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机器人等自动化技术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有存在感,不难想见,它们对职场的影响也已成为研究机构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那么问题来了,哪些工作更容易被机器取代,哪些又能暂时高枕无忧?
总的来说,医疗健康的自动化潜力约为36%;对于日常工作要求较高程度专业经验、需要与病人直接接触的从业人员来说,其可替代性更低。我们的研究指出,光考虑技术因素的话,一名注册护士的工作只有不到30%能够被自动化取代,口腔科医师更低,只有13%。
然而,医疗行业的部分工作依然可以引入现有技术进行自动化处理,比如为病人准备食物、执行非静脉注射的治疗等。同理,与数据收集相关的工作也可以自动化处理,比如三分之二的时间都用于收集病人健康信息的助理护士。一些相对复杂的工作,如在简单手术中给病人麻醉、进行放射性检查等,在技术上都有可能实现自动化。
所有行业部门中,自动化潜力最低的是教育行业(至少从目前的数据来判断的确如此)。当然,数字技术也在给教育产业带来变革,当前流行的许多线上课程和学习工具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是,教学的本质在于术业有专攻,并在此基础上与他人进行复杂的互动,而这两类工作都是表一中属于自动化潜力最低的,却占据了教育产业将近一半的工作。
尽管如此,教育行业27%的工作依然有望用现有技术替代,主要是那些课堂以外的辅助性工作,比如校园保安、清洁工、负责人事记录的行政人员等。把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活动用自动化技术代替,能够降低教育行业的行政支出,在保持教学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
自然语言处理是突破口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机器人和机器学习将进一步影响社会,现在自动化潜力较低的行业也免不了迎来机器的入侵。但是,新技术也可能推动人类和机器人之间更安全、更高效的合作,比如提高建筑业的自动化程度。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有望应用于高度依赖工程师的部门。
未来,如果机器对自然语言的理解能力能够达到人类的中等水平,即电脑能够理解人类的日常沟通互动,我们将迎来一次大规模的技术突破。在零售业,这种自然语言处理的进步能够把现在53%的自动化潜力提高到60%。金融和保险行业的提高更为明显,能够从43%跃升到66%。医疗健康行业也能得益,虽然我们认为现有技术还不能完成所有诊断和治疗的工作,但技术必然会随着时间不断发展,从而扩大应用前景。现在,机器人或许还不能帮你洗牙、给孩子上课,但谁也无法预测未来。
但是,正如我们在开头申明、在文中多处强调的一点,除了考虑自动化的技术潜力,自动化的市场应用前景还需要从商业角度考虑收益与成本、劳动力的动态供需、影响人们接受程度的监管和社会因素等。
如何管理日益自动化的企业?
自动化影响的不仅是普通人打拼的职场,还有高层管理者。日新月异的技术可能让人措手不及,如何充分利用潜力、避免隐患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在一些行业里,自动化已经影响到市场竞争,比如在零售业中,电商凭借物理操作的自动化(如引入机器人管理库存)和知识工作的自动化(如利用算法预测顾客想买的商品),对传统的实体零售商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身居公司高位,高管们必须首当其冲,识别自动化将在什么方面给企业带来变革,从而规划如何利用优势转型,引入新的商业流程。关键的问题在于,在有了取代人工的技术及其成本时,该在什么节点、采用什么方式释放价值。自动化带来的大部分好处不在于降低人工成本,而是通过降低误差率、提高产出和质量、安全、速度的提升来提高总体生产。
未雨绸缪永远都不会为时太早,高管们尽早熟悉现在的数据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更大的挑战在于劳动力、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上做出改变,这样企业才能对自动化全面颠覆商业做好准备,学会把自动化视为一种可靠提升生产率的杠杆。换言之,管理层需要“放手”,舍弃与组织发展进步背道而驰的陈腐思想。
从技术角度出发,考虑哪些工作最容易受自动化影响,能够让我们抓住机会,思考员工如何投入工作、数字化平台能如何更好地连接个体、团队和项目,也能让高级管理者思考,哪些工作用机器取代人力能够完成得更好、更高效,因而能够抽出更多时间找准机器和算法无法取代的人工的核心价值所在——起码能让你保住现在的饭碗。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