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08-07-16 09:12:20
楼主
保监会:险企投资太冲动
“前一段保险公司重组,使得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有了显著改善。今年资本市场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明显掉下去了。”吴定富在昨日上午的全国保险监管会议上表示担忧。据保监会初步测算,截至6月底,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为12家,比年初增加2家,其中个别公司偿付能力严重不足。
吴定富指出,今年以来,保险行业偿付能力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除了受股票市场不断走低的影响外,关键原因在于部分公司的发展模式粗放,产品结构不合理,公司盈利能力不强甚至长期亏损,主要依赖股东增资或发行次级债维持偿付能力,短期行为比较突出。
“部分保险公司对资金运用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出现了强烈的投资冲动,超范围、超比例投资以及不规范关联投资时有发生。”吴定富说,“有些公司投资十分冲动,保监局没有处理好这个关系,还在积极推动自己所在省份投资,不考虑有关法律法规和风险问题。再次提醒保监局,不要做监管工作不能做的事情。”
吴定富刚刚签署了2008年第1号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6月30日经保监会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将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
根据新出台的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监会将根据偿付能力状况把保险公司分为三类——不足类公司(偿付能力低于100%)、充足Ⅰ类公司(偿付能力高于100%但低于150%)和充足Ⅱ类公司(偿付能力高于150%)。保监会将对这三类公司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
吴定富在15日的大会上表示,对于快速发展中出现偿付能力阶段不足的公司,要督促公司改善偿付能力,以及通过上市、增资扩股、发行次级债等方式筹集资本金,缓解偿付能力不足的压力。(作者:罗晟 来源:东方早报)
吴定富:重点防范投资型保险业务风险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昨日在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投资型保险业务发展过快给保险行业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提高投资型保险产品门槛,防范投资型保险业务风险成下一阶段全国保险监管工作重点。
据保监会统计,今年1-6月,投资型产品占寿险保费收入的比重为79%,比去年提高9个百分点。吴定富指出,投资型保险业务发展过快,容易引起业务大起大落,使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大,不利于行业持续发展;一些公司将手续费和回报率作为竞争主要手段,可能会产生费差损和利差损风险;销售误导的问题比较突出,有可能引发大面积退保的风险。
针对投连、万能、分红等投资型保险产品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风险,吴定富要求在精算制度、条款费率管理、销售资格、销售区域、偿付能力要求、投资渠道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应对策。要密切关注寿险公司分红特储、万能平滑准备金提存的动态情况,深入研究分析各公司的精算报告和偿付能力报告。寿险公司要密切关注退保情况和满期给付高峰应对情况,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此外,保监会还将着手修订分红、投连等产品的信息披露制度,研究建立保险公司投资型产品的信息公布平台,加强投资型保险产品的信息披露。
吴定富表示,保险业投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目前部分保险公司对资金运用风险没有足够认识,出现了强烈的投资冲动,超范围、超比例投资以及不规范关联投资时有发生。比如,一些地方的公司和项目纷纷找到保险公司要求投资,保险公司为追求高额回报,违规与其签订投资合同。(作者:谢闻麒 丁冰 来源:中国证券报)
保险业业绩下滑或成定局
股指下跌、雪灾、地震、洪灾,2008年的中国保险业可谓“伤痕累累”。在2008年低迷的资本市场环境下,投资收入大幅下滑几乎将是大概率事件,而2007年投资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速的风光,使得2008年保险业净利润下滑或成定局。
就在同一定局中,产、寿险的表现可能又是一幅“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多位业内分析人士昨日接受本报采访时预计,今年下半年,受惠于新产品及银保渠道的保费拉动,寿险业有望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较上半年所放缓亦是必然;相反,财险业的日子更不好过,经营环境日趋恶化,低迷的资本市场又使得财险公司投资收入大幅下滑,2008年财险业或将面临行业亏损的危机。
四家银行日前进入首批参股保险公司试点名额,由此拉开银行进入保险业的序幕。市场普遍观点认为,银保综合经营开闸,将进一步打开银保业务的扩张空间,对非银行系保险公司的银保业务可能形成一定的挤压。但考虑到审批流程等问题,短期内,银保综合经营的威胁还有限。
寿险高增长背后存隐忧
“原本以为受资本市场低迷的影响,下半年寿险业保费收入增速会下滑至45%,但从目前来看,这个数字过于悲观,可能增速会在50%以上。”光大证券保险分析师肖超虎昨晚在电话中这样表示。而2008年前4个月,寿险累积保费同比增长61.6%。
使肖超虎调整增速预测的是各寿险商今年5月的保费表现。“虽然之前高增长的太保寿险以及中型寿险公司的5月保费增速开始放缓,但中国人寿(601628,股吧)凭借投连险的推出,保费增速扶摇直上。”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东方证券保险分析师王小罡。他说,尽管较上半年相比,下半年银保表现将略显乏力,但无论从银行还是消费者的角度来说,银保销售依然会有较好表现。“若资本市场继续走弱的话,万能险、分红险等有保底回报率的产品仍现热卖趋势。相反,市场反弹趋势的出现又会带动投连险的销售。”
据国泰君安保险分析师彭玉龙预期,寿险保费增长近期内仍可以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一方面是因为资本市场方面的原因,导致资金向保险领域流入;另一方面是银行为了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在基金销售下降和高手续率的刺激下,保险的销售积极性很高;除此之外,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是去年投资收益所储藏的准备金还可以继续支持一段时间的高结算利率或特别分红。“结算利率和分红的持续性将决定各保险公司下一阶段的银保销售情况。”
保费过快增速的背后,分析师们看到更多的是隐忧。“从新保保单增长结构来看,银保保费增速超过了100%,而个险保费增长略高于30%,新保保单质量开始恶化。”海通证券(600837,股吧)保险分析师潘洪文在其日前撰写的“2008年中期保险行业投资策略”报告时分析表示。他还强调说,银保的快速扩张导致边际利润率低的银保产品(2%—4%)占比提高,从而摊薄总体边际利润率。
产险面临全行业亏损危机
“今年在雪灾上公司赔付太多,行业竞争激烈业务又难做,再加上总公司下达的年度保费完成指标又远比去年多,看来今年公司的日子不会太好过。”一家财险公司上海分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诉苦。
上述公司所处的困境正是今年整个财险业发展的缩影。在保险分析师近日密集出炉的中期分析报告中,“2008年财险业或陷入全行业亏损危机”成了他们一致的观点。“财险业的竞争激烈导致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不断攀升,加上今年遭遇雪灾、地震,赔付压力也在上升。”肖超虎向记者分析。
进入2008年,国内财险业“老大”(人保财险)、“老三”(平安财险)在规模扩张战上的叫劲开始白热化。两家公司都采取了激进的市场策略,来维持较快的保费增速,两家公司甚至在单个投保项目上都打起了“价格战”。
潘洪文也留意到了财险竞争更趋白热化的态势。“竞争加剧带来费用率上升,除太保外,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2007年均出现承保亏损,综合成本率均达到102%。”
而今年以来雪灾、地震等对财险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彭玉龙说,财险在雪灾中赔付巨大,地震灾害中,虽然家财险和车险等有除外责任,但银行统括险、货物运输险等仍给财险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下半年,财产险还可能面临洪水等灾害损失,赔付压力很大。”综合成本率很有可能创新高。
屋漏偏逢连夜雨,低迷的资本市场使得财险公司投资收入大幅下滑。王小罡告诉记者,一般来说,财险公司累积的投资浮盈要比寿险公司少,可以释放的余地相对较小。由此看来,2008年财险业面临的亏损风险可见一斑。(作者:黄蕾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