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控产业的惟一出路是自主创新 【转载】 点击:270 | 回复:0



波恩

    
  • 精华:1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03帖 | 1102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6300
  •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08-11-17 11:21:25
楼主
中国数控产业的惟一出路是自主创新
--------------------------------------------------------------------------------

http://www.mmsonline.com.cn 2008年11月06日

  中国数控行业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封闭式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初步建立起产业体系阶段;第三阶段是实施产业化工程,进入市场竞争阶段。

  对于数控系统而言,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惨痛的历史教训说明一个硬道理:数控系统这样的战略高技术,靠花钱引进根本办不到,盲目效仿国外,也只会落后挨打,受制于人。中国数控产业的惟一出路,就是走自主创新之路,用中国人自己的核心技术振兴中国数控产业。

  目前国产经济型数控系统基本适应中国市场需求,可靠性得到了提高,功能实用,价格低廉,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同。目前约占到我国整个数控系统市场的60%左右。

  2006年,我国经济型数控系统产量达到6万多套,市场占有率高达95%以上。外国公司也推出了几款低价格的经济型数控系统,但价格上、服务上还是没有优势,市场推广竞争不过国产系统。

  目前,行业主导企业普及型数控系统已实现批量生产,在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中档数控机床得到批量配套应用,销售到最终用户后,反映良好,而且,已经具备全数字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和主轴伺服驱动系统等配套能力。

  从技术水平上比较,国产普及型数控系统的功能、性能与国外比并不差,价格和服务方面还有较大优势,可靠性与国外系统的差距也已显著缩小。但外国品牌依然占领国内市场。分析成因:

  一是用户对国产品牌认同度低,表现为普及型数控系统市场主要被国外占领。2006年国产普及型数控系统在中国已销售约7000套,占市场份额约17%,国外的普及型数控系统在中国销售约35000套,占市场份额约83%。

  二是生产工艺管理技术、生产检测手段、可靠性考核手段、质量控制等规模化生产技术比国外落后,影响产品的可靠性、质量的稳定性,表现为前期故障率较高,前期磨合周期较长。

  也就是说,国产高档数控系统技术有了突破,但与国外产品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主要体现在:一是功能差距,功能还不够完善,在实际应用中验证还不全面;二是性能差距,在高速(快速进给速度40米/分以上)、高精(分辨率0.1微米以下)、多通道控制、双轴同步控制方面,国外系统采用运动控制总线技术适应高速高精加工,而国内企业以模拟量或脉冲量接口居多;三是产品的系列化差距,如伺服电机、伺服驱动、主轴及主轴驱动从小到大各种规格不全;四是电主轴、直线电动机、力矩电动机等功能部件方面也有很大差距。
 
  市场方面的差距主要体现在:2006年,国外公司在中国销售高档数控系统约2000台,约占市场份额的99.5%,而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只销售了十多台,约占市场份额的0.5%。由于受到西方出口许可限制的约束,中国市场销售的绝大部分高档数控系统是西门子的840D产品。

  按分析,未来数控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运行高速化,加工高精化,功能复合化,控制智能化,体系开放化,驱动并联化,交互网络化。由此来看,国内数控系统发展战略应为:稳住经济型系统市场,努力提升技术;大力推动中档系统实现产业化,努力提升市场占有率;重点开发高档数控系统,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加强技术路线创新,发展成套中高档数控系统等。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