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最近还看过
这会儿还在出差地,不过距离不远,省内出差,准备明天返回。
去年的五一我是怎么过来的?想啊想……终究一点都想不起来。还好!在个人的跟帖记录中找到了去年(2024)五一活动贴(http://bbs.gongkong.com/d/202404/918346/918346_6.shtml),仔细的浏览,回忆去年此时此刻,不免感慨:时光荏苒,人生暮年,杂务缠身,记忆衰退,曾经的理想、激情、奋斗、憧憬……被岁月一一消磨殆尽。
---------------------------------------------------------------------------------------------------
去年的5.1帖:
5.6上班打卡。
回顾一下我的五一:
5.1(晴),省内自驾,不到200km路程,一路还算顺畅,上午早早归家,下午擦擦洗洗忙卫生(春节后空置的房子)。
5.2(小雨,微凉),早早去县城医院给母亲检查身体。父亲高血压,节前自己一个人去镇医院住了10来天;母亲多年失眠症,最近严重了,连续三天三夜没有一刻入眠。打算让父母都去,结果父亲死活不去,母亲勉强跟我们去了。
5.3(中雨,稍有寒意),看望老丈人。就我与妻及父母,恰好偶遇当年中学同学,邀来一起,相谈甚欢。当晚我返回,妻留住娘家。
5.4(阴,微凉),中午时分在家电话妻,始知妻带父母去医院,老丈人检查结果严重心衰,办理了住院手续。赶紧赶往医院,一时间小舅子全家;大连襟父女俩;小连襟全家……你来我往,络绎不绝。最终各有自家的事务,各自散去,我只能留在医院陪护。原来5.3夜,妻发现老丈人夜半起来端坐喘息,才知道老人病情严重,天亮后生拉硬扯去的医院(农村留守老人,面对疾病,基本都是忍)。
5.5(晴,热),早上妻与小舅子赶来,陪着一起各种化验检查。中午跟小舅子搭小连襟的车返程上班,妻留下陪护。途中大连襟电话询问情况,质疑小舅子为什么不留下来。我知道妻节前那个晚上都在加班工作,留下来也是无奈的选择。她与小舅子怎么商量的,她没说,我也没必要问。如今,大家各有各的事情,各有各的难。父母生病,总得有人照料,总得有人停下脚步留下来。
时代的特征记忆,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都不会激起一圈涟漪,但它却会深深地烙入个体的心灵深处。
---------------------------------------------------------------------------------------------------
节前夜游丝路驿站
4.18-4.30省内邻市出差,所在地位于陕甘交界,有古丝绸之路驿站遗迹。当地政府在一座山包上修建了景点,还原了当年驿站的繁荣景象(景区工程完工后好像没有投入运营,山道两边修建的众多门面房,一个个都废弃了。好可惜!)
山下万家灯火
入山石门
鸟瞰水库大坝
景区一景
卫青雕像
节日老家所见所闻
最近正在装修房子,每天掰着指头计算日子。假日难得,一再坚持下,4月30日从出差地返回。
5月1日联系楼下业主看卫生间渗漏情况,未果。对方答应第二天联系。
5月2日气温飙升到30度以上,苦等一天,傍晚时分楼下来人,进屋观察渗漏情况用时不到5分钟结束。首次驱车赶夜路回老家(不到三小时路程),路上还是车多,大风扬沙,就是无雨。
5月3日忙一天室内外卫生(最近大风扬尘天气频繁出现,闲置的房子落灰严重),晚上妻驱车回了邻村娘家。上午天气晴朗,下午大风扬沙,依然无雨。
5月4日一个人在家,跟父母闲扯拉家常。天气依然是上午晴朗,下午扬沙,无一星半点儿雨水。谈话内容还是离不开土地,母亲反复唠叨的就是今年麦子看来没收成了,正是小麦抽穗子时节,本地持续有三个多月无显著降雨,干旱严重,弄不好颗粒无收。
然后说到了我与儿子的户籍问题,这个是之前没有谈到过的新鲜的话题。我父子俩户籍至今空挂在我上大学的城市,城里的福利没有,农村的分红不沾边。母亲试探着问我有没有想过将户口迁回老家,我对此不置可否,没有作答。午饭后出去溜了一圈,一排排修葺一新的房子,建设的漂亮宏伟壮观,但很难见到年轻人的踪迹,老人孩子也是寥寥。面对一户红漆大铁门,我努力打开记忆,却依旧想不起那个是谁的家。
生我养我的地方,慢慢的变得陌生,这里有我美好童年的印记,但它好像毅然决然的选择性的将我遗忘。老庄已不复存在,外人站在这里很难想象出之前村落特有的那种唯美!修葺一新的现代化高楼大厦散发不出古村落青砖木屋土坯房的韵味。
上世纪6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时建造的语录塔,现在也被修葺一新。驻足品读塔下简介,想起儿时玩伴们扔土坷垃拉弹弓愣是将语录塔顶竖立的铁质红旗给打了下来,受到队长的责骂与批评,当然于当时的我们来说,根本就没放在心上,睡一觉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反而是父母家长接受了责难。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怎么发展,一些事一些情无从割舍。有根的地方就有家,有家的地方才有根。
5月5日返程,一路无语。想想明天开始又要切换到朝八晚六的生活,无可奈何……
回复本条
今天是5.4青年节,我年轻那会儿(上世纪70年代)共青团都组织活动,参观、学习、郊游......。<此处内容被屏蔽>教导我们“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所以,组织活动都积极参加,包括迎5.4大干、献工,加班、加点不计报酬,干工作一片热情,上班是件快乐的事!现在这种精神不见了,上班就是为了挣钱。
电磁炉进水,整流桥和IGBT都烧了,去我工作室修理。IGBT找到一个,整流桥没找到,只好下单网购一个。这个电磁炉才60多元买的,用了2年多了,30年前要1600元还没这个性能好。
过去我工资100元时,买这个整流桥要10元,今天网购,3元买5个。这都啥价啊!工资增加几十倍,物价却下降很多,生活水平蹭蹭上升啊!
回复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