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为什么德国从来不缺技工? 点击:84 | 回复:4



wayaj

    
  • 精华:30帖
  • 求助:95帖
  • 帖子:5269帖 | 877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8783
  • 注册:2020年5月25日
发表于:2017-11-06 08:03:33
楼主

    在德国,做技工不丢人,他们在社会上同样享受其他“高等职业”所拥有的声誉和尊敬。在德国人看来,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

在德国,做技工不丢人,他们在社会上同样享受其他“高等职业”所拥有的声誉和尊敬。在德国人看来,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


迪士尼战略认为,一个理想的团队,必须有以下三种角色:思想者、批评者和实干者。


被图吓到了可不好


思想者只管天马行空畅想,思考战略,提出各种建议,哪怕不切实际;批评者专门做挑剔性的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思想者的建议,从而发现最优;实干者则是从批评者优化后的建议中建立可实施的方案,将思想者的战略意图转变为现实。


一个团队如此,一个企业如然,一个国家也不例外。


德国社会则是一个理想的“迪士尼团队”结构。德国不缺批评者,这首先是缘于社会大众对批评的理性态度。更重要的是德国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维,不盲从权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元的思想造就了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


正因为社会的多元,德国产生了一批又一批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法律及经济学者,如康德、黑格尔、尼采、叔本华、莱布尼茨、韦伯、洪堡、冯特、欧肯、博姆等人。这些仰望星空的大家可谓光芒四射,为德国乃至全人类奉献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和财富。


如今的“德国工业4.0”就是思想者绽放的火花,引领了世界产业升级的潮流。思想改变世界,“德国工业4.0”战略便是明证。


德国从来就不缺少技工


除了批评者和思想者之外,德国实干者更是人才辈出,他们以精湛的工艺技术创造了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虽然德国历经风雨,但德国制造让德国经济稳健增长,牢牢地支撑了欧洲的危局。欧元区至今屹立不倒,德国制造功不可没。


德国制造之所以如此强悍,关键是这个国家积蓄了丰厚的“工匠”资源,包括工程师、高级技工、普通技工。德国的工匠精神就是严谨、规范、一丝不苟,规定螺丝需要拧五圈,他们绝不会拧四圈半。无论是工程师还是普通的技工,每人都有一手绝活,有的是祖上传承,但更多来自遍布德国的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甚至应用技术大学,此外德国行业协会的培训和企业内部的实地训练也非常普遍。


问题是,为何那么多德国人甘愿做技工而不是普遍追求高校文凭?



在德国,做技工不丢人,他们在社会上同样享受其他“高等职业”所拥有的声誉和尊敬。在德国人看来,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无论是政治家、教育家、企业家、工程师还是技工,他们仅仅是职业之别,不存在尊卑贵贱。德语“职业”一词,意即天职或上帝的召唤,每个人从事的职业,从“天职”的意义上看都是神圣的。正因为如此,德国人做事认真负责,能静下心来做好分内工作。


第二个原因是技工同样也有很高的收入。普通技工2000-3000欧元的收入,一点也不比大学毕业生差,而且更好找工作。高级技工则是企业之宝,他们的收入更高,养家糊口已经不在话下,而且还可以买房买车,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就算是一人养家,同样可以到国外度假或专注于自己的业余爱好,比如名酒收藏、古董字画收藏等,这些并不是只有受过高等教育人士才享有的“专利”。从职业学校毕业出来的同样是人才,他们也有机会被派往海外工作,享受高工资和海外补贴。我的一个朋友从技校毕业后就职于辛克全球货运,工作几年后被分别派到北京和上海担任技术主管,不仅能存下很多钱,而且每年还邀请父母到中国旅游。


第三个原因是德国的教育通道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均非常畅通。从事技工的人,如果想“转换跑道”,也可以申请进入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深造,毕业后拿到国家承认的硕士文凭。当然也可以通过补习,取得“Abitur”(完全中学毕业文凭)后,同样也可以申请综合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德国上学没有年龄限制,属典型的活到老学到老的范例。因此,如果大学课堂上见到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那根本就不足为怪。



由于德国人具有普遍平等的观念、技工也享有较高的收入、随时可以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所以不少德国人宁愿选择做技工,而不是非要去比拼大学文凭。正因为如此,德国不仅有众多“仰望星空”的思想家,而且也有大量“脚踏实地”的实干者。




1分不嫌少!


楼主最近还看过



wayaj

  • 精华:30帖
  • 求助:95帖
  • 帖子:5269帖 | 877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8783
  • 注册:2020年5月25日
发表于:2017-11-06 08:04:12
1楼


在德国,做技工不丢人,他们在社会上同样享受其他“高等职业”所拥有的声誉和尊敬。在德国人看来,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


迪士尼战略认为,一个理想的团队,必须有以下三种角色:思想者、批评者和实干者。



被图吓到了可不好


思想者只管天马行空畅想,思考战略,提出各种建议,哪怕不切实际;批评者专门做挑剔性的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思想者的建议,从而发现最优;实干者则是从批评者优化后的建议中建立可实施的方案,将思想者的战略意图转变为现实。


一个团队如此,一个企业如然,一个国家也不例外。


德国社会则是一个理想的“迪士尼团队”结构。德国不缺批评者,这首先是缘于社会大众对批评的理性态度。更重要的是德国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维,不盲从权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元的思想造就了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


正因为社会的多元,德国产生了一批又一批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法律及经济学者,如康德、黑格尔、尼采、叔本华、莱布尼茨、韦伯、洪堡、冯特、欧肯、博姆等人。这些仰望星空的大家可谓光芒四射,为德国乃至全人类奉献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和财富。


如今的“德国工业4.0”就是思想者绽放的火花,引领了世界产业升级的潮流。思想改变世界,“德国工业4.0”战略便是明证。


德国从来就不缺少技工


除了批评者和思想者之外,德国实干者更是人才辈出,他们以精湛的工艺技术创造了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虽然德国历经风雨,但德国制造让德国经济稳健增长,牢牢地支撑了欧洲的危局。欧元区至今屹立不倒,德国制造功不可没。


德国制造之所以如此强悍,关键是这个国家积蓄了丰厚的“工匠”资源,包括工程师、高级技工、普通技工。德国的工匠精神就是严谨、规范、一丝不苟,规定螺丝需要拧五圈,他们绝不会拧四圈半。无论是工程师还是普通的技工,每人都有一手绝活,有的是祖上传承,但更多来自遍布德国的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甚至应用技术大学,此外德国行业协会的培训和企业内部的实地训练也非常普遍。


问题是,为何那么多德国人甘愿做技工而不是普遍追求高校文凭?




在德国,做技工不丢人,他们在社会上同样享受其他“高等职业”所拥有的声誉和尊敬。在德国人看来,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无论是政治家、教育家、企业家、工程师还是技工,他们仅仅是职业之别,不存在尊卑贵贱。德语“职业”一词,意即天职或上帝的召唤,每个人从事的职业,从“天职”的意义上看都是神圣的。正因为如此,德国人做事认真负责,能静下心来做好分内工作。


第二个原因是技工同样也有很高的收入。普通技工2000-3000欧元的收入,一点也不比大学毕业生差,而且更好找工作。高级技工则是企业之宝,他们的收入更高,养家糊口已经不在话下,而且还可以买房买车,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就算是一人养家,同样可以到国外度假或专注于自己的业余爱好,比如名酒收藏、古董字画收藏等,这些并不是只有受过高等教育人士才享有的“专利”。从职业学校毕业出来的同样是人才,他们也有机会被派往海外工作,享受高工资和海外补贴。我的一个朋友从技校毕业后就职于辛克全球货运,工作几年后被分别派到北京和上海担任技术主管,不仅能存下很多钱,而且每年还邀请父母到中国旅游。


第三个原因是德国的教育通道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均非常畅通。从事技工的人,如果想“转换跑道”,也可以申请进入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深造,毕业后拿到国家承认的硕士文凭。当然也可以通过补习,取得“Abitur”(完全中学毕业文凭)后,同样也可以申请综合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德国上学没有年龄限制,属典型的活到老学到老的范例。因此,如果大学课堂上见到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那根本就不足为怪。




由于德国人具有普遍平等的观念、技工也享有较高的收入、随时可以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所以不少德国人宁愿选择做技工,而不是非要去比拼大学文凭。正因为如此,德国不仅有众多“仰望星空”的思想家,而且也有大量“脚踏实地”的实干者。


第五纪冰川

  • 精华:3帖
  • 求助:5帖
  • 帖子:37帖 | 4224回
  • 年度积分:3
  • 历史总积分:12263
  • 注册:2005年2月18日
发表于:2017-11-07 20:33:02
2楼

对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体系闭口不谈,又来忽悠大家去读技校中专了!

guoket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帖 | 152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699
  • 注册:2011年10月09日
发表于:2017-11-08 17:44:14
3楼

确实值得国人深思.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