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网上一篇文章《冷思考:工业4.0不是制造业的“互联网思维”》文章的许多观点值得称道。但也有些观点值得商榷。这里讨论两个典型的问题:
1、工业4.0必须以工业3.0为基础吗?
作者认为:工业4.0应该基于工业3.0。所以,中国只有个别大企业适合搞工业4.0,小企业不要参与其中。
事实上,即便是在制造业最发达的德国,许多先进制造业都要依靠手工劳动。我去过一家为伽利略计划生产过加热炉的德国小企业,工人从事的都是手工劳动。事实上,工业3.0往往与大批量生产相关联,主要限于大企业:中国是这样,国外也是这样。
所以,中国的制造业总体落后,并不意味着中国不能搞工业4.0。在笔者看来,工业4.0似乎更适合服务型制造产业。这些产业过去可能恰好处于1.0或2.0状态。
2、互联网思维用到工业过分吗?
离开互联网就谈不上工业4.0。没有互联网,用户的个性化定制就难以实施;进而降低了纵向集成、横向集成的必要性。在笔者看来,工业4.0对互联网的依赖很大:只有利用互联网,才能实现在大范围的协同制造,也才能促进制造相关环节的进一步分工——我们知道,分工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出路之一。分工过细会影响协同效率,但互联网恰恰能够提高协同的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有效的分工。在进一步分工的过程中,企业可能进一步变小、但变得专业化——再回到上一个问题:离开小企业的参与,能有工业4.0吗?
来源 蝈蝈1968的博客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