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08-06-22 09:33:29
楼主
●银行业——
中信建投银行业分析师佘闵华在日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由于银行进出的都是货币,所以只要管理得好,它应该是可以抗通胀的。在中国,银行业在居民财富管理上还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再加上近期信贷额度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银行的议价能力很强。而一年期7.47%的基准贷款利率在目前的通胀水平下并不高,很多企业今年的原料上涨幅度就远不止这个数,企业承受能力的提高也进一步增强了银行的议价能力。
●医药和消费品行业——
一位券商行业分析师也表示,像食品这类消费品以及药品可以说都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其消费弹性相对较低。中国目前正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人均的食品消耗有望不断提升;再加上国内老龄化趋势的增长,只要一家医药企业有好药,相信肯定有很大需求。消费品与医药应该是目前最抗通胀的弱周期行业。
●交通运输业——
一位交通运输行业研究员则认为,尽管交通运输行业在理论上也一直被认为是防守型行业,但由于目前中国特殊的情况,或许较难从通胀中受益。随着成品油价格的上调,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私家车的消费,同时也使交通运输业的成本增加较多,再加上成品油继续提价的可能性,交通运输行业的防御特性在近期的中国可能表现得不会像国外那么明显了。
基金自有主张
一位基金业人士则表示,其实基金自去年开始就已经从通胀中受益的角度配置了不少消费类股票,而医药行业个股更是基金今年重点加配的对象,交通运输业作为防御性行业也有基金进行了加仓,但就是银行业好像自今年以来基金基本处于不断减仓的过程中,就算有基金买入也是基本属于拣回前期在高位所抛筹码的考虑,很少有主动加仓的。
对此,有市场人士认为,由于中国的上市银行基本都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目前基本都处于一个业绩快速增长期,很多上市银行可能将连续两年的业绩增速超过100%。不过,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增强,预期明年银行业的整体业绩增速可能将回落到20%~30%的正常水平,这可能是导致机构不断减持银行股的原因。
不过,上述市场人士表示,由于银行、食品等消费品、医药等行业都相当稳定,变化也相对较小,如果能找到品牌商誉很好的公司,具有定价权,在行业内又具有龙头地位,那么在股市低迷而出现低估时适当买入,或许就能学习巴菲特战胜市场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