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最近还看过
电机接法由角形改为星形后,功率为原来的1/3,即22KW/3=7.3Kw。以上算法电流不可超过24A。约12kw,超过7.3kw。算法有问题,但问题出在哪儿呢?
问题出在:
7.3KW是电机可以输出的额定功率,此处所述的额定功率是指:启动的转矩符合常规要求,过载能力符合常规要求,并在7.3KW负载的情况下,速度符合常规要求。
而24A是指电机内部的铜导线可以承受的电流,也就是说长期通入24A的电流,绝缘不会老化,不会破坏。
由此看来,如果厂家选用了24A的铜导线,甚至更大的导线,比如100A,而电机却始终不能达到导线所允许的电流,相当于什么?不用说,是闹残!
不过,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多速电机除外,因为多速电机的导线将在不同的功率下运行,只能按最大的电流选用导线。
感应电动机的功率因数有两种,即自然功率因数和总功率因数。自然功率因数就是设备本身固有的功率因数,其值决定于本身的用电参数(如:结构,用电性质等)。倘若自然功率因数偏低,不能满足标准和节约用电的要求,就需设置人工补偿装置来提高功率因数,这时的功率因数叫总功率因数。由于设置人工补偿装置需增加很多投资,所以提高电动机自然功率因数是首要的任务。
1、随着负载率的提高,电动机自然功率因数也就提高了,也就是说,合理选择电动机容量,能提高其功率因数,达到节约电能之目的。 电动机当其处于最佳负载率状态下运行时,其效率最高,自然功率因数最大。
2、合理使用电动机,提高自然功率因数和效率,降低功率损失。 可以对轻负荷电动机容量下调,即将负荷不足的大容量电动机进行替换。
3、
对轻负荷电动机实行降压运行,提高自然功率因数和效率,降低功率损失当负载系数kfz<50%时,应对电动机采用降压运行,具体做法是将定子绕组由Δ改接为Y接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