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04-08-29 20:54:00
楼主
福建省南平市水文自动化无线测报系统
(桑荣Saro GPRS-DTU成功应用于水利行业)
福建省南平水文无线自动化测报系统,在省水利厅、省防办、省水文局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南平市延平微特电子研究所、省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南平移动分公司、厦门桑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力协作开发研制下!从2003年底南平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所有报汛站取消人工报汛,采用仪器自动报汛,实现报汛自动化。
一、系统建设综述
1、南平市流域概况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地处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侧,介于东经117°00ˊ-119°16ˊ,北纬26°21ˊ-28°19ˊ之间,东西宽230km,南北长230.4km,辖4市5县1区,总人口 304万人,总土地面积2.63万k㎡,工农业生产总值298.6亿元。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南平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有一定规模的各类产业。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财富急剧增长, 防洪减灾任务也日益加重。
境内主要河流有闽江及其三大支流建溪、富屯溪和沙溪。建溪发源于仙霞岭和武夷山脉,全长 294.7公里,流域面积为 16396平方公里;建殴以上又分为崇阳溪、南浦溪和松溪三条支流。富屯溪发源于杉岭山脉北段,全长285公里,汇流口以上流域面积13733平方公里。沙溪发源于三明市宁化县杉岭山脉,在南平市境内沙溪口左汇富屯溪后流入南平西溪,全长328公里,河口以上流域面积11793平方公里。西溪全长20公里,流经南平市区后,在市中心区双剑潭左汇建溪后始称闽江,闽江十里庵站以上流域面积42320平方公里。南平以下有吉溪、尤溪、五步溪、古田溪和大樟溪等主要支流汇入 流经古田、闽清、福州、马尾注入东海。
南平是福建省主要暴雨区之一,历年来暴雨洪灾频繁发生,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洪涝灾害一直是全市人民的心腹之患,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十分重视防洪和防汛抢险工作。近年来,在强化工程防洪措施的同时,还实施了一系列非工程防洪措施。建国五十多年来,建立并形成了目前的基本水文站网,提高了南平市的水文测报和防洪减灾能力,为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保护和水利工程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水文经费投入不足,为防洪主要信息源的水文站点萎缩,水文测验和报汛通信设施设备老化失修等问题日趋突出,成为制约防汛信息系统现代化的“瓶颈”。加强报汛站测报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情信息采集、传输系统,尽快建成现代化的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以提高水情测报质量,增长洪水预见期,已成为目前防洪减灾的当务之急。根据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的要求,结合各报汛站所承担的具体任务,本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对南平市辖区富屯溪、建溪闽江流域的中央报汛站、省级报汛站和地方报汛站(含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进行设计,进行南平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建设。
2、 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1)、系统建设是防洪减灾的需要
南平市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本市是我省暴雨高发区,年内降水分布很不均匀,降雨主要集中在4-6月的梅雨季节,这一时期常生历时长,范围广的锋面雨。7-9月有时受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的侵袭;产生台风暴雨。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河网密布,流域水系呈扇形分布,河道坡降大;汇流时间短,从源头到南平汇流时间不足24小时,水文预报预见期短;洪水暴涨暴落,来势凶猛,峰高量大,破坏性极强,具有典型的山区性河流特性、由于闽江三大支流地域邻近 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相似,所以较易形成两条或三条支流同时发洪、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南平是一个暴雨洪水灾害频繁的地区。历史上发生多次洪水,给南平及下游人民带来重大损失。
由于地处三溪汇合口,上游建有多座大中型水库,下游有水口大型水库和省会福州市;是全省的重点防汛区,水情情报、洪水预报的时效和精度直接关系到水库的科学调度和南平、福州市的防洪安全,防汛任务重。目前,我市的水文测报手段落后,测验设施设备老化,大多采用常规仪器;雨量、水位有的采用人工观测,有的使用虹吸式雨量计和浮子式水位计,各测报站点均未安装固态存储仪器,新仪器、新设备缺乏。数据处理手段落后,水情信息传递没有实现自动化,传递时间长,通信信道单一;缺少备份,可靠性不高,发生大洪水时,很难做到测得准、报得出。这种现状难以满足目前防洪减灾的要求。与防汛抗灾工作的要求很不适应;迫切需要建设一套自动化程度高、有先进的测验仪器和报汛手段的水情信息采集传输系统,以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水资源配置和水环境保护的需要
闽江流域水量非常丰富,径流区域分布规律类似于降水,也是上游大,下游小。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大,流域径流的年内分配比较集中,与降水趋势基本一致,3-6月径流量约占全年的60%左右。各地在遭受洪水灾害的同时,还经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致使城乡居民和工农业用水紧张。由于上下游建有多处水库电站,影响水量分配。要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就必须有完善的测报设施设备,以监测掌握河道来水的质和量两种基础资料,提供分析结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和保护服务。所以,该项目建设势在必行。
(3)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南平是福建省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作物种类多;产量大;“工业也形成了门类开全的产业体系。随着地方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各部门用水的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迫切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宏观调控。同时,随着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洪灾所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防洪减灾任务也日益加重。急需建立一套较先进的测报系统,获得实时准确的水情信息,更好地发挥水文测报的耳目和参谋作用,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确保工、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3、系统的建设原则和设计目标
根据《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要求,系统的建设原则应遵循:①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从我市的实际出发,并结合各报汛站的通信条件、现有资源和供电状况等具体情况,确定最优设计方案,以最少的工程投资,达到最佳的效益;③可靠性原则,保证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能正常运行,确保报汛通信信道畅通;2为保证系统信息的准确、及时传递,还应遵循实时性和先进性原则;④为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满足各部门的需求,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开放性原则。
系统设计目标可归纳为:水文测验设施设备采用水文先进技术,使水位、雨量等观测设备达到部颁建设标准,实现雨量、水位数据自动采集、长期自记和固态存储;有效地提高水文信息采集能力,扩大水文资料的收集面。
水情报汛通信设计目标遵照《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建议书》提出的“半个小时之内完成全国水情信息收集任务”的要求,科学规划信息流程;应用先进设备,建立全流域实时水情信息自动采集、自动传输系统。所有报汛站采用两种数传信道,互为备份,确保报汛站的水情信息在2O分钟内准确可靠地传输到南平水情分中心的目标,并传递到省水情中心,能准确、及时地传送到有关部门。在分中心实现数据标准化管理体系,能对所有水情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存储和转发,建立水情数据库,为水情信息查询服务;提高洪水预报精度 增长预见期,为防汛抗旱提供可靠科学的决策依据。
4、系统规模和建设内容
根据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的要求,南平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由水情报汛站(遥测站)、水情信息分中心组成。主要包括信息采集系统、水情报汛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三部分。
全市56个报汛站共安装55台雨量传感器和17台水位传感器,全部安装们F-2型水位雨量数据采集仪设备,解决远距离通信传输问题,在南平水文分局中心站安装中心站水情信息接收设备,对所有十情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存储和转发,建立水情数据库。
5、系统遵循标准和设计依据
本系统建设主要依据下列文件和资料:
(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SL61-2003);
(2)《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总体设计大纲});
(3)《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水情分中心初步设计指导书》;
(4)《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5)《水文情报预报规范》(SL1250-2000);
(6)《水文情报预报拍报办法》;
(7)《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备中继机》(SL/T180-1996);
(8)《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备遥测终端机》(SL/T18—1996);
(9)《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通信电路设计规定》(SL199-97);
(10)《水利水电工程通信设计技术规程X(DL/灯训8卜1”7);
(11)水利部水资文[1999]38号“关于颁发《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系统建设除遵循上述规范外;还应参考其它水又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的经验。
二、水文信息采集传输与通信组网设计
水文测验的主要任务是测定江河湖库降雨量、水位、流量等水文要素自然变化情况,它是一项基础和前期工作,是防汛抗旱的耳目和参谋,其质量和精度将直接影响水情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影响对防汛抗旱决策的科学性、加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