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点近在咫尺 A股该如何拯救
9月12日,上证
指数在盘中一度跌至2064.29点,又创出调整以来的新低,2000点已经触手可及了。
此时,A股的市盈率水平已经从高达70多倍回落到不到20倍,而管理层在不断出台救市
政策,最新的一次“救市”大动作是9月5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
债券(征求意见稿)》;
宏观经济形势也出现好转的苗头,9月10日公布的
数据显示,8月份CPI同比上涨了4.9%,连续四个月下降。
目前的A股需要各方面的参与者进行怎样的拯救,记者就此相关话题与业界的资深人士进行了交流。
为何A股站在全球跌幅榜首位
《21世纪》:近日发布的8月份CPI和PPI数据出现严重的倒挂,CPI同比上涨了4.9%,涨幅连续四个月下降,但是PPI涨幅却高达10.1%,创12年新高,两个数据表面上看互相矛盾,你们觉得中国通胀问题是否得到遏制?
李大霄:CPI和PPI的倒挂一直都存在,只是这次差距比较大一点,通胀的问题逐渐已经得到缓解。PPI的下降需要一个过程,随着石油和煤价格的回落,我还是倾向认为通胀还是会得到控制的。
李振宁:整个物价是在往下走,这个是肯定的,PPI上涨是因为6月份国内上调了成品
油价格,而且电价也进行了两次上调,我相信PPI上升跟这些因素有关,但是这是滞后反映,8月份开始国际上的大宗原材料价格都已经往下走,进入9月份下跌就很厉害了,
原油已经跌破100美元了,估计能够跌到 七八十美元一桶,我相信9月份PPI就会降下来。
黄鑫:通胀再往后不用过度担心,因为引发高通胀的因素都已经不再支撑通胀恶化,但是经济下滑的趋势值得关注。
《21世纪》:有不少
观点认为,中国经济虽然也遭遇了一些问题,但是跟其他国家进行横向对比,中国经济还算健康,令人费解的是A股市场却是这一轮全球股市调整以来跌幅最大的一个股市,跌幅甚至远超过出现金融危机的越南,A股市场的下跌跟宏观经济变化有多大的关联性?你们认为是什么因素导致A股市场在全球跌幅居前?
黄鑫:股市的变化跟宏观经济的走势关联性是非常大的,是正相关的,我们国家的经济其实跟全球经济一样,都在放缓,处于调整期,但是为什么我们国家的股市却是全球跌幅最大的股市?实际上A股在下跌之前的估值水平比其他主要股市的估值水平都高很多,下跌之前,A股市场的动态估值水平是四十多倍,静态估值水平大概是五六十倍,而调整之前,美国股市的估值水平是二十多倍,调整的起点是不一样的。
我认为现在市场的估值风险已经得到很大释放,未来影响股市的不确定因素主要在宏观经济层面。
当然我们也有一个特殊的情况,那就是“大小非”,“大小非”本质上不会决定股市的趋势,但是在股市下跌而经济周期向下的时候,“大小非”为了缓解资金面的压力,会抛售一些自己持有的
股票,因此“大小非”对股市的走势起到了放大作用。
总体来看,中国股市的大幅下跌有它自身特殊的原因,但是从根本上看,股市的涨跌还是取决于经济形势。
李大霄:如果从长期的发展看,中国股市跟中国经济背离程度是比较小的,但是从短期看,会有背离的情况。这一波
行情中,上涨的时候股市跟经济环境是正背离的,因此,这一轮下跌正是一个修正的过程。
A股跌幅比其他国家多,这跟中国自身的特点有关,首先A股的涨幅比别人多,从998点涨到6100多点,除了越南之外,A股的涨幅是全球最高的;其次,在6124点的时候,A股的估值水平无论是用市净率还是市盈率来计算,估值水平都处于世界股市历史相对较高的位置,6124点的时候A股的总体PB是6.82倍,PE上海是71倍,深圳是73倍,这样的水平已经处于日本和台湾地区当年股市泡沫爆破时的位置,是比较极限的状态,这时候调整多一些也是存在基础的。
但是调整到现在平均下来已经算是比较合理了,现在市场总体的PE是17倍,PB是2.5倍的水平。
李振宁:反观美国,在次债危机的影响下,但是今年以来的股市跌幅仅仅是百分之十三四,从去年的高位开始计算,跌幅也就百分之十八九,但是我们的跌幅已经超过60%了,“维稳”我们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
现在有一种声音是,我们的股市已经是市场化了,跌了也有能力涨回来,但是我们的市场跟别人的市场一样吗?别人的市场有“大小非”吗?
按照世界上资本市场的规矩,股市下跌20%就是牛熊分界线,下跌超过30%就是股灾了,美国二战以后也就发生过一次股灾,就是“黑色星期一”,但是两个星期就涨回去了。
股市的下跌对于经济会有很大的影响,现在政府提出要扩大内需,但是我在海滨城市青岛看到,消费跟往年比已经差了一大截,过去这几个月海边都是人山人海,现在却非常冷清,但是在上海,股市火爆的时候饭馆的情况和现在的情况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百姓的金融财产收入已经减少了六万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