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管理实施最关键的一块拼图--功能树
人员经验不足,对设备的熟悉程度不够
合作初期,生产与维修的配合不足
新标准产生的额外工作量的抵触
新方法应用带来的风险的抵触
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们需要一种能够让团队迅速且系统化的熟悉设备并合理制定维护项目的工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功能树。
计划阶段:
1.召集试点区域团队,包含生产、维修等主要现场团队确保培训到位
2.选择试点设备
3.安排研讨会时间调整当天的设备生产订单,预留可能的停机损失
4.提前收集设备保养手册、图纸、历史维修数据
实施阶段:
1.现场查看设备运转过程并录像
2.会议室讨论:设备主要功能和功能模块
3.按模块分组讨论:整理设备的子功能和主要功能部件
4.分组讨论:部件正常运转的状态和标准定义
5.分组讨论:保养方法、工具、用时、频率、停机状态
6.整合总结
7.区分自主维护项目与计划维护项目
8.总结设备功能树分析表
9.分析自主维护与计划维护任务量
10.完成自主维护计划与计划维护的年度安排
11.整理成正式文档
当我们定义好了功能树之后,意味着我们完成了设备的一张完全维护地图,那么下一个步骤就是要通过初期清扫来验证这些被定义的维护方法,并在改进之后形成系统化的标准维护作业指导书。
按照定义好的功能树以及维护项目展开设备初清活动,在现场将机器按照功能树定义的状态恢复到最佳状态。
过去我们需要敏锐的眼光来发现问题,有了功能树之后则转变为:
按照要求的方式方法验证功能树描述的方法和用时是否可行
检查各项维护内容是否确实能通过自主维护完成
检查功能树定义的标准与现场是否符合
功能树除了能够帮我们定义维护项目,它就如同一张地图一样,能够方便我们按图索骥的找到故障发生的地方,让新手维修人员也能够迅速找到故障问题并完成维修,当然也包括那些日常维护的操作工也能够容易的判断设备问题的位置和原因,以提高报修的沟通效率。
过去我们也许都经历过初期清扫那种热火朝天带来的激情,但是那种撒海网广捞鱼的办法毕竟会有漏洞。而功能树相当于给我们绘制了一张详细的设备功能结构图,让我们能够轻松且有系统地找到维护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