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地方关注的事情 点击:245 | 回复:0



haidao005

    
  • 精华:0帖
  • 求助:2帖
  • 帖子:14帖 | 229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16
  • 注册:2005年11月12日
发表于:2008-07-18 10:08:46
楼主
还“人造煤”一个真相
本人并未参与“钟海平人造煤”项目前期合作。既然现在已参与该创业团队,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团队负责、对关注者负责的出发点。在长时间深入地考察与接触后,我以一个第三方的角色客观地对这个项目处境和前期合作情况说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给现行团队敲以警钟、也给大家一些启示。同时也挑明一些真相。
大家可能一直不解:如果真有这么好的项目,为什么却迟迟不能推广呢?岂不是有些矛盾。我前期也为这个问题纳闷过。其实对项目本身而言,确实是是有前景和竞争力。从我考察的情况来看,本技术不仅在国内,就是在国际上也是首当其冲的。我考察国内一些风口浪尖上的(也就是大家现在在媒体上常听常见的那些公司)项目也花过不少钱了,当然他们也有他们的合理性。但项目价值和技术含金量绝对不可同日而语。在此不便多说。项目发展缓慢大体来说是由于两大方面的原因限制:
一是自身技术和操作方面。项目初创期其工艺技术还不太成熟的情况下,技术持有人在受到媒体的刺激下就急于将研发成果推向市场。虽造成了一时的较大轰动,但结果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并且令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敏锐地嗅出了商机,同时也窃取了部分不完整的技术。造成现在市场上大量不成熟技术的泛滥(出现的外衣均为林林总总的XX煤之流,大家见的也不少了),却人人皆以救世主自居,不少人上当受骗后导致现在整个行业已形成一片红海。大有“人造煤”过街,人人喊打之势。由于持有人不懂得形象包装和自救,已然使得其技术实际沦为“李鬼”之境地。再加上市场上缺乏对人造煤的准确定义,国家也未确立相关标准。使得“人造煤”际遇于交叉边缘,绝大数人从感性上认为这个项目是骗人的、是不可行的,从而失去了深入了解认识的基础。“诚信”已成了本行业最低门槛。
二是前几批合作团队及自身原因方面(对合作伙伴的选择实在没有眼光)。
1、市场先机和前景的诱因,使得持有人急功近利、脱离自身实际,步子迈太快。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其自身资源的枯竭,陷入财务和信任危机。对持续发展形成极大阻力。
2、前期合作人的动机和心态均存有不同程度问题。表现出了经营生意与经营事业的态度差异。投资人多是一种尝试的想法,不愿实际投入生产。还欲将试验残值占为己有,更有甚者欲强将项目占为己有。
3、技术持有人在与投资人合作后,持有人便彻底失去主动权。受到了一定的排挤和不公正待遇,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
4、技术持有人姿态太低。这是多次重复的错误。使得投资人出现以投资为名、以占有为实的局面。在多次反复的情况下,项目多次扼杀在了出现转机的萌芽状态。对持有人造成了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打击。
5、多次的合作失败滋生了持有人的机会主义动机。在不顾一切只想把项目建设起来的意愿支撑下,失去了应具备的防护意识,使得商机泄露、技术核心部分暴露,在一定程度上将知识产权无偿拱手于他人。同时由于投资方在当地相对强势,便营造出一些失实的不利于持有人的舆论氛围。幸运的是持有人还在当地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还不少人站出来为持有人鸣不平。
6、可能是性格上的原因。持有人表现出了明显的抱怨、赌气心理。使其不能据理力争,不能也无法有效坚持自己的思路与意图,也不愿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投资人的为所欲为的经营行为。给项目的发展殆误了时机、在客观上也给投资人造成了损失。使项目发展处于被动境地。
7、这种项目合作上不应有的纠纷和战略上的不确定性,也导致了政府支持行为和态度上的摇摆。很多扶持措施根本无法落实。所以解决当前纠纷是第一要务。现在政府也在极力促成。
人造煤应该准确定义为“新法制炭工艺的拓展应用”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