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啤酒乙肝项目:资金利用5年神秘题材 点击:111 | 回复:1



cqs0088

    
  • 精华:13帖
  • 求助:0帖
  • 帖子:1879帖 | 39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0
  • 注册:1900年1月01日
发表于:2008-05-12 13:32:44
楼主
三方面孔:狂热的分析师,旁观者冷静,公司沉默

2008年3月27日,重庆佳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下称“重庆佳辰”)治疗型乙肝疫苗临床试验II期A阶段评审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肯定了临床试验的结果,并表示择期召开会议确定II期B阶段临床试验的细节。

这是一个令众多重庆啤酒(600132.SH)爱好者们守望已久的美好时光。

评审会召开之前,已有先知先觉的资金开始布局。而彼时的3月16日,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时任分析师曾敏也在报告中泄漏了这一“天机”。

“强烈建议买入重庆啤酒。”并给予6个月72.5元的目标价。

在曾敏果敢推荐的背后,不时闪现着多间机构的身影。理财周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一季度新进的宝盈系基金,国泰旗下另外一只基金也被怀疑在5月份开始缓慢建仓。

在宝盈、国泰对重啤给予厚望之时,包括申万、国泰君安、东方证券、华安基金等多间机构投资者却在高唱归去来兮。

重啤乙肝项目是否会造就“一个利润会非常恐怖的神话”?理财周报记者采访了重啤的各方关注者,试图抽丝剥茧,揭开神秘面纱。

重啤起飞在即?

重庆佳辰治疗型乙肝疫苗临床试验II期A阶段于2006年3月在北京召开临床启动会后,至2008年3月结束期间,曾传来并不理想的消息。

东方证券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临床试验的第24周到48周的数据并不理想,这直接导致了重啤的机构持仓比例从2006年中期的26.45%迅速降低至2007年三季度末的13.6%。

“我们也是了解到这一结果,开始逐步撤退,到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了。”该人士称。

上海一位长期跟踪重庆啤酒的资深投资人说,“直到67周开始,突然出现了很好的病例;而大约在72周以后,则又增加了更多的好数据。”

至2008年3月II期A阶段临床结束之时,令人振奋的消息扑面而来。

接近重庆佳辰公司高层的人士透露,已完成的二期A临床在位于重庆的西南医院和北京的北大医院进行了42例试验,其中20例注入安慰剂,另外22例中,10例同时注入治疗型乙肝疫苗和其他抗病毒药物进行对照试验,其余12例单单注入治疗型乙肝疫苗。

回访结果中,除1人脱靶和1人回访没有价值外,10例中,有3例病人E抗原转阴,并有2例病人出现病毒载量下降。

这一结果很快被热心的投资人获悉。

天相投资的曾敏3月17日发布一篇名为《重庆啤酒:治疗型乙肝疫苗曙光渐现》的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有病毒载量下降和E抗原转阴的病例,说明诱导产生了数量足够多的细胞毒性细胞(CTL),即有记忆的主动免疫。

曾据此推断说,如果II期B阶段能延续A阶段的成果,那么获得新药证书的概率在意料之中。

该份报告认为,预计2010年完成临床试验,预测2010年乙肝疫苗贡献每股收益0.83元,谨慎地给予公司治疗型乙肝疫苗80倍市盈率,折现至08年,疫苗业务合理估值为55元。加上啤酒业务对应2008年35倍的市盈率,合理估值17.5元,公司合理估值为72.5元。

由于曾敏目前已离职,并拒绝了理财周报记者的采访,关于这份报告的更多信息无从获取。

另外一个追捧者是长江证券的行业分析师吕猛。这位毕业于武汉大学病毒学专业,并曾在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工作的专业人士也丝毫不避讳对重啤的青睐。

“强烈推荐重庆啤酒。确定性是风险投资向价值投资转变的核心要素,”吕猛对理财周报记者说。“这是一个严重信息不对称的投资标的:基础知识结构与临床试验结果,投资人无法掌握和理解。我不会预测结果,只是根据阶段性实验结果作出专业分析与判断。按照现阶段进展,Ⅱ期b试验完成,随后可进入Ⅲ期临床,到2010年可获批新药证书,2011年就可实现销售现金流”。

热情洋溢的很快吸引了机构投资人的目光。

理财周报记者通过相关软件查看发现,近期重庆啤酒的基金持仓比例变化不大,一直在13%上下变动,近几天偶有基金席位买入,而前五位持仓机构均无卖出。

5月5日,基金专用席位G28343买入684万元,G28824买入228万,5月6日,G28343再次买入200万元,数据显示,虽然该基金持有重庆啤酒总量也仅为1000万元,但全部为近期介入,呈建仓迹象。据消息人士传,G28343为国泰基金专属席位,而国泰基金旗下金马稳健回报证券投资基金正是重庆啤酒一季报公布的排名第一的机构投资者,持股359.3万股(市值约9160万元,占重啤A股流通股比例1.8%)。

根据重庆啤酒一季报,除了国泰基金外,宝盈基金公司旗下宝盈策略增长、基金鸿阳、宝盈泛沿海、宝盈资源优选4只基金齐齐上榜重庆啤酒10大机构投资者,持股总量为734万股(市值约18717万,占重啤A股流通股比例3.7%)。

上述一间基金投资总监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对于重啤的投资更多的是出于对于其乙肝疫苗进展的判断,一旦临床试验结果证明成功,会获得非常好的收益。”

乙肝疫苗十年风雨

在研究机构追捧和投资人竞相买入重啤之时,重啤和重庆佳辰公司却突然沉默起来。

知情者称,对于II期A阶段临床的试验结果,重啤理应对外公布,但此次却选择了沉默。

本报记者5月6日联系了重啤乙肝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第三军医大学吴玉章教授。吴坦言压力太大,“现在各方都非常关注,必须做成再说”,大有一番雄心。

吴玉章的言辞或许解释了缄默背后的个中因由。重啤方面,相关人士也不愿对此展开评论。

重啤自1998年投资佳辰公司以来,有资料统计,已累计投资1亿元;为了奖励吴玉章教授,重啤更是在2005年底无偿赠予吴氏5%的股权,吴的合伙人边疆教授也获得了3%的奖励股权。

投资佳辰公司以来,重啤并非一帆风顺。

甚至有接近重啤前董事长华正兴的人士称,“华董如果知道十年投资至今仍无收获时,当时也可能要重新考虑”。

在进行相关测试后,于2003年6月13日,时隔重啤介入5年之后,该项治疗用多肽乙肝疫苗才获得国家药品管理局的批准进入临床试验。

也自那时起,重啤的投资人队伍中开始出现机构的身影。

资料显示,国泰君安证券和东方证券2001年底时就以455万股和326万股成为重啤的前两大流通股东。其后他们逐步增仓,申万证券和通乾基金也在那个时候开始入主重啤。

多方资金皆为乙肝疫苗的神话而来。

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为期一年的Ⅰ期临床试验,主要是对50余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为期9个月的观察,结果初步证明了其安全性及该品可有效在正常人体诱导乙肝病毒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2004年机构持仓的平均仓位开始稳定在占流通盘的22%左右,尽管当时A股绵绵阴跌,但它并未严峻影响机构投资人对重啤的喜好。

2005年6月Ⅰ期临床试验获得国家药品管理局批准,并于2006年3月召开启动会后,机构投资人很快做出反应。机构投资者2006年一季度末的持仓比例一下子从2005年底的20.7%上窜到28.21%。

明星基金经理尚志民领衔的安顺基金和吕俊领衔的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进入了重啤前五大流通股股东之列,表明主流基金开始关注这家风险投资企业。

很快,重啤成为2006年的大牛股。

2005年中旬7、8元附近的重啤在巨大想象空间的带领下,到2007年3月份时创出了54元的高价,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其啤酒业务本身的价值。

但至2006年报时,由于乙肝疫苗的试验结果迟迟未出,“短视”的机构人再也按耐不住,于2006年末时,机构持仓比例开始大幅下降到21.63%,并在次一个季度再次下跌到15.68%。国泰君安和申万证券的身影不再出现,留下的东方证券在2007年一季度末时也只有348万股,是为配置之需。

而上投摩根优势基金和基金安顺也分别于2007年9月和2008年1季度选择了逃离。
<



苗子

  • 精华:0帖
  • 求助:1帖
  • 帖子:363帖 | 272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5525
  • 注册:2002年11月15日
发表于:2008-05-12 13:45:18
1楼
可能又是违规了!!!!!!!!!!!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