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堑长一智——自控路上的经验和教训
论坛上很多相关的贴子,但今天我要说的是和大家不一样的经验和教训。
本人是学计算机应用的,阴差阳错的走上了电气维修这条路,从一个连双联控制开关都接不利落的外行电工,到一个公司的电气主管(我不知道别的公司或行业电气主管是什么样子的,我是从项目立项报告开始的,和副总跑项目审批、环评、消防、电力局等等连气象局、防白蚁部门这种单位也得跑、主辅设备的选型、设计厂房、土建、安装、调试、生产维护,连公司的LOGO都是我设计的),过程的艰辛可想而知。我待的是化纤行业,主设备基本上是德国、日本设备,辅助设备一般也是外资品牌,如空压机(阿特拉斯、寿力)、冷冻机(荏原、开利)等等。其成长过程中学习各种自动化控制设备知识不说,语言也是需要学习的。英语不用说,必需的,日语辅助。
正因为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所以对待工作的每一件事都特别认真,而问题就出在这。在设备的选型上,计算各类设备的运行成本(维护成本+电费),在满足各类工艺条件的基础上坚持以能耗低、维护成本(周期保养+故障损坏率)低的设备,而忽略了他人的利益,结果埋下了祸根。在安装过程中,因担心设备安装的不合理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故障(因为我懒,不想正常生产时还时不时出现故障,想让不必要的故障从源头解决),插手了别人负责的那一块,更改了太多不合理的地方。 我以为都是为了公司利益,提出更改不合理的地方很合理。结果,此乃祸根2。好吧,一路蹭蹭蹭,调试运行了,正常生产了。我不知道我又哪根筋不对了,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感觉有几个地方的工艺可以更改下,能把能耗降下来。就屁颠屁颠的跑去向副总(兼总工程师)陈述,结果改了,改的很好很成功,每月节省电费约6万元。老板请大家吃了一顿饭,频频举杯向我敬酒,我觉得有点自豪。孰不知,总工的脸色很难看……此乃祸根3。
正当我自以为春风得意的时候,却渐渐的感觉不对了。原本有饭局必有我参加的,似乎不在了,原本有会议必有我的,似乎不需要参加了……
经过一年多的正常运行之后,电气这块从未出现过问题,偶尔的问题,也是由于机械故障引起的。我闲,我下面的人也闲,渐渐的成了公司一个可有可无,白领工资的人(想想以前一个同事给我讲的,一个灯泡的故事,我似乎懂了)……
这篇是我参加一个公司面试失败后写的,当时7个人面试我一个人,我自认为回答的专业问题都很专业,然而却失败了。事后,我问过HR为什么我被涮,HR说了一句话,我们承认你的专业知识很强,但正因为太强,影响团队和谐。换句话说,你小子太狂了……
写在最后,能力很重要,但人缘更重要……
哎,情商太低。对了,我今年35岁,我想我会吃一堑长一智的……
楼主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公司的性质,设计院,安装公司,供货单位都要了解下,性质不同,工作方式不同。
还有,你不是公司高管,是干活的中层,上面很多暗箱操作的你知道吗?
一个项目,设计院是从大处着手,可能别人土建工艺设计能力强,电气这块力求稳定,以不影响工艺为主,设计上面有自己的考虑。另外,别人设计完都会将图纸交由甲方审核一下的,当时你不提,等到采购完成,设备安装,你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正常设计院要出变更,要走审核签字流程的。从设计方案上的大局观和你局部的合理化谁更对项目有利。
另外,同意楼上说的,设计院的选用的品牌通常是和甲方妥协的结果,你让一下,我让一下,有的完全是给甲方领导面子,就是甲方领导打招呼,设计院心知肚明的接受而这个已,结果你说这个不合理那个不合理,你们上面领导怎么想。
回复内容:
对: 来迟了 楼主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公司的性质,设计院,安装公司,供货... 内容的回复!
说真的,前期设计中我主要关注的是电气这一块的,所以在审图的时候就向设计单位电气专业提出了需要更改的诸多地方,所以图纸出来到安装、调试然后正常运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像设备、管路、工艺这方面是另有人负责的,前期我也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上面,这是总工的事情。简单举两个设计中的问题,中央空调系统冷冻、冷却水不能切换;空压机排气口到冷干机进端无任何过滤装置;冷冻水、冷却水水泵位置取反(流量不一样),空压机选型存在这样的问题,一台供气量少一点点,两台就有一台大部分时间处于卸载状态。(当时我强烈要求选一台变频机,进行恒压控制,结果影响了别人利益,得罪了人不说,设备还是按他们的方案。最终,我是通过从高压17bar气体引入一部分气体到8.5bar气罐,满足工艺供气,停掉一台200KW的空压机,当做备用。)最后的最后,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我提出更改的,结果的结果就是被排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