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晚会上从来不缺乏故事,2012年底王健林和马云设下了1亿元的赌局,而2013年的12月12日赌局升级,1亿升到了10亿,但主角换成了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和小米创始人雷军。王健林、马云的1亿对赌不久便以玩笑结束,而董明珠、雷军10亿对赌还在继续。当时的对赌内容是,雷军表示5年内小米营业额超过格力,愿董明珠赔自己1元,而董明珠则称被击败愿意赌10亿,否则雷军给自己10亿,10亿豪赌由此而来。
转眼间10个多月过去了,10亿豪赌现在有了新进展。雷军不久前对此进行了回应,称年内小米超过格力的可能性是99.99%,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小米的胜出不是我雷军个人或者小米员工有多厉害,而是小米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是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言外之意,格力是工业时代传统行业的代表,而小米是互联网时代新兴行业的代表,小米获得胜局是板上钉钉的事。
雷军的自信主要来源于两家公司现在的营业额和增速,小米目前的营业额与格力却有差距,但增速却远高于格力,也就是说如果10亿豪赌不以玩笑结束,胜负是很快就能见分晓的。不过,结果谁输谁赢并不是不关键,关键在于是雷军所说的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的对决,按照现在的发展,小米超越格力是迟早的事儿,但就不知道会不会在5年以内。
雷军对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关系上的判断并没错,互联网对传统行业所带来的冲击有目睹,关键是这个冲击所持续的时间跨度有多久。事实上,相对于互联网行业,家电的确算是传统行业,但随着近年物联网行业的强势发展,互联网正被逼向传统行业的边缘。
简单来说,物联网就是物与物相连的网络,它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但它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其潜在的市场和规模要远超于互联网。物联网将形成下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美国独立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经过科学论证后所作的预测显示,物联网的所带来的价值要超过互联网30倍。
而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2013年5月发布的报告《颠覆性技术:即将改变生活、商业和全球经济的技术进步》中表示,截至2025年,物联网将有潜力创造每年2.7万亿美元至6.2万亿美元的经济影响,届时预计8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将采用物联网应用程序,所带来的经济影响约为0.9万亿美元至2.3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生产力创造的价值。
在互联网冲击传统行业的同时,物联网对互联网形成了一定的冲击。物联网的万物互联思维给传统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传统的制造业与“网”相合将会越过互联网的冲击,找到新的发展天地,物联网领域的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都是典型的代表,并在近年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反,传统的互联网则也会沦为传统行业。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之前就表示,“互联网最终也会成为‘传统行业’,像水和电一样,但是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和其他行业的结合能够爆发出巨大的潜能。”而“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和其他行业的结合”就是指的物联网,包括时下较火的网络与住宅而结合形成的智能家居、智慧社区等概念。
近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的中国(上海)国际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博览会上,包括微软、IBM、华为、甲骨文、施耐德、奇虎360、中国移动,物联传感等全球一线大牌的来自全球的近200家企业进行了现场展览,但参商企业受到参观者的“待遇”却出乎不少人意料。展会期间,全球首屈一指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微软、IBM、甲骨文等并没有像它在全球影响力一样产生巨大吸引力,反而是新兴的物联网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物联传感,所带来的物联网智能家居产品得到更多的关注,展位参观者不断涌入,门庭若市。物联网设备提供商更受欢迎的情况在其它很多展会也越来越普遍。
物联网行业,特别是物联网智能家居行业之所以得到更多的关注,一方面是由于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则在于它与物联网的虚拟经济不同,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实体经济。物联传感总裁朱俊岗表示,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受到极大冲击,发展模式由内容为王转为渠道为王,而在今天物联网的时代,物联网实质是“虚拟的网络加实体的家居”,互联网行业将会面临传统行业所可能面临的同样的冲击。
随着传感器技术、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成为潮流,家庭等设备的网络化和智能化将不可逆转。当然,由于物联网是“虚实结合”的实体,因而互联网在受到物联网冲击的同时,同样能够得到与传统型业一样的转型机会。进入2014年,谷歌、苹果、三星、微软等公司不约而同地涉足或大力发展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领域,而插上互联网翅膀的小米也在不久前推出智能家居产品,或许就是证明。
关于智能家居发展到什么程度,认识并不统一,有人大喊智能家居平民时代即将到来,即将走入寻常百姓家,有人则认为智能家居不智能和假智能,离真正智能还很远,但不管怎么样,很多人对未来智能家居不需要用户的参与持统一观点。未来智能家居会是根本不求与用户互动,能自动满足用户需求的设备吗?
至少智能家居产品创业公司Viva Labs的CEO兼联合创始人亨里克-霍伦(Henrik Holen)是这样认为的。在他的眼中,令人满足的智能家居产品必备的一个设计原则就是“不求用户与智能家居产品互动”,他认为网络与应用程序产品更多强调与用户的积极互动,而智能家居产品则要少的多,“在大多数时候,它们会在幕后工作,帮助我们开始舒适的生活,而不是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不得不说这种认识有一定的道理,并且与现在不少智能家居产品的实际互动情况下相符合,尤期是一些安全防护类的设备,它们基本都不需要我们调来调去,基本上一经开启就会持续运行。例如,烟雾探测器、空气质量探测器等设备大多时候都是处于工作状态,并不需要我们有事没事来进行查看或处理,除非是家里经常出现情况,而经常出现情况的概率是几乎不会发生的,这也决定我们与其互动频率的大大降低。
智能家居产品与用户的互动减少了并不代表智能家居产品没在起作用,但问题的关键是没有互动智能家居该如何玩。在介绍智能家居的功能和效果时,我们常会以科幻电影里的智能化场景来类比,而其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前提就是,科幻电影里神奇的智能化场景都是由里面的角色与相应设备互动产生的,而不是像烟雾探测器等一样无需人来“问津”。一件智能家居设备完全不需要与我们互动就能完成指令固然很好,甚至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我们的麻烦,不过这种“零互动”的效果如何来实现人对智能家居的参与价值呢?
有人可能会认为人与智能设备的互动未来会体现在设备的能动性,由设备自动感知用户需求,并且主动来完成对该需求的满足,用户所要做的就是日常的生活活动,无需亲自参与到设备的控制和管理中。然而,从一开始就缺乏用户粘性更可能意味着让用户忽视这种隐性需求,甚至会认为这种设备是可有可无和没有多大用处的。相反,如果能够抓住用户一定的时间,并将这种时间转化为空间,才能让用户更愿意将其带回来,一定程度上会忽略价格所带来的影响。
就目前而言,智能家居根本还不是那种让用户认为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是更接近于玩具,而一款玩具不需要用户亲身参与未必就是成功。手机本来也只是工具而已,但是赋予智能功能后,它便成了工具和玩具的结合体,也就是说相对于功能手机,智能手机的用户粘性和互动时间不是降低和减少了,反而提高和增多了。这种提高和增多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使用户更加依赖智能手机,即便不打电话和发信息也觉得离不开智能手机。难道又好用又好玩的智能家居不会更受欢迎?
智能家居是需要用户的参与并能与用户进行互动的,并且互动不能太简单和太死板。时下,很多智能家居企业喜欢强调智能家居的操作十分简单,认为智能家居为高科技产物容易上手就会对消费者有更大的吸引力,但事实上这种认识未必准确。产品操作太复杂的确不合用户需求,而操作太简单也不合用户胃口,太容易而完全没有玩头相当于间接说明这种智能家居没有趣味性,玩不了两下就会很容易让用户失去兴趣。
智能家居的一大特点就在于用户在与设备互动或参与设备控制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变”,这种“变”最突出的表现形式是设备之间组合和搭配的DIY。说到智能家居的DIY,就不得不提业内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智能家居企业物联传感,该公司所强调的DIY当然不是用户可以随意对硬件自身的功能进行改变,而是支持用户通过软件应用将硬件自由组合,DIY出符合不同用户家庭面积、户型和环境需求的功能和效果,而用户则在设备组合的过程中寻找到更大的乐趣。显然,这也是增强用户粘性和提高用户体验的重要方式。
对智能家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QQ3050561036发放最全资料包。
试用产品可点击http://s.click.taobao.com/06Ouv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