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有声——相信政策相信党 点击:90 | 回复:0



遨游工控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84帖 | 978回
  • 年度积分:200
  • 历史总积分:8004
  • 注册:2005年8月19日
发表于:2008-04-27 17:57:02
楼主
一、政策面的动向是大盘能够扭转颓势的关键

没有办法,中国股市仍然是“政策市”,不承认这一点不行。中国股市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必须在政策的框架内运行。中国股市中的A股、B股、H股,自然人股、法人股、国有股,其先天就是政策性结构。这其中的政策含义,可能只有中国股民才能理解。这在世界证券市场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中国股市的“国情”。

政策“下的蛋”,也只能由政策来“孵化”。脱离这一国情,以西方成熟市场的标准要求中国股市,显然不合适宜。一个浅显的道理是:中国股市在市场化方面还不成熟,但有些人受西方教育影响他们已经“成熟”了。于是用成熟的标准判断一个不成熟的市场,这是典型的“早熟”,早熟在医学上,属于病态!

不是这样吗?如果今天不是证监会出台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大盘会有开盘上涨200多点的冲动?如果不是政策,今天的大盘可能已经跌破3000点大关。这就是政策的力量,这就是国情。

证监会这次出台的“大小非”减持《指导意见》,短期减轻了二级市场的压力,对投资者信心上是一种鼓励。但长期看,“大小非”的减持是中国股市必须要承受的代价。它不是一项单纯的政策出台,就能一次性解决这一重大历史遗留问题。不过我也认为,“大小非”减持,对中国股市并非一道难于跨越的“天险”,它只是中国股市向前发展过程中的一道“坎”,一道“心坎”。从长期看,我认为日益强大的中国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股市,能够承载“大小非”的压力,只是消化“大小非”需要一个过程。投资者也需要一个心理的调整与适应的过程。就象当初的房地产市场一样:5000元一平方米的房子,我们嫌太贵了!6000元、7000元呢?可能在8000元甚至更高的时候,我们却欣然接受了。为什么?这就是一个心理适应和认同过程。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还认同中国股市长期向好的趋势,我们就必须接受“大小非”的全面解禁。从这个意义上讲,短期中国股市出现暴跌,是风险,但也是机遇,关键是如何把握的问题。

在行情的研判方面,继续关注近期政策面的变化。中国股市的历史告诉我们,政策救市往往是多重措施的组合才会奏效,就象打压股市的时候需要“组合拳”一样。一只政策“靴子”扔出去,并不解决问题,要不断地从鞋柜里拿靴子往外扔,最后总能达到调控的效果。我的看法是:在中国股市做股民,还是纯朴一点好,不需要要高深莫测。听党的话,听政策的话。这话听起来俗,但它是中国股市的真理!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

二、操作方面以反弹看待,波段操作为主

从舆论导向看,给市场吹暖风成为新看点。中国股市这轮调整,显然比历史上的任何一次调整的背景都要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多,连总理都说今年是“比较困难的一年”。所以我认为:即使有政策的支持,大盘筑底也是一个相当反复的过程。有人总结说:“坚持价值投资,持有大盘蓝筹股是个错误,但今后不选择大盘蓝筹会犯更大的错误”。对此我不认同。至少今年内蓝筹难有起色。“大小非”的压力主要在于大盘蓝筹。同时我仍然对前期涨幅过大的股票心存疑虑,看看今天大盘上涨过程中,是哪些股票率先跌停、或继续大幅下跌?!我相信一点,如果再来行情,盘中最具魅力的部分,应该是低价变高价的过程,而不是高价再高价的过程。

在股票的关注与选择方面,我还是认为以超跌、低价、成长,或大幅含权的股票为主。公司的基本面比较好,但股价超跌,“大小非”也不会轻易减持。有很多股票,是因为市场暴跌、普跌才会有目前的低价,这给我们提供了机会。

对于很多好不容易,才下决心斩仓出局的投资者,我想说的是:能出去也不容易,既然出去了,伤口还在滴血,就好好养伤。千万别激动,一看有政策利好,大盘红盘了,又重新杀回来。这样不好,有点象拚命!安全第一、健康第一。还是多看看,忍一忍,炒股就象过日子,不急在一时半会儿,所谓青山不老,细水长流,悠着点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