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续)
这年县里举行考试,县官喜欢吟诗,便叫考生写诗一首。某甲心喜:别的难说,这写诗却是难不倒我。便欣然提笔,摇头晃脑写到:
墙上飞三百,地下走八千,隔壁王老五,一夜夫妻相。
考试已过,这成绩迟迟没有下来;某甲心头猫痒,心想我这头名下来,要请谁谁、某某,如何如何,心底计较已定。
谁知出榜那日,偏偏没有某甲的名字——从头看到尾、从尾看到头,反复三遍,愣是没有,只得打道回府。却始终纳闷:明明一首好诗,为何没被考官看中呢?
心有不甘,便使l了几个小钱,买通县官书童,叫他查查卷子。
有钱就是灵,不到半天,就有消息传来:考官在卷面上,大红朱笔只批了两个字——欠打!
某甲一听,便心知肚明,后悔不已;急急找到先生,埋怨到:先生,都是你,白白浪费我一首好诗,县太爷认为少了一个“打”字!
(莫其麟 于20081217)
故事(补叙)
话说这某甲虽然气恼,但已经铁板钉钉,是没有办法的事,只能到下科再考——他回去了,我也得回去——把请客的放走了,晚饭就得自掏腰包,赔本的事不干,回去!
故事还没结尾?
昨天就结尾了,回去!
开头没交代?!哈哈,这话有理,本想忘记这回事的,也就权作没有忘记吧。
但凡过去的公子哥儿,有喜欢玩个虫啊鸟的。
那天上学,某甲路遇一位哥们,空手托一尾墨燕——就是天上飞的、小朋友们口中所唱“小燕子、穿花衣”的燕子,看着顺眼,某甲便横竖要买,耽误了工夫不说,还花了三百文大钱。
进教室门时,先生正在低头上课,某甲身手不凡,几步已窜到了座位上——先生依然在抑扬顿挫,没注意到某甲溜了进来——某甲心中高兴,忙左手托墨燕、右手去抽书。
正把书打开呢,冷不防先生一声暴喝:孺子难教,今又迟到!
同时,把那打手掌心的竹片往桌子上一拍:“啪!”
某甲一激灵,先把那“三百”飞了——因为说是“托”,那是为了好听,其实是捏着燕子的双脚,这一激灵,手一松,飞了。
毕竟是孩子,忙中出错:伸手去抓燕子,燕子没抓到,却把教材掉到了地上。
——哪知就这么两下,竟使某甲灵感大发,虽然字数上略有改进之处,却是破天荒写出的绝句一首。此是后话,请接着看。
先生难免说教一通,某甲全当耳边风,心神只在那燕子上。
先生消了气,便布置作业:写诗一首。
某甲心中想着燕子,突然眼中一亮,一句诗便生产了出来:墙上飞三百——不是说“诗”不宜直言吗?
第二句也好说,那本教材上的字数大约八千:地下走八千——嘿嘿,脑子真好使!
不是要四句吗?还得来点。
沉吟半会,猛然想起,昨天王老五两口子,为了鸡毛蒜皮,抄了一夜,弄得如今还头昏脑胀——好了,有了:
隔壁王老五,一夜夫妻相打。
于是,一首绝顶妙诗就此诞生!
有所不解的是,如此好诗,竟然没从网络上查到。
(莫其麟 于200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