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NET与CCLINK“破壁”融合,高端包装机:真香! 点击:5 | 回复:0



疆鸿智能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52帖 | 0回
  • 年度积分:200
  • 历史总积分:200
  • 注册:2025年3月31日
发表于:2025-11-27 15:22:21
楼主

PROFINET与CCLINK“破壁”融合,高端包装机:真香!

在工业自动化浪潮中,高端包装机械正向着高速度、高精度、柔性化与智能化的方向飞速发展。然而,技术的快速迭代也带来了“继承”与“创新”的难题——如何让不同品牌、不同协议的顶尖控制器与执行单元在同一台设备上协同工作,成为横亘在众多设备制造商面前的现实痛点。

image.png 

一、 项目痛点:一流设备间的“语言壁垒”

某知名包装机械制造商在升级其 flagship 机型时,陷入了两难境地。设备的核心逻辑控制部分采用了性能稳定、逻辑严谨的西门子S7-1500系列PLC,其天然的PROFINET工业网络生态是控制系统的理想骨干。然而,在复杂的伺服驱动与分布式I/O环节,客户出于历史兼容性与成本考量,要求集成一套基于三菱MELSEC iQ-R系列PLC的子系统,其主推的CCLINK IE Field Basic网络同样性能卓越。

这就造成了典型的“协议孤岛”:一个大脑(西门子PLC)无法直接指挥另一套神经(三菱CCLINK网络)。若强行更换所有部件以实现协议统一,不仅成本高昂、周期漫长,更丧失了灵活选型的技术优势。这道“语言壁垒”,严重制约了整机性能的释放与项目的交付进度。

二、 解决方案:JH-PN-CLK网关——架起数据互通之桥

面对挑战,我们引入了JH-PN-CLK协议转换网关作为核心突破口。这款网关如同一位精通双语的“高级翻译官”,精准地解决了协议互不兼容的问题。

其技术核心在于:

   一侧(PROFINET侧)作为智能从站:无缝接入西门子PLC的PROFINET网络,被TIA Portal工程视作一个标准的I/O设备,无需额外开发GSD文件,极大简化了西门子侧的配置。

   另一侧(CCLINK侧)作为从站:稳定连接到三菱PLC的CCLINK主站模块,将来自PROFINET的数据指令“翻译”成CCLINK报文,并执行反向的数据传输。

JH-PN-CLK网关的出现,使得西门子PLC可以直接读写三菱PLC网络下的伺服驱动器、远程I/O等设备状态,实现了在不对现有任何一方控制系统做深度改动的前提下的“软”集成。

image.png 

三、 实施过程:清晰的系统架构与敏捷部署

项目实施过程清晰、高效。系统拓扑结构如下:

[ 西门子S7-1500 PLC (PROFINET主站) ]

                |

                | (PROFINET工业以太网)

                |

        [ JH-PN-CLK协议转换网关 ]

                |

                | (CCLINK IE Field Basic网络)

                |

[ 三菱iQ-R PLC (CCLINK主站) ] -- 连接 --> [ 三菱伺服驱动器 / 远程I/O站 ]

1.  网络规划:为西门子、三菱两个网络及网关分配独立的IP地址与站号,确保物理层与逻辑层隔离清晰,避免地址冲突。

2.  网关配置:通过网页式配置软件,快速完成PROFINET与CCLINK两侧的输入输出数据映射关系,过程直观。

3.  程序适配:工程师仅需在西门子PLC程序中,对网关占用的I/O地址进行逻辑编程,即可间接控制整个三菱子系统,开发工作量降至最低。

整个过程从硬件对接到功能测试,在一周内即告完成,展现了高度的工程敏捷性。

四、 应用效果:项目实施前后对比

实施前:

       信息孤岛:两套控制系统独立运行,数据交换需通过复杂的上位机中转,实时性差。

       成本高企:考虑全套替换,硬件采购与软件重开发成本飙升。

       周期冗长:系统联调困难,项目交付存在巨大不确定性。

       维护复杂:两套人马,两套知识体系,设备后期维护难度大。

实施后:

       数据贯通:实现了毫秒级的数据实时交互,整机协同控制精度显著提升。

       成本最优:以极低的网关成本,盘活了现有资产,保护了客户投资。

       效率飞跃:开发与调试周期缩短约60%,设备得以快速推向市场。

       运维简便:统一了控制入口,降低了维护人员的技术门槛。

五、 行业推广与前景展望

JH-PN-CLK网关的成功应用,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非标解法”。在“中国智造”的背景下,工厂内新旧设备并存、多品牌共舞是常态。此类协议转换技术,其意义远超解决单一问题,它代表了一种开放性、解耦与融合的集成哲学。

未来,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深化,此类网关的角色将更为关键。它不仅是数据桥梁,更将成为边缘计算节点,在协议转换之余,实现数据预处理、边缘智能与云端协同,为构建真正柔性、可重构的智能生产线奠定坚实基础。

image.png 

总结

本次创新实践深刻地揭示:在追求技术极致的道路上,有时“连接”的价值不亚于“创造”。面对复杂的工业现场,与其执着于打造一个“大一统”的系统,不如采用柔性集成的智慧。JH-PN-CLK这类协议转换网关,以其精准的“针灸式”疗法,打通了系统的关键脉络,用最小的代价实现了最优的效能。这不仅是技术方案的胜利,更是面向现实、解决问题的工程思维的胜利,为高端装备的自主创新与快速迭代提供了更具弹性的路径选择。




楼主最近还看过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