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制造业未来畅想,纯属个人愚见,真实原创,欢迎拍砖。
1.高度精细化、高效、节能
制造业精加工、高效、节能的发展方向不会改变。靠简单机器庞大人力完成任务的原始生产组织形式早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制造业的要求,发展大工业机器化生产已经得到共识。问题是单靠发展近年来炒的火热的“机器人”就能代表制造业的未来,我看未必。
精细化不仅仅指加工精度,而更大程度指分工的细化,就是我们经常讲专业做一门事情,同时也要求相互之间协作。
高效不用解释,人的生产效率永远赶不上不知疲倦的机器的生产效率。生产制造没有效率就不可能发展,只会马上从市场中消失。
节能是目前最热的名词,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我们不得不考虑节能;面对能源枯竭,节能是我们唯一选择。
2.点线面齐发展
工业 4.0及数字化企业平台、全集成自动化这些新名词、新概念只是制造业的一个发展方向。个人愚见,制造业包罗万象,范围很广,对于大型制造企业、特别是需要大协作才能完成生产任务的项目,全集成自动化数字平台无疑是最好的“武器”,他会将以前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但是我们还有很多无法机器化生产的制造、还有许多比较简单的流程短的机加工生产,这样的生产形式还要硬上什么全集成自动化?这有点炮打苍蝇之嫌。特别是目前国内制造业小规模私营经济还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这些私营制造业,我们是纳入到整体行业来看待还是边缘化听之任之?恐怕我们还需要多为他们的发展考虑考虑,所谓国家层面提出的发展小微企业足以说明问题。
我们不要只盯着未来有庞大市场的一个“面”,还要看到未来微小的一个“点”。国内干啥事都是全民蜂拥而上,短短不到几年又都是偃旗息鼓悄无声息的消失,这与我们起初的发展计划不无关系,拍脑袋大干蛮干总会出问题,我们需要拿出一个全盘的考虑比较周全的计划,“点、线、面”齐发展。那么我们现在就不能简单的光喊“工业 4.0及数字化企业平台”,我们还需建立健全其他供“点”甚至是“线”层面上的企业发展的平台。我们需要一大批实实在在深入人心的大众消费类品牌产品,而不是只需要一两种高高在上的贵族产品;我们需要扶持一些具有前景的小微企业使其孵化羽翼丰满投入到市场竞争的风浪当中,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不是只需要看到一枝独秀,一家独大的盛大场面。
3.从业队伍建设
这就牵扯到政策层面。
曾经有过这样的事实:“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因此我们启动了改革。改革一路走来,这么多年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真的提升了吗?知识创造价值、知识改变命运深入人心了吗?好像并不见得,反而知识是否能改变命运成了现在讨论的热门话题。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再好的机器也需要人来操作,再怎么好的平台也需要人来维护。特别现在提出的全集成自动化,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万万维护不了的。就目前而言,大家更多的感受是搞DCS、PLC的不如一个街边练摊的。为了生活更好一点,大家都急功近利。老板为了钱,质量可以抛弃;员工为了钱,只盯着产量不管质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生产型企业何谈发展?
一个行业没有一个稳定的阶梯型人才队伍,产品质量就无法保证。保证大家基本生存无忧的情况下让他们有尊严的活着,才能建设一支稳定的行业队伍,这个行业才能健康发展下去。中国制造代表着低价、粗制滥造,为什么?非不愿在细节上下功夫,而是你不能在细节上下功夫。目前中国制造最有优势竞争力的“廉价劳动力”即将不再,我们下一步还能拿什么竞争?这是一个宏观的政策问题。
机器人”也有“罢工”的时候,结束“罢工”,恢复生产还是需要人来解决。不管发展到何种阶段,人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工具永远只是生产力中的物的因素。去年吵得沸沸扬扬的富士康机器人计划现在好像有点降温,听不到了,我们可以持续关注,静下心来仔细琢磨思考一下,单发展近年来炒的火热的“机器人”是否就能代表制造业的未来?
4.其他
制造的终极目的为了满足消费。短时间快节奏推新品,提供高质量产品,提供全面周到便捷的售后服务保障必不可少。
5.总结
我自己展望下未来:
高度集中、高质量
表现在国家级重点项目的生产上,诸如大型化工企业、石油企业等
高度分散、高协作
表现在民用消费品的生产上
劳动者高度分工、劳动力高度解放
表现在管理、设计、制作、操作等各阶层人员建设上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