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朝晖:工业4.0引发的哲学思考 点击:190 | 回复:1



gchui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99帖 | 7回
  • 年度积分:6
  • 历史总积分:1018
  • 注册:2016年9月13日
发表于:2016-09-14 10:23:07
楼主

  最近看到有位学者的言论,认为工业4.0其实没有什么新鲜东西,本质上就是美国的CPS。看到这种说法,我不禁思忖:按这种逻辑,CPS可能也没什么,不过是某种已有的技术。


  《Cyber-Physical Systems》指出,汽车上的ABS系统就是一个CPS。而这个技术是几十年前提出的。其实,大量的嵌入式系统都可以看成CPS,机器人也是典型的CPS。而在我所在的钢企中,也有大量的CPS。例如,带有反馈的过程控制模型与控制对象一起,其实就构成了CPS。典型的如一键式炼钢。再如,ERP、MES能自动跟踪物料并控制去向,也可以看到CPS的影子。这些技术多20年前就有了。


  CPS是2006年提出的概念,为什么实际应用却如此之早呢?其实,在哲学中早有答案:实践领先于理论。理论工作者只是总结、提炼了前人的工作而已。


  有人可能要问:既然理论落后于实践,还有什么意义吗?在笔者看来,理论的主要作用是汇集共识。形成共识后,思想就比较容易得到传播,大量的人力、物力会积聚到这个方向。因此,如果理论家提出的方向是正确的,这个方面的技术和方法就会更快地突破,从而更好地为人类发展做贡献。当然,如果这个方向实际上没那么重要或者是条死路,却投入了大批人力物力,反而浪费社会资源。


  从这种意义上说,控制论、摩尔定律等,可能是最好的理论,它们引发的是科技的大踏步前进、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神经元、亩产万斤和一些极端宗教理论,则导致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事实上,所谓失败的理论,可能并非理论完全没有价值,而是实践中炒作过头了。发生这种现象时,理论阐述的前景往往过于美妙、以至于令人头脑发热:神经元理论热炒时,有人把它看做促进人工智能问题的终南捷径;炒作亩产万斤时,有人理论估算产量可达几十万斤。


  由此可见,科技领域的理论一般由两部分构成:方法和目标。好理论能预见性地发现,方法所导向的伟大目标;坏理论的特点则是:将人们引向错误的、不且实际的、空虚的目标。


  现在回到开头。能否因为CPS是工业4.0的核心技术,就否定工业4.0? 显然不应该。工业4.0提出了一个利用CPS实现工业革命的宏伟目标,这是CPS理论所不包含的,也是工业4.0理论的新颖性所在,也是其主要的意义所在。


  其实,即便从方法层面,认定“工业就是CPS”也是欠妥的。因为工业4.0还融合了CMM理论、提出了支撑个性化定制及应对老龄化的目标、梳理了八项优先行动规划等。是包括一系列设想的系统规划。事实上,即便工业4.0谈到的每个方法都是已有的,从整体看仍然是新颖的:这就如同用老早就有的石头,建造成了新房子。


  事实上,伟大的创新往往尽量避免对具体技术问题进行创新。例如,阿波罗计划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新活动,但该计划中几乎所有具体技术都是成熟的。这样做的目的,是用来减少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


  基于上述认识,本人有以下的看法:


  1、研究理论,不仅要学习其方法,更要分析其应用前景是否靠谱。


  2、解决实际问题是最重要的:方法对你有没有意义,关键是能否找到适合它的问题。


  3、科技工作者要勇于实践,跑到理论的前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实事求是地说:工业4.0的前景如何,有待实践和历史检验。但它绘制了一张宏伟的蓝图、激励了大批的科技人员。如果我们依照这个思想进行实践,促进了技术进步、产生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就为这场革命做出了正贡献:即便未来实践证明工业4.0言过其实,我们也问心无愧。反之,如果仅仅用它作噱头、为自己谋取名利,即便‘革命’成功,也只能算个投机分子。


  最后,在推进工业4.0时应记住维特根斯坦的忠告:"不要贴标签,标签本身会误导你解决问题"。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科技工作者应当牢记的智慧。


  来源 蝈蝈1968的博客




楼主最近还看过



wayaj

  • 精华:30帖
  • 求助:95帖
  • 帖子:5269帖 | 877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8783
  • 注册:2020年5月25日
发表于:2016-09-14 15:47:11
1楼

蝈蝈1968的微博_微博

蝈蝈1968,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郭朝晖。蝈蝈1968的微博主页、个人资料、相册,浙江大学,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新浪微博,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

w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