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优化”,内涵何在? 点击:197 | 回复:0



gchui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99帖 | 7回
  • 年度积分:6
  • 历史总积分:1018
  • 注册:2016年9月13日
发表于:2019-04-23 10:03:16
楼主

昨天,安筱鹏博士邀我去北京参加他的新书(《重构:数字转型的逻辑》)发布会。安博士在会上提出了十个关键词。其中,第六个关键词是“决策革命”。


对此,我特别想谈点想法:“决策优化”这个近乎“古老”的字眼,现在为什么又热起来了。我的观点是:“决策优化”变得重要,首先是因为“优化空间”变大了。

 

“优化空间”变大的第一个原因,是可优化的资源多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资源配置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可以配置和利用的资源增大了,人脑子不够用了,就需要用机器来帮助我们决策了。工业4.0其实就蕴含这个逻辑。打个比方:过去一家人只有十亩地。这时,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拖拉机,收入都差不多。现在有了一千亩地,用拖拉机才会有更多的收益。

 

“优化空间”变大的第二个原因,是优化要求和难度提高了。比如,产品质量要求高了、交货期要求短了、批量小了、效率要求高了。我一直在谈个体会:质量要求增加一点点,工作量会增加若干倍。打个比方:同样是十亩地,过去随便种点地瓜、小米,身体好点的老人随便打理一下就行了。现在同样是十亩地,要种高附加值的农作物,工作量大大增加。这时,就可能需要大棚、滴灌等农业技术了。当然,种这些东西,也才能支撑这些投入。

 

“优化空间”大的第三个原因,是过去没有能力优化好、现在有能力了。过去没有优化好的问题,智能技术有能力优化好。我多次强调,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能够实现企业管理的“透明化”。把各种无形的“跑冒滴漏”挖掘出来、显现出来,实现“授权和受控”的统一。对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至少有10%~20%的成本空间是管理不善导致的。这些都可能是“决策优化”的价值源泉。

 

智能化的主要价值来源,并非人力成本的降低,而是决策优化带来的附加价值。这也就是我反对把智能化简单地看做机器人、机器代人、高度自动化的原因。事实上,机器人、机器代人、高度自动化本质上是劳动力成本提升推进的,而不是ICT技术发展推动的,只要遵循经济最大化原则去做就可以了:划算就做、不划算就不做。

 

为什么有些有条件的企业,不把“决策优化”作为智能化的主攻方向,而是把“自动化”包装成“智能化”,偏离智能制造的“主航道”呢?

 

我一直认为:原因在领导身上。在以上的三个原因中,前面两个需要企业用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来推动;第三个需要在企业内部进行改革、涉及到个人或部门利益。如果企业家没有决心、眼界和魄力的话,这三个“金矿”都挖不出来。再能干的矿工(技术和管理人员),也只能“捧着金饭碗要饭”,让优化停留在“劣化”。

 

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转折点上。在这个转折点上,应该记住通用汽车前CEO斯隆先生(彼得.德鲁克的领路人)的一句话:“企业的兴衰在领导,不在管理。”这句话可能有点片面,但却非常深刻。

来源:微信号 蝈蝈创新随笔

作者:郭朝晖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