006年4月16日
发表于:2011-11-08 21:24:27
45楼
在印制电路板上布置逻辑电路,原则上应在输出端子附近放置高速电路,如光电隔离器等,在稍远处放置低速电路和存储器等,以便处理公共阻抗的耦合、辐射和串扰等问题。在输入输出端放置缓冲器,用于板间信号传送,可有效防止噪声干扰。
  电路板上装有高压、大功率器件时,与低压、小功率器件应保持一定间距,尽量分开布线。在大功率、大电流元器件周围不宜布设热敏器件或运算放大器等,以免产生感应或温漂。

bhdxzgp

  • 精华:5帖
  • 求助:8帖
  • 帖子:141帖 | 54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1609
  • 注册:2006年4月16日
发表于:2011-11-08 21:24:39
46楼
合理布置板间配线
  板间配线会直接影响印制板的噪声敏感度,因此,在印制板联装后,应认真检查、调整,对板间配线作合理安排,彻底清除超过额定值的部位,解决设计中遗留的不妥之处。板间配线应注意以下几点:
  (1)板间信号线越短越好,且不宜靠近电力线,或可采取两者相互垂直配线的方式,以减少静电感应、漏电流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适宜的屏蔽措施;板间接地线需采用“一点接地”方式,切忌使用串联型接地,以避免出现电位差。地线电位差会降低设备抗扰度,是时常出现误动作的原因之一。

bhdxzgp

  • 精华:5帖
  • 求助:8帖
  • 帖子:141帖 | 54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1609
  • 注册:2006年4月16日
发表于:2011-11-08 21:24:54
47楼
(2)远距离传送的输入输出信号应有良好的屏蔽保护,屏蔽线与地应遵循一端接地原则,且仅将易受干扰端屏蔽层接地。应保证柜体电位与传输电缆地电位一致。
  (3)当用扁平电缆传输多种电平信号时,应用闲置导线将各种电平信号线分开,并将该闲置导线接地。扁平电缆力求贴近接地底板,若串扰严重,可采用双绞线结构的信号电缆。
  (4)交流中线(交流地)与直流地严格分开,以免相互干扰,影响系统正常工作。

bhdxzgp

  • 精华:5帖
  • 求助:8帖
  • 帖子:141帖 | 54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1609
  • 注册:2006年4月16日
发表于:2011-11-08 21:25:17
48楼
抗干扰技术
干扰:有用信号以外的噪声或受恶劣环境影响而使信号变化部分的总称。
检测装置小型化,而大量的信号电路采用低电平,工业控制环境现场条件恶劣,所以装置的抗干扰技术是我们在设计测试系统时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危害:在检测元件中,混入干扰信号会使测量指示产生误差;在控制系统中,干扰信号可能导致误操作。为使检测系统正常、可靠工作,必须研究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bhdxzgp

  • 精华:5帖
  • 求助:8帖
  • 帖子:141帖 | 54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1609
  • 注册:2006年4月16日
发表于:2011-11-08 21:25:30
49楼
第一节 干扰信号源和侵入途径

干扰有的来自设备内部,有的来自设备外部。外部干扰与结构无关,取决于使用条件和外部环境;内部干扰则取决于系统结构布局,生产工艺及电路设计等因素。
一、干扰信号源分类
1、设备内部干扰:
(1)热动干扰:电阻元件在不合适的温度下由于热运动产生的干扰,它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一般来说,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很微弱,必须将它放大到所需的电平。在传感器和放大器之间距离很长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缆传送信号。由于传感器有内阻,在电缆中有串连电阻,所以在这些电阻和放大器中就有可能产生热动干扰。
(2)元器件自身的物理噪声干扰:元器件质量或特性不良产生的噪声干扰,以及接插件和开关的接触不良等等所产生的干扰。
(3)尖峰或振铃干扰:在有电感元件的电路中,由于电流突变而产生的冲击或衰减振荡形成的干扰。
(4)感应干扰:由于电路中布线和元件安放位置不合理所引起的相互间的静电感应、磁感应和电磁感应干扰。

bhdxzgp

  • 精华:5帖
  • 求助:8帖
  • 帖子:141帖 | 54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1609
  • 注册:2006年4月16日
发表于:2011-11-08 21:25:46
50楼
2、设备外部干扰
设备外部干扰可分为工业电网瞬变所引起的干扰以及自然界所引起的干扰。
(1)工业电网瞬变干扰
高电压回路及强电场产生的静电感应噪声;大电流回路及强磁场形成的电磁感应噪声;继电器、接触器、断路器、电磁阀等电器设备的吸合与释放所产生的开关噪声。
(2)自然界干扰
雷击造成的过电压和过电流可达数千伏以上所产生的干扰;宇宙辐射的自由电磁波所导致的噪声。

bhdxzgp

  • 精华:5帖
  • 求助:8帖
  • 帖子:141帖 | 54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1609
  • 注册:2006年4月16日
发表于:2011-11-08 21:26:03
51楼
第二节 防干扰措施
一、屏蔽法
保护性屏蔽
合理布线(高低压分开)
二、接地法
保护性接地
防止噪声
三、光电耦合隔离器
四、信号处理
软硬件滤波
波形整定:已知波形

bhdxzgp

  • 精华:5帖
  • 求助:8帖
  • 帖子:141帖 | 54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1609
  • 注册:2006年4月16日
发表于:2011-11-08 21:27:45
52楼
10种软件滤波方法

1、限幅滤波法(又称程序判断滤波法)
A、方法:
根据经验判断,确定两次采样允许的最大偏差值(设为A)
每次检测到新值时判断:
如果本次值与上次值之差<=A,则本次值有效
如果本次值与上次值之差>A,则本次值无效,放弃本次值,用上次值代替本次值
B、优点:
能有效克服因偶然因素引起的脉冲干扰
C、缺点
无法抑制那种周期性的干扰
平滑度差

bhdxzgp

  • 精华:5帖
  • 求助:8帖
  • 帖子:141帖 | 54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1609
  • 注册:2006年4月16日
发表于:2011-11-08 21:27:54
53楼
2、中位值滤波法
A、方法:
连续采样N次(N取奇数)
把N次采样值按大小排列
取中间值为本次有效值
B、优点:
能有效克服因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干扰
对温度、液位的变化缓慢的被测参数有良好的滤波效果
C、缺点:
对流量、速度等快速变化的参数不宜

bhdxzgp

  • 精华:5帖
  • 求助:8帖
  • 帖子:141帖 | 54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1609
  • 注册:2006年4月16日
发表于:2011-11-08 21:28:09
54楼
3、算术平均滤波法
A、方法:
连续取N个采样值进行算术平均运算
N值较大时:信号平滑度较高,但灵敏度较低
N值较小时:信号平滑度较低,但灵敏度较高
N值的选取:一般流量,N=12;压力:N=4
B、优点:
适用于对一般具有随机干扰的信号进行滤波
这样信号的特点是有一个平均值,信号在某一数值范围附近上下波动
C、缺点:
对于测量速度较慢或要求数据计算速度较快的实时控制不适用
比较浪费RAM

bhdxzgp

  • 精华:5帖
  • 求助:8帖
  • 帖子:141帖 | 54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1609
  • 注册:2006年4月16日
发表于:2011-11-08 21:28:22
55楼
4、递推平均滤波法(又称滑动平均滤波法)
A、方法:
把连续取N个采样值看成一个队列
队列的长度固定为N
每次采样到一个新数据放入队尾,并扔掉原来队首的一次数据.(先进先出原则)
把队列中的N个数据进行算术平均运算,就可获得新的滤波结果
N值的选取:流量,N=12;压力:N=4;液面,N=4~12;温度,N=1~4
B、优点:
对周期性干扰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平滑度高
适用于高频振荡的系统
C、缺点:
灵敏度低
对偶然出现的脉冲性干扰的抑制作用较差
不易消除由于脉冲干扰所引起的采样值偏差
不适用于脉冲干扰比较严重的场合
比较浪费RAM

bhdxzgp

  • 精华:5帖
  • 求助:8帖
  • 帖子:141帖 | 54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1609
  • 注册:2006年4月16日
发表于:2011-11-08 21:28:37
56楼
5、中位值平均滤波法(又称防脉冲干扰平均滤波法)
A、方法:
相当于“中位值滤波法”+“算术平均滤波法”
连续采样N个数据,去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
然后计算N-2个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N值的选取:3~14
B、优点:
融合了两种滤波法的优点
对于偶然出现的脉冲性干扰,可消除由于脉冲干扰所引起的采样值偏差
C、缺点:
测量速度较慢,和算术平均滤波法一样
比较浪费RAM

bhdxzgp

  • 精华:5帖
  • 求助:8帖
  • 帖子:141帖 | 54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1609
  • 注册:2006年4月16日
发表于:2011-11-08 21:28:51
57楼
6、限幅平均滤波法
A、方法:
相当于“限幅滤波法”+“递推平均滤波法”
每次采样到的新数据先进行限幅处理,
再送入队列进行递推平均滤波处理
B、优点:
融合了两种滤波法的优点
对于偶然出现的脉冲性干扰,可消除由于脉冲干扰所引起的采样值偏差
C、缺点:
比较浪费RAM

bhdxzgp

  • 精华:5帖
  • 求助:8帖
  • 帖子:141帖 | 54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1609
  • 注册:2006年4月16日
发表于:2011-11-08 21:29:07
58楼
7、一阶滞后滤波法
A、方法:
取a=0~1
本次滤波结果=(1-a)*本次采样值+a*上次滤波结果
B、优点:
对周期性干扰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适用于波动频率较高的场合
C、缺点:
相位滞后,灵敏度低
滞后程度取决于a值大小
不能消除滤波频率高于采样频率的1/2的干扰信号

bhdxzgp

  • 精华:5帖
  • 求助:8帖
  • 帖子:141帖 | 54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1609
  • 注册:2006年4月16日
发表于:2011-11-08 21:29:21
59楼
8、加权递推平均滤波法
A、方法:
是对递推平均滤波法的改进,即不同时刻的数据加以不同的权
通常是,越接近现时刻的数据,权取得越大。
给予新采样值的权系数越大,则灵敏度越高,但信号平滑度越低
B、优点:
适用于有较大纯滞后时间常数的对象
和采样周期较短的系统
C、缺点:
对于纯滞后时间常数较小,采样周期较长,变化缓慢的信号
不能迅速反应系统当前所受干扰的严重程度,滤波效果差

bhdxzgp

  • 精华:5帖
  • 求助:8帖
  • 帖子:141帖 | 54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1609
  • 注册:2006年4月16日
发表于:2011-11-08 21:29:33
60楼
9、消抖滤波法
A、方法:
设置一个滤波计数器
将每次采样值与当前有效值比较:
如果采样值=当前有效值,则计数器清零
如果采样值<>当前有效值,则计数器+1,并判断计数器是否>=上限N(溢出)
如果计数器溢出,则将本次值替换当前有效值,并清计数器
B、优点:
对于变化缓慢的被测参数有较好的滤波效果,
可避免在临界值附近控制器的反复开/关跳动或显示器上数值抖动
C、缺点:
对于快速变化的参数不宜
如果在计数器溢出的那一次采样到的值恰好是干扰值,则会将干扰值当作有效值导入系统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